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利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縱深推進,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小學是學生體系性進行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通過培養其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審美意識的形成。其中,閱讀教學不僅有助于開拓小學生的視野,對于其個性養成及品德形成也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其掌握閱讀技巧,并應讓其在閱讀中有收獲、有成長。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展開對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的分析,并相應的提出促進課外閱讀開展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課外閱讀;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應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促進教學面向全體,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此,教師應以閱讀為橋梁和紐帶,讓學生感知、走進色彩繽紛的文學世界,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使其認識民族傳統文化和優秀美德,強化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以閱讀為引導,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等。這不僅是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的重要體現,更是培養小學生文化自信、學習自信以及以文學陶冶其情操的重要方式。因此,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發展學生的審美鑒賞力,促進其形成學習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閱讀興趣低迷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于其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及思維能力發展,以文學為導向,使其能夠見識和領略多彩的世界,并形成獨特的自我閱讀感受和心得,將書本精華化為己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因教師側重點不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還以語文考試中的分數高低衡量學生的語文能力強弱,閱讀也局限于對作者行文結構、中心思想、寫作手法等分析,機械的固化教學使學生難以提起閱讀興趣。
(二)語文閱讀視野狹窄
雖然在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多是一些具有教育意義且文質兼美的文章,但其編者也多考慮課時長度,很多內容都是經典文學著作中的節選內容,其篇幅略顯有限,能夠起到引導教學的作用,但卻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特別是新課標中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后,更需要教師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巧妙地進行文學作品推薦,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擴展其課外閱讀量。
(三)囫圇吞棗式閱讀
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思維方式也開始逐漸由具象向抽象過渡。教師應將課外閱讀的特點與小學生心理、認知規律相結合,以個性化閱讀開啟學生語文學習的大門。從而,以閱讀為契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因部分教師“功利性”授課,閱讀多為了使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使學生養成了囫圇吞棗式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應該是帶著目的進行閱讀,但面對文章情感飽滿、書寫酣暢之處,或是特別能夠引發學生共鳴之點,其應具有細細品味的意識,并可進行閱讀積累,將自己的想法、感受記錄下來。為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使其掌握瀏覽、細讀、品讀技巧,提高其閱讀速度;另一方面養成其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享受閱讀、樂于品味、勤于思考、善于積累。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語文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能力,有助于以文本引發學生的共鳴,豐富其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使其創造性思維得到有益發展。例如:統編版《去年的樹》是一篇童話故事,為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其充分感受童話的奇妙世界,其中不僅有大膽的想象,曲折的故事情節,更有世間真、善、美的縮影。此外,教師可充分利用文章的留白之處,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其感受到小鳥與大樹之間真摯的友誼;另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對《王爾德童話》《夏洛的網》等童話故事的閱讀,其篇幅長短適合三年級小學生,內容大部分也是關于對友情的解讀,其中有對生命的感悟,也有愛與忠誠,有助于吸引其閱讀關注,引發其共鳴,提高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二)有助于使學生走近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優秀文化不僅是民族瑰寶,更承載著民族精神。為此,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應注重發揮國學經典的導向作用,使小學生認識、了解傳統文化,具有文化自信以及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例如:在《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學習后,教師可以了解中國傳統風俗習慣,感受文化魅力為契機,向大家推薦《中國節》《光陰:中國人的節氣》《每天讀一點民俗文化常識》《民俗風情——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等課外讀物,使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民族智慧。并可以展開相應的讀書討論活動,讓大家相互分享關于民俗、節日誕生的小故事,以課外閱讀,促進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
(三)有助于形成學習積累
統編版小學教材中,其文體多樣,內容豐富。教師可以教學引導,促進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可以是同一作者的相關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一題材作品。例如:在《魯濱遜漂流記》學習后,可向同學們推薦閱讀《格列佛游記》《孤島歷險記》《金銀島》等關于歷險的書籍。以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開闊文學視野,使其形成良好的詞匯、文學知識累積,進行教材拓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多樣閱讀興趣。
(四)有助于提高其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很多小學生對寫作一籌莫展,常常感到沒有思路、無從下筆。為此,教師可形成閱讀與寫作的聯合教學,以擴充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使其進行寫作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隨著課外閱讀的視野愈發開闊,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其能展開自主閱讀,涉獵更多的中外名著,以促進其文學審美、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教師可進行一組課外書籍推薦,并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大家做內容簡介。其展示內容應詳要而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在課下展開自主閱讀。教師可將《昆蟲記》《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以及《神秘島》作為同一組推薦,兼顧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初期可讓其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隨著閱讀深入,對于留白結尾的讀物,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進行擴寫或結尾的改寫。如在小說《故鄉》《小婦人》《福爾摩斯探案集》等閱讀后,可引導學生以對故事情節的延伸,通過寫作練筆,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及表達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不僅為語文教學的開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對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標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其具有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并注重以閱讀促進學生的共享、交流,使其思維在碰撞中擦出創新的火花,具有新的閱讀視角、閱讀感受;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使其能夠將書本中的精華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進而,通過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的眼界,完善其個性和人格,為其終身閱讀而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蔣瑩茹.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6(7).
[2]陳衛.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科普童話,2016(7).
[3]蔣旭玲.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J].課外語文,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