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珠
【關鍵詞】 數學教學;深度學習;概念;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77—01
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單純地停留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上,更要求教師精心打造數學課堂,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我提問、自我解答的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對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通過自主思考得出答案。在進行深度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著學習主題,全程參與、積極思辨,理解學習內容的推導原理,掌握核心方法和規律,進而獲得有意義的發現。
二、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策略
1. 深度解讀教材,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多選取的是與學生聯系很緊密的生活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很強。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結構,避免形成碎片式記憶,強調知識的關聯性。教材上的內容很多,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講,就成了傳統的滿堂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思維得不到發散,能力得不到提升。數學課本不僅僅裝載著知識,它還包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所謂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知識的本質認識,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沒有利用好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對于學生來說,銘刻在他們頭腦中的數學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等,無論他們以后從事怎樣的工作,都能發揮重要作用,都能讓他們受益終身。因此,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用數學方法積極地思考和親自探索來解決問題。
2. 為學生留出充足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主要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和培養。課堂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場所,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對他們認知和建立數學思維產生重要影響。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張“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巧妙設計懸念和疑問,以激發起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師不要強制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讓學生自主地觀察實驗、體會變化,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3. 開展合作學習,增強學習效果。事實上,合作學習比起個人學習是充滿樂趣、比較活躍的學習過程,更容易調動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互相溝通討論、互相啟發和補充,能夠拓寬思路,尋找到解決方法的多種途徑,而不是拘泥于一種思維模式。小學生年齡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注意力不夠集中,而培養學生合作性能夠有效解決學生自主學習時存在思想不集中、貪玩的現象。因此,教師應當發揮組織者的作用,適時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討論、互相溝通補充,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
4. 立足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數學的奧妙。數學來源于實踐,反過來也影響和服務于實踐,對平時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鼓勵他們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隨著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學習比例要求不斷提高,因此,數學深度學習要立足實踐。教師可以依據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和活動情境有選擇地開展實踐活動,重點是注重活動過程的全員參與、積極探討發現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活動成果的展示提煉。教師還可以根據季節溫度的變化、數學競賽活動等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內容開展主題數學實踐活動。如,可以運用“統計”知識引導學生記錄近一周的氣溫變化,做成不同的統計圖,了解本地區一周的平均溫度;學習完“比例尺”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其內容開展實踐。如,利用比例尺知識繪制公園或者某商場地圖,并標注相應的景點休息區,之后向全班同學展示和講解等。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