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芳
【關鍵詞】 體育教學;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實踐;創新;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13—01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
1. 嘗試教學法。它的特點就是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顯著益處在于學生能在學習的開始階段不受標準動作要領的束縛,能充分調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通過不斷的揣摩、嘗試分析、比較,然后掌握有效的練習方法。例如,在學習足球射門時,教師預先不提供正確的技術概念,而是對學生提出學習目標:射得準,射得有力。學生在自練中為了獲得成功,為了表現自己,為了獲得同學和教師的贊賞,會充分運用思維盡快發現射得準、射得有力的方法。通過嘗試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合作討論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人數相對較少又相對較為熟悉的小組,使小組成員處于一種更為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從而使思維更為活躍。如在分組的比賽中,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和對方的實力確定戰術,并通過“討論——實踐——應用”的反復過程不斷對戰術進行改良,逐步提高戰術配合的水平,以不斷獲取勝利。這種合作討論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小組中充分發揮想象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創新
1. 強制學習向自愿學習轉變。過去的體育教師忽略學生學與練的重要性。事實證明,這種體育教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師只有很好地充當導演或促進者,創設濃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自主摸索練習的過程中積極啟發、引導,并在學生積累了相當學與練經驗的基礎上給予及時歸納、總結、矯正,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直接經驗盡快形成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以籃球教學為例,教師把各種運球方法傳授給學生后,就應該讓學生在自我鍛煉中提高,這樣可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在主動練習中,教師給予提示性的指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發展個性,完成“我要健身”到“我會健身”的認識飛躍,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2. 重視技能向全面發展轉變。體育主要以強身健體為目的。不但要重視健身,還要重視對學生啟智和育德的培養。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重視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的作用。例如,在隊列行進教學中,可以嘗試用不同節奏的音樂代替教師口令,讓學生按與樂曲相對應的隊列行進方式進行練習。這不僅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練習形式,把乏味的隊列訓練融入韻律、唱游活動中,而且學生在獲得隊列知識信息的同時個人情操得到陶冶,審美觀、道德品質也得以促進。
三、教學實踐的創新
1. 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推陳出新。這里所指的標新立異并不是脫離基礎知識一味地“求異”,而是要鼓勵學生在夯實基礎的同時能用新視角、新觀點重新認識學習內容,不斷優化認知結構。例如,在組織學生做障礙接力跑時,對過跳箱、鉆欄架的方法不做統一規定,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身體的特點選擇和創造最迅速簡便又安全的過障礙方法。這樣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在鉆欄架時有的學生用頭、手先鉆過,有的學生兩腳先鉆過,也有的學生側身過,他們相互之間還比較、模仿。結果學生學得很開心,動作掌握得較快。顯然學生在“標新”意識的刺激下,活動的不僅僅是身體,思維活動也積極參與,更啟發了他們的創造性。
2. 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作為未來社會的優秀人才,除了要有努力鉆研和開拓精神外,還要具有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及善于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較多的討論、分析、練習的機會,安排組織易于其體現學習特長的活動。如,在肩肘倒立和頭手倒立的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初期很需要合作和幫助,需要互相指正,發現錯誤,教師就要組織他們成立兩人互幫互學小組。一個人練習,另一個人在教師指導下保護或協助同伴完成動作。這樣既融洽學生人際關系,又潛意識地滲透了團結合作的思想教育。
3. 將創造力的培養延伸至課堂之外。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任務,也不可能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迅速形成。創造能力的培養還應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時空——課外。課外的優勢在于學生能利用更多的時間和無限的想象進行思考和實踐,能以較多的生活實踐指導創造活動,能自發組成學習群體,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進而形成再學習和再提高的能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