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勇
在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中,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越來越成為各大高校進行系統化管理的關鍵步驟,尤其是管理會計體系的逐步完善,不僅加強了高校內會計工作的需要,而且規范了高校內部管理,為現代大學制度的逐步完善夯實基礎。當然,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由于師資力量、管理基礎、財會能力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其內部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仍存在許多阻力和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降低了高校轉型升級的速度。本文從管理會計體系對民辦高校的重要作用出發,分析了民辦高校管理會計體系現存的問題,探討了合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希望能給高校健全管理會計體系出謀劃策。
一、民辦高校加強管理會計體系的重要性
1.增強會計工作的需要。管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體系的重要分支,不僅能夠代表會計人員的思考參與高校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更是現代財務會計的有力補充。會計人員通過管理會計體系幫助高校理清會計管理思路,滿足高校管理者把握現在、謀劃未來的需求。在高校的管理會計體系中,管理會計對外能夠幫助高校了解政策環境與市場走向,對內能夠貫穿會計業務流程、資源配置、財務預算與管理等諸多任務,促進內部各項工作有序運行。管理會計不僅是一種內部控制手段,更是進行合理的權責分配的管理機制,其綜合性相對較高,注重管理內容的完整性與連貫性,需要各個部門相互配合,而非個別部門或者個別單位能單獨完成的。
2.促進高校管理規范化。民辦高校一直缺乏社會廣泛認可的一項重要原因便是管理不夠規范化,不僅是辦學、教育、基建等方面的管理,而且會計管理也不夠完善,尤其是在管理會計體系初步萌芽時期,各方的忽視加上體系本身存在的問題導致管理會計工作始終不能提上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會計體系逐漸受到民辦高校管理者的重視,高校管理逐步向規范化發展,尤其是在會計管理方面逐步形成適合高校發展的應用框架。管理會計體系是掌控成本、降低成本、資產管理的關鍵,在高校管理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責任會計體系是高校進行權責配置的有效抓手,它能夠合理進行人員分工,保障各部門相互協作,默契配合的同時又分工明確,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追責到人,將財會風險降低到最小。全面預算體系是高校監控資金去向的良好工具,同時預算體系能夠對高校財務進行計劃,這能給高校及時展望未來帶來有利影響。
3.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需要。管理會計不僅能夠在高校財務方面發揮作用,而且能夠推動現代大學制度的不斷完善。眾所周知,若想不斷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從根本上提高民辦高校在眾多高校中的地位,就要健全高校管理制度,由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轉換為更為集約的管理模式,從而更好地為管理者服務,制度化推動管理會計運行,為高校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雖然民辦大學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但是它的開辦較公立大學來說更加靈活,制度的建設也更具優勢。因此,民辦高校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構建適應現代大學需要的制度管理會計體系,促進民辦高校管理會計體系健康發展。
二、民辦高校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水平偏低。自管理會計的概念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得到發展以來,一直作為各行各業的管理研究對象,但是,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水平在各大民辦高校中仍然不高,這給管理會計工作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這方面管理的落后與應用不當。究其根本,一方面,管理會計作為傳統會計的延伸與發展,既有傳統會計的傳承部分,也有現代會計較為新穎的會計理念。在高校的實際運用中,管理會計要不就是被簡單的當作傳統會計的傳承,忽視了新型管理會計體系的重要部分;要不就是傳統會計的部分完全被拋棄,只一味地追求管理會計“新”的部分,甚至有些會計人員簡單的照搬照抄國外先進管理理念,不僅無法促進管理會計理論指導的內容深入人心,而且弄巧成拙,反而無法挖掘管理會計體系的深層效果。另一方面,即使高校積極探索管理會計的根本理念,但是其對管理會計的創新研究仍然停留在工作的某一個階段或者某幾項過程,卻沒有將管理會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開發研究,導致管理會計工作缺乏創新,或者創新僅停留在個別部分。高校的會計人員有限,但是肯定不乏擁有深厚學識的教師團隊,管理會計的創新工作并非是個人或者個別部門的工作,青年教師也是高校發展內部管理的重要力量,缺少對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高校管理會計工作創新發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2.管理會計人才匱乏。人才是推動管理會計體系發展的重要力量,民辦高校乃至整個中國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的匱乏是管理會計發展相對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眾所周知,一項良好的管理工作離不開專業化的管理人才,但是部分高校在進行管理會計工作時,簡單地將工作交由財務人員管理,這些人員未必擁有管理會計的專業知識,而只是將管理會計工作作為財務管理工作的補充,導致許多管理內容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達到管理的標準。同時,目前我國許多管理會計的人才還是相對不足,許多管理會計工作人員都是由別的專業的人員轉型而來,從大學時期便主修管理會計的專業人員少之又少。而且許多高校并沒有設置專業的管理會計崗位,這從根本上截斷了管理會計人才發展的機遇。此外,民辦高校缺乏對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雖然管理會計體系正在不斷發展,但是很明顯人員的能力與體系的擴大速度不成正比,也就意味著管理會計人員能力可能無法適應體系的進步,如何將人員能力與管理會計的發展相匹配是高校工作研究的重點。
