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關鍵詞】 初中數學;習慣;興趣;日記;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86—01
初中數學是聯系高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橋梁和紐帶,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遞,而是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要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別開生面。所以,如何教好初中數學課,筆者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認真“聽”的習慣,為了教和學的同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邊做聽課筆記。培養積極“想”的習慣,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于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培養提早“學”的習慣,課前預習教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培養反復“查”的習慣,培養學生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提高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措施,練習后,學生應從“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正確,方法是否科學等方面進行檢查驗算。良好的數學學習慣會對學生學習產生極大促進作用。
二、提倡寫數學日記
1.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困難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學什么。因此,明確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第一步。
2. 描述學習經驗。利用數學日記可起到強化、積累知識的作用,數學經驗性知識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具體內容可以是關于數學學習材料的特點及其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認識,從而不斷提高對數學學習方法、解題能力、解題速度、思維方法的認識。
3. 表達自我認識。數學日記是師生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工具,學生在課堂上來不及或不敢說的想法都可以在日記中表達,內容涉及對自己的數學興趣,能力、信心、習慣和與他人的比較認識等。
4. 實施學習監控。讓學生對學習過程監督和反饋,對結果檢查和評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補救,能夠喚起學生的自覺意識和反思意識。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
1. 在編制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環境時,要從實際出發,力求使教學環境具有新穎性、趣味性,教學方法具有獨特性。例如,60×(12+8)=60×12+60×18時,學生只能從計算結果看,兩邊相等,而想不出從乘法的意義上看兩邊也相等,這時老師的講也就起了作用,講清乘法的意義,學生就得到了啟發。
2. 創設教學情景,營造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多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勇于發表不同意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3. 注意因材施教。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個性差異,施之不同的教學手段。比如,將一些轉彎抹角的問題讓那些接受力強、思維敏捷的學生回答,將一些簡單問題,讓基礎差的同學回答,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得到培養。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
1.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一天,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學生要掌握的絕大部分知識是在一堂堂課里落實的,教師必須按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圍繞完整的教學目標,遵循正確的教學原則,合理把握教學內容,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組織優質的教學過程,克服教學的片面性,面向全體學生,克服機械灌輸,“填鴨式”教學模式。
2. 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的原則,及時了解教學方法的變化,熟悉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明了其效能,并將其靈活地充實到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學生,將教學內容、教學環境、隨時做出選擇和調整,才能展示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性和教學效果的高效性,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3. “多練”是提高教學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練”是靈活運用知識,培養技能、技巧,形成綜合運用能力的必經之路,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其目的是加強雙基,學會舉一反三,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練”的形式多樣,在課堂上引導性的、半獨立性的、獨立性的作業以及課外作業都是練,課堂上多練,可以減輕課業負擔,并提高效率。多樣化的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要提高技能、技巧的質量,也有利于發展智力,培養創新能力。“練”也并不是多多益善,練習還要有針對性、開發性、發展性,應按基本類型題,綜合性、思考型的題,循序漸進地去練。
總之,要教好數學這門課,方法要多樣化。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實際,隨時掌握學情,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