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民
【關鍵詞】 書法教學;現狀;必要性;多媒體;技能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86—01
書法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最初的甲骨文到小篆、隸書,再到楷書,書法經過了由實用性到藝術性的漫長演變。在當代,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開始回歸,書法藝術重新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一、書法課程開設的現狀和必要性
1.書法課程的開設是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書法教育應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
2.書法課程的開設是學生成長的需要。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普及、無紙時代的到來讓青少年的書寫水平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但由于師資、教材、升學壓力等原因,許多學校未能正式開設書法課,導致學生的書寫能力越來越差。
3.書法課程的開設是教師與學校發展的需要。我校作為蘭州市書法課程試驗點,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書法教育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書法教育一直缺乏科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教材,也缺乏順應現代信息時代,適合學生實際的書法教學方式。
4.中小學書法教學的關鍵問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的問題。許多學校以興趣小組、 社團的形式來實施書法教學,上課人數少,資源浪費嚴重,教學效果也不明顯。
二、借助多媒體手段學習書法技能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進行書法技能的講授,不可避免地因角度問題而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而借助攝像與投影技術則可以對書法寫作過程中的姿勢、手腕變化等筆法內容進行多角度展示,采用高清和高速的技術,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書法寫作要領,掌握書法技能。借助多媒體手段,學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察和復習,對于書法寫作的細節和重點,可以有針對性地加以練習和學習,另外,多媒體技術在書法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增加書法鑒賞的機會和容量,使學生在對傳統經典作品的研習中提高書法技能、書法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信息技術的引入讓傳統枯燥單一的書法課堂變得生動而立體,多媒體投影技術手段可以將書法寫作過程動態地呈現出來,輔以教師的口頭講解和學生的實際練習,能讓學生對書法技法有更深地認識和理解,課堂效率也會大幅度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術營造書法學習氛圍
書法名家王羲之的《蘭亭序》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名作,都是在特定氛圍下作者感情與性情的一種表現,所以在書法教學中,學習氛圍非常重要。網絡虛擬技術可以為學生營造書寫場景,在充滿詩意的環境和音樂中進行書寫,學生能自然地感受到相應意境。比如,在中國古典音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名曲的伴奏中,學生書法用筆的徐急、使轉,線形的粗細、跳躍,章法的疏密、跌宕等都會隨著音樂情感的變化而變化。書法藝術與古典音樂在節奏的美感中完美結合,使書法教學變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除了為學生的書法學習營造合適的環境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書法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與交流。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深入交流,如學生可以在書法網站、QQ、微信上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深化所學的書法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書法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分享觀點、解答疑惑。
四、借助網絡數據庫資源加強書法教學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全球范圍內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都生動形象地搬到書法教學中。網絡數據庫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題材和不同流派的書法家作品,書法教學的課堂容量變大了,教學方法變多了。網絡遠程技術、交互式教育將書法教學變成了一個開放式的教學形式,和書法教學有關的所有信息都變成了教學資源,并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服務于書法教學,以“漢字的產生”為例進行書法教學,教師可引入視頻《倉頡造字》 ,書體沿革、漢字演化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在講述“運筆方法”時,可采用聲、文、圖、像一體的教學形式,使傳統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在對“字和篇的章法布局”進行講解時,可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上的正反案例進行教學,形象生動且效果顯著;教學“漢字或筆畫”結構時,可先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字的筆順和運筆軌跡, 然后用毛筆在宣紙上示范筆畫的變化和用筆方法,以展示漢字書寫的全過程,使整個教學過程清晰、直觀。信息技術應用于書法教學,能為課堂提供大量的輔助信息,且信息傳輸速度快,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從不同方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著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在書法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書法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教師要在繼承我國書法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于突破,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前書法教育的教學模式。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