3.管理會計實務經驗不足。目前來看,管理會計在國際上的實踐是相對成功的,但是套用在國內時往往會存在環境不夠匹配的問題。這很可能是高校管理會計實務經驗不足造成的。首先,國內缺乏管理會計發展的政策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健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計工作的發展與完善。其次,民辦高校內部管理的環境也會制約管理會計的工作發展。對于許多高校來說,都存在內部控制薄弱及不均衡的問題,管理條件本身就比較松散的情況下進行管理會計工作,可能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再其次,對于高校來說,其與普通企業相比有著本質性的不同,一般不以盈利為目的,進行內部管理的愿望不像普通企業那么強烈,市場競爭相對薄弱,發展管理會計體系實務經驗相對較少,實務工作帶來的優勢無法完全體現。
三、民辦高校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問題的辦法
1.積極進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工作。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工作相輔相成,互為指導,這意味著只有更先進的理論才能建設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清楚的認識到管理會計作為傳統會計模式的延伸,不但要對傳統會計模式中的優勢部分進行傳承,更要增添其現代化的優勢創新部分,加快對管理會計建設步伐,明確管理工作并非幾個人的義務,鼓勵全員參與執行,從而增加人員開展會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人員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若想推陳出新,便不能簡單的針對管理會計工作中某個步驟進行創新,而是應該具有一定的大局觀,即發展整體,在整合出創新方案后逐步進行個別細節的創新。同時,雄厚的師資力量是高校發展管理會計的優勢,可以利用此優勢,促使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建設的隊伍中去,在理論探索中不僅強化了學校的管理建設力量,而且是學校青年教師專業職務技能提升的過程。
2.積極培育管理會計人才。據了解,中國的管理會計人員是財務會計人員的九分之一,而美國的管理會計人員數量是財務會計人員的九倍,這是中國管理會計體系落后于美國的重要原因。緩解人才緊缺問題不僅是民辦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更是中國多數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整體管理會計人才的匱乏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改變的,在加速財務人員轉型的基礎上,積極培養更專業的管理會計人員是當務之急。一方面,在高校會計管理會計體系中,積極引導實現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的轉型,財務和會計本就是不分家的體系,但是許多高校的管理工作都不能僅靠財務管理完成,因此財務人員的轉型能夠暫時彌補管理會計人員的短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需要更加了解管理會計工作的框架、流程、優勢和劣勢。另一方面,單單由財務人員彌補管理會計的空缺是遠遠不夠的,培養專業化的管理會計團隊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可以定期組織人員向國內外先進高校學習,了解不同的學校管理方法,但是要避免照搬照抄,注意和實際情況的結合與實踐效果。
3.認真探索管理會計實務經驗。外部政策環境雖然不由高校自身所左右,但是近些年來,國家已經對學校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而高校自身也需要以更積極的態度發展管理會計工作,其中較為重要的便是增強內部控制,加速管理模式的轉型,肅清混亂的管理環境,為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夯實基礎。民辦高校可以從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方面著手。同時,要注重實務經驗的積累,從實踐的角度展現管理會計工作的優勢,這不僅能夠提高民辦高校管理能力,而且對于整個國內的高校來說都是一種驅動力,甚至能夠帶動各行各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塑造。
四、結束語
正如上文所述,管理會計體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將管理會計體系合理融人高校會計管理工作中,才能更好為高校建設添磚加瓦。盡管目前高校在進行管理會計工作時仍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只要積極尋找辦法,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民辦高校可以根據本文所述方法積極進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工作、積極培育管理會計人才、認真探索管理會計實務經驗,從不同角度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推動國內教育事業的不斷完善。
(作者單位:聊城正原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