何紹浪 黃欠如 成艷紅 張昆 黃尚書 鐘義軍 李小飛



摘要:通過對江西省葛資源、葛種植加工、葛產品銷售等的現狀調查,分析了江西省葛產業在葛品種、葛產業化水平、全葛利用率、市場開發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葛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葛產業;現狀;主要問題;對策;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R28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22-013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2.030?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eraria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HE Shao-lang,HUANG Qian-ru,CHENG Yan-hong,ZHANG Kun,HUANG Shang-shu,ZHONG Yi-jun,LI Xiao-fei
(Jiangxi Institute of Red Soil,Nanchang 330046,China)
Abstract: The mian problems of Pueraria variety, Pueraria industry level, Pueraria utilization, market development for the Pueraria industry were analyzed b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ueraria resources, planting and processing of Pueraria, production marketing of Pueraria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ueraria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ueraria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main problem; strategy; Jiangxi province
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業增效是當前中國“三農”工作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葛是國家衛生部批準的藥食同源植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1-3]。江西省是中國葛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特別是橫峰縣素有中國葛之鄉稱號,種葛歷史悠久,種植、加工技術成熟,葛源葛粉因風味獨特曾被作為貢品[2]。同時,江西省適合葛根種植的荒山荒地面積為61 000 hm2。因此,發展以葛為核心的區域特色經濟產業,對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綜合實地考察和相關文獻資料,分析了江西省葛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提出了葛產業發展的對策,以期為江西省葛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江西省葛產業發展現狀
1.1? 資源豐富
據統計,葛屬植物全世界約有35種,中國有11種[4,5],其中野葛、粉葛、葛麻姆是江西省主要的建葛種(表1)[6-8]。江西省葛根野生資源分布面積達20萬hm2以上,年資源總量約50萬t,幾乎每個縣都有野葛的分布,尤以宜春市、上饒市、撫州市、吉安市、鷹潭市為多,葛資源天然賦存量均位居中國前列[9]。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和“山上再造一個江西”戰略的實施,20世紀90年代起,江西省掀起了人工種植葛的熱潮,先后培育出贛葛1號、贛葛2號、贛葛6號等優良品種,2017年江西省優質葛苗外銷量約占全國的70%。
1.2? “企業+基地+農戶”利益共同體初步形成
據初步統計(圖1),江西省葛種植、加工、銷售企業3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4家,其中上饒市葛種植、加工、銷售企業和合作社占全省的62%。其經營模式為“企業+基地+農戶”,即由企業負責提供葛種、技術服務,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大大降低了農戶的種植風險,保證了葛農的種植收益,降低了企業的收購成本。如上饒市橫峰縣2017年擁有葛種植、加工、銷售企業18家,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江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人工種植面積達667 hm2以上,帶動農戶8 000余戶,戶均增收22 800元,增加就業3 500人左右,對工業推進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推動農產品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起了很大作用。
1.3? 葛產品銷售收入穩步上升
據統計,葛根產量可達4.5萬~6.0萬kg/hm2,平均增收30 000元/hm2,經濟效益顯著。據中藥材天地網報道(圖2),2011年前,中國葛產量穩定在4 500萬~5 500萬t,此后,隨著葛屬經濟植物的經濟價值和保健功能逐漸被認識,葛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至2017年中國葛產量達到了8 500萬t,較2011年增長88.9%。葛產業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區域特色經濟支柱產業。
