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鳳霞
摘 要: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是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眾參與四個要素。主要分析了現階段下政治核心素養對于學生自身良好品質形成的意義,從如何有效轉變政治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何打造高效政治課堂出發,為高中政治教師有效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提供一些指導建議,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途徑;價值觀
面對高中政治在高考中占據的絕大比重,大多數教師的重點都會不由自主地放置在如何提升學生的政治成績上,而對培養學生良好品質,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對此都是漠不關心或者是束手無策的。近期,高中政治逐漸由文科必修轉變為小三科選修,這個轉變使高中政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有所削弱,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開始被更多教師關注。通過培養高中政治核心素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應對社會變革的能力。接下來,編者將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出發,探析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措施。
一、教師通過訂閱班級政治報紙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政治學科的前身是思想品德,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引導。高中政治的政治認同素養要求學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學生此項素養,可以從學生的外部感官出發帶動內心的接受,即利用外部事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教師可以通過為班級訂閱相關的政治報刊,讓學生切實感受中國社會現狀,感受中國共產黨帶給社會的變化。同時,教師也可以訂閱一些國外政治報刊,讓學生自行對比中國與國外政治環境,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例如教師在講解《當代國際社會》一節時,可以讓學生閱讀《人民日報》《時代周刊》等相關報紙,利用報紙新聞的真實性有效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效成果,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二、通過舉辦大眾觀點辯論賽以培養學生的辯證科學精神
政治核心素養下的科學精神要求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價值判斷,能夠做出對社會有益的價值選擇。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就需要提升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在無形之中向學生科普錯誤價值觀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片面宣傳某一觀念的意義,需要進行全面教育,以有效遏制錯誤價值觀在學生群體中散播。教師可以在辯論賽進行過程中向學生科普不同價值觀可能產生的影響,以提升學生辯證看待事物的科學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解《公民的政治生活》時,通過引用大眾普遍的觀點“政治與我無關”“政治生活,人人有責”作為辯題,要求學生討論不同想法出現的原因,以及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學生可能做出的行為選擇。辯論的形式能夠吸引學生對政治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辯證科學精神,有效培養政治核心素養。
三、通過在班級開展法治知識分享會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學生可以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班級開展法治知識宣講會,有效進行法治知識宣傳。例如在講解中國的相關法律時,教師可以事先收集中國的法律體系知識,例如憲法、刑法、民法等,并向學生科普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運用,以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有效形成。班級法律分享會的開展還能有效形成良好的法律氛圍,有效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促進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創設與高中政治課程相關情境增強學生的公眾參與意識
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還要求學生能夠切身參與到相關實踐中,包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課外實踐等。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學的一大特點在于課堂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低。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布置相應的教學實踐任務,讓更多學生參與課程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可以要求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完成世界文化收集任務,并展現給其他同學自己小組的成果。學生小組可以督促學生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個性化展示能夠提升學生為小組有一個良好表現而出謀劃策的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公眾參與意識。
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階段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新時代對于新型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促進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政治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的不同含義,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督促自我,不斷提升自我教學水平,以適應政治核心素養教學對教師更高教學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艷.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初探[J].中華少年,2018(8).
[2]陳美鳳.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 2018(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