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成
【關鍵詞】 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85—01
初中與高中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學習的具體內容與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的思維、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等,都處于初中階段,如果這一過程銜接不好,直接加大語文學習的難度,勢必造成學生的不適應,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影響學習效率。因此,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是高一語文教師的必經之路,而且這一段路要認真、踏實地走完,才能為學生以后的闊步前進奠定穩固基礎。
一、初高中語文銜接的必要性
1.新課標要求和教材有所變化。為了做好銜接工作,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新課標》,了解初高中語文之間的聯系,比較初高中語文的不同之處,以及高中語文在思維能力、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較高要求。通過認真分析就會發現,隨著高中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高中教材的編排和設計都是初中語文的拓展和延伸,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注重提升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更高要求。這樣的分析看似簡單,實則給我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使語文教師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學習方式和習慣有所變化。一個人要適應一種學習方式和養成一種習慣很不容易,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方法去適應另外一種學習方式和習慣更加不容易。初中語文只有一本必修課本,教師圍繞課本展開講解,且學習時間相對寬裕,所以教師在授課時指引較多,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授課速度較慢;而高中語文教學就不同了,教材分為選修與必修,學習時間很緊張,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輕描淡寫,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除了課堂上的講解,還要求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與感悟。所以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工作要重視引導學生盡快改變學習方式和習慣,保證學生盡快融入高中語文學習。
二、有效開展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工作的策略
1.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做好思想工作。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面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一些不適應。也許高一語文教師對教材和環境很熟悉,但對剛入校的學生確實陌生。學生的基礎千差萬別,如果教師沒有摸清楚學生的基礎情況就盲目提升要求,只會造成兩敗俱傷——教師對學生失望,學生對語文失去信心。所以說作為高一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不可急于求成。同時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簡單介紹高一語文與初中語文的不同之處,包括教材的編排、學習方法以及需達到的要求,從而讓學生在心理上有所準備,然后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2.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工作。初中語文教學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高中語文教學側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兩個階段的要求不一樣,那教法肯定也不一樣,所以作為高一的語文教師,不能直接把應用于高三的教學方法搬出來,必須在教法上有所過渡。例如,開始還是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學會自己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可能開始有點難度,需要教師進行及時點撥和引導,但一般經過一兩周的訓練,學生會慢慢適應。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自主鞏固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維,拓寬視野,把課內知識逐步轉換到課外,把課外資料與課內進行對比閱讀,或者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都可以,這樣能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從廣度、深度以及高度上理解課文內容,穩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語文素養。
3.做好學習方法與方式上的指導。高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這些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基于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分為選修與必修,所選課文篇幅較長,且文章多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側重學生的主觀理解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初高中的銜接教學中,一定要耐心、細致、認真地做好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工作。只有學生適應了、接受了這種學習方法和節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加速助力。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做好初高中語文的銜接工作是義不容辭的,如果這個銜接是“無縫對接”,那么以后的語文學習將會是青云直上。所以這個銜接工作需要師生一起研討,一起努力。相信只要我們思想上重視,教法上改進,方法上多指導,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會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