近年來,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江西省葛產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葛產品銷售收入穩步上升。如德興市宋氏葛業有限公司擁有5個子公司和全國298個葛根種植基地,近4年來銷售收入不斷增加(圖3),2017年葛產品銷售收入達1.48億元,比2014年增加了6倍。2007年橫峰縣橫峰葛獲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該縣葛產業集群年產鮮葛根10萬t以上,生產加工葛系列產品8萬t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
2? 江西省葛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品種混亂,優良品種缺乏
一是同種異名現象突出。目前,江西省葛品種市場上有贛葛1號、贛葛2號、贛葛3號、贛葛5號、贛葛6號、贛葛7號、葛博士1號、橫葛1號、橫葛2號、橫葛3號、橫葛4號、橫葛5號、宋葛4號、宋葛5號、木生葛根和春桂葛根等品種,經鑒定贛葛1號與宋葛4號,贛葛2號與橫葛2號,贛葛6號與橫葛3號基本是同一品種。二是優良品種少。目前,江西省認定的優良葛品種只有贛葛1號、贛葛2號、贛葛6號共3種優良品種,難以滿足葛產業發展需要。三是功能不明。由于對野葛、粉葛、野生葛的定義理解不透,市場上野葛與粉葛、野生葛與人工葛提取的葛粉及葛制品相互摻雜,導致當前市場上葛制品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現象時有發生。
2.2? 葛產業化水平落后
據中藥材天地網報道(表2),湖北省是中國葛根的第一大產區,其葛根產量占全國的37%,陜西省是中國葛根的第二大產區,其葛根產量占全國的24%,而作為中國葛資源分布的主要地區之一,江西省葛根產量在全國未見排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野生葛的不合理采挖,導致野生葛資源挖掘線的后退;二是江西省葛人工種植大多采用“管種、管收、不管養”的粗放管理,對種苗繁育技術、栽培方式、肥水管理、病蟲防治及整枝技術等缺乏系統研究,導致人工種植葛單產偏低;三是認識不到位。長期以來,江西省一直把葛產品當作防饑濟餓的救濟品或解饞嘗鮮的調味品,而很少把葛作為食補保健的食療品,因而導致江西省葛產業重視不足,如僅橫峰、余江兩縣適宜種植葛的山地丘陵荒地面積就達2萬hm2以上,但目前江西省葛種植面積不足1萬hm2,年總產量約21萬t。
2.3? 全葛利用率低
葛全身都可以利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有葛花、葛豆的應用[10]。目前,江西省內葛加工主要集中在提取葛中的淀粉——葛粉,導致葛產業鏈條不完整。具體表現為絕大部分的葛藤、葛葉、葛渣、葛粉加工廢水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葛藤、葛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的16.5%~22.5%,產量也比其他豆科牧草高,飼喂家畜習慣后,適口性甚佳。但當前江西省對葛藤、葛葉都沒有利用。葛根提取淀粉后留下產物葛渣,據相關報道,葛渣中絕大部分為膳食纖維,占74.70%[11]。膳食纖維是學術界和普通百姓關注的物質,并被營養學界補充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對于眾多小型葛粉加工廠而言,產生的葛渣并未得到合理的利用,不僅污染環境,也極大地浪費了葛渣中大量的膳食纖維資源。此外,在葛粉的加工過程中,有效成分葛根素、大豆皂甙、大豆皂甙元等多種異酮類化合物隨著加工廢水大量流失,不僅沒有充分發揮葛的藥理作用,還帶來環境污染問題[4]。
2.4? 市場開發滯后
一是大市場觀念淡薄。長期以來,江西省各地將葛定位為土特產,僅滿足于當地市場需要,仍處于半封閉的市場狀態。如橫峰縣開發出了葛粉、葛片、葛花、葛粉絲、葛桃酥、葛面條、葛飲料、葛餃子、葛年糕等系列產品,但橫峰縣以外的市場難覓其蹤;二是產品檔次低。江西省葛產品主要集中在葛根原材料直銷以及葛粉、面包、面條、餅干等普通形式的食品銷售,銷售價格為4~200元,而葛相關的保健品、食療產品、中成藥、化妝品較少,不符合市場對多元化葛根制成品的需求,產品競爭力不強;三是營銷思路偏于保守。江西省葛企業普遍缺乏宣傳動力和整合資源的能力,銷售方式大多采用自然銷售,對市場的細化和精耕不夠,沒有形成有效的深度分銷,導致市場普遍沒有做深、做透,甚至連穩定的核心渠道都缺乏,束縛了葛產業的創新和產品市場的容量。
3? 江西省葛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摸清家底,打造江西省區域特色經濟支柱產業
葛產業作為一個古老而新興的產業,目前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針對當前江西省葛資源及其產業化現狀掌握不清等問題,對江西省野生葛資源的分布、面積、種類、采挖情況等進行實地調查,同時對葛種植、加工、銷售企業的技術條件、人才優勢、市場前景、資金投入等生產要素進行調查研究,并組織有關專家逐級考察認證,綜合平衡,確定葛產業中長期發展目標,形成江西省葛產業發展規劃,進而納入江西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聯合經營模式,以戶、村民小組、村、鄉為基地,由企業提供資金、技術,通過訂立購銷合同,使龍頭企業與葛農形成利益一致的經濟共同體,實現企業得利、基地發展、農戶受益的良好局面。
3.2? 加強種質資源創新,深化葛產品分類分級管理
加強江西省葛屬植物種質資源調查、鑒別評價研究,積極培育、引進適合江西省種植的優良葛品種,并加大優良菜用葛品種的推廣利用力度;積極加大對世界和中國葛屬植物的溯源研究,對其主要成分進行檢測和分析,建立國家級葛屬植物資源圃,為其綜合開發可持續利用提供物質儲備;開展藥食同研,構建藥用、食用、食療葛產品的質量分類標準體系,并建立藥用品、食用品、食療品以及地理標志產品和產地道地化、生產規模化、產業信息化、產品品牌化(三品一標四化)的質量管理技術體系,推進江西省葛產業科學健康有序發展。
