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宏
【關鍵詞】 作文教學;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67—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大難題,不少學生會“談文色變”。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作文興趣造成的。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呢?
一、發揮情感功能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功能,盡量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動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 師生情。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和他們親近,與他們閑談作文趣事,構建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及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然、自由、快樂的狀態下寫作。
2. 生生情。教師要給學生樹立榜樣,激發其寫作欲望。學生最愿意接近、最關心的人是同齡人,同齡人的佳作對他們來說不亞于課本范文。因此,教師可在班上誦讀或張貼優秀作文,給學生講述同齡人中成為“小作家”的例子(最好是本班或本校的),他們能從這些例子中獲得很大的鼓舞,甚至做起“小作家”的夢。這是一種極大的驅動力,他們會躍躍欲試進行模仿,把這些同齡人“小作家”當成自己的“偶像”。自然,他們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寫作的主人。
3. 文本情。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某單元的《積累·運用一》中的習作是寫人作文,要求寫出自己最喜歡、最熟悉的人。我便請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人是誰,為什么喜歡。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媽媽,因為媽媽愛我……”接著便講出媽媽如何冒著滂沱大雨來學校接她的感人故事;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老師,因為老師關心我們,教給我們知識……”“既然那么喜歡就動筆夸一夸吧!”我說。教室里只見一張張因激動而漲得通紅的小臉,學生們興奮無比,整個教室立即安靜下來,聽見的是沙沙的書寫聲。
二、品嘗成功喜悅
小學生喜歡表現自我,容易從成功中品嘗到勞動的樂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要多動腦筋,積極創造條件,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對作文產生興趣。
1. 制訂難度適中的目標。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在擬定作文題目時,要因人而異,分層制訂難度適中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米可炊”,有話可說。鼓勵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好的習作水平,能夠“摘到果子”。引導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發揮自身的特長,使學生人人都能成功。
2. 鼓勵學生積極投稿。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發表時,那種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心情是無法言喻的。因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稿,當然“投稿”形式是靈活的,可以參與征文活動,參加作文競賽,在網上發表,也可發表在班級自編的作文報、班級作文選上,參加校園作文展……讓每篇作文都能發表,讓每位同學都獲得成功的喜悅。閱讀批改“好作文”,老師固然開心,然而不少學生的作文是不盡如人意的,有的簡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對于這些作文該怎么辦呢?是找到學生大聲呵斥一頓,埋怨幾句,還是對學生循循善誘呢?其實,若你仔細品味學生的習作,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優秀的地方,或是一個優秀句子,或是一個好詞……教師應該做學生習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既嘗到成功的喜悅,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語則要以鼓勵性為主。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很強,心理也很敏感,一句不恰當的批評可能會澆滅他們的寫作熱情;一次否定可能會使他們永遠不想寫作文了。因此,既便給學生指出缺點,也要先肯定他們的優點,而后以委婉、熱情期待的方式指出,盡量發現他們的優點,決不吝惜對學生的贊美。
三、豐富題材形式
就題材方面講,整齊劃一的命題式的作文最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為它缺少人文關懷,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缺乏新鮮感,不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們要結合課文內容,適時地采用續寫作文、擴寫作文、想象作文、童話作文等多種形式。只要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任意發揮的空間,就可以豐富學生的表達。同時,在生活中鼓勵學生為班級編寫班歌歌詞,為老師譜寫美麗的贊歌等;針對班級或校園里的好人好事,鼓勵學生寫一寫表揚稿;針對校園里亂扔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可寫一則倡議書。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把生活中存在但距離遙遠的人、事、景、物通過錄像直觀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然后進行習作。如此多樣的作文形式,會讓學生充滿新鮮感。激發情感、品嘗成功、優化評改、豐富題材,會讓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愛上寫作。親近生活,樂于觀察,也是培養學生感悟能力的最佳途徑。所以,平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善于用情感、意識、思考去觸摸事物的品質,沒心的人是另一種盲人,什么也發現不了。”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