3.3? 狠抓技術配套,強化科技支撐
加大葛“野轉家”種植技術的研究,包括種苗快速繁殖技術、輕簡化栽培技術、種群優化調控技術、源-庫協調技術、養分綜合管理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的研究力度;積極探索藥用葛的擬境栽培、人種天養種植技術研究及道地化產地環境分析,建立優勢突出的藥用葛生產基地;依托專業技術開發平臺,在葛根食品、葛根保健品、葛根纖維等領域創新加工技術,推動葛根全產業鏈均衡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加大機械化種植與加工、現代化生產等技術的研發力度,推動江西省葛產業朝優質、高效、生態的方向發展。
3.4? 強化葛產品深度開發,做大做全做強產業鏈
針對江西省葛生產技術落后、產品檔次低、銷售方式簡單等問題,積極引進領軍型葛企業,在此基礎上整合資源、提升技術及裝備,加快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葛根產品,拓展、延伸產業鏈,不斷提高葛屬植物深加工綜合利用水平,生產出市場競爭力強的葛產品。當前,對葛資源的開發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利用葛根的食用價值,開發葛根普通食品,涉足快銷品行業。二是利用葛根促進腦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心肌代謝功能、控制血小板聚集、抗癌、降血糖血脂等藥理作用,進行保健食品與藥品的研發,涉足保健品行業與醫藥行業。三是利用葛藤和葛根廢渣提取葛根纖維,涉足紡織行業。四是利用葛葉和葛渣制作飼料,從而涉足飼料加工行業[12]。
3.5? 培育市場,搞好產銷對接
牢固樹立“小作物、大市場”的觀念,采用“講葛的保健故事,念葛的養生經”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積極開展葛系列宣傳和促銷活動,提升全民對葛產品的認知。同時,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需求以及江西省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的新要求,新建葛產品專業市場,打造葛產品綠色物流專用通道。建立葛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現質量、規格、包裝等方面的全程標準化。企業要加強對葛產品及葛產業的宣傳與推廣,政府應扮演好市場信息咨詢、金融支持、貿易促進等角色,鼓勵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拓展活動,積極開拓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促進產銷對接。
3.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葛產業升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要研究制定一系列促進葛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對葛產業涉及的科研、加工、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進行扶持,為葛產業的升級發展提供政策導向。如將葛根種植納入糧食生產支持體系統籌考慮,給予葛根種植戶適當的政府補貼;重點扶持葛根產業化龍頭企業;減免葛加工企業的稅收等。要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扶持葛產業發展和葛產品消費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 尹樂斌,夏秋良,張臣飛,等.葛根全原粉沸騰造粒工藝優化[J].農業工程學報,2016,32(19):296-301.
[2] 何渭巍.橫峰葛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3] 李甜甜,傅? 舒,劉曉風,等.酶法結合超聲波提取粉葛葛根素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13):175-179.
[4] 吳金平,丁自立,郭鳳領,等.中國葛資源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24):6084-6086.
[5] 曾? 明,張漢明,鄭水慶,等.中國葛屬植物花粉形態的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8,19(6):104-106.
[6] 陶? 娟,許慕農,路秋生,等.中國葛屬植物資源和利用情況[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7,26(3):38-41.
[7] 顧志平,陳碧珠,馮瑞芝,等.中藥葛根及其同屬植物的資源利用和評價[J].藥學學報,1996,31(5):387-393.
[8] 蘇提達.泰國與中國主要葛根品種的對比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7.
[9] 范淑英,吳才君.江西野葛種質資源的收集和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3,25(1):27-29.
[10] 張? 雙.基于葛根等鮮藥材的產地初加工工藝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
[11] 梅? 新,施建斌,蔡? 沙,等.葛渣曲奇餅干的研制[J].糧油食品科技,2015,23(5):27-31.
[12] 劉亞麗.湖南葛根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情,2012(48):3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