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菊蘭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大數據;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89—01
大數據,說到底,就是信息技術背景下利用一些常規軟件捕捉、管理和處理海量的信息技術資源。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它逐漸進入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大數據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聚焦大數據,分析學生學情
“以學定教”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一條必由之路。“以學定教”,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以及選擇教學方法等。顯而易見,對于教師而言,要想做好“以學定教”,首先必須要全面細致、準確無誤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而批改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實際學情的一條主要渠道。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工作的時間與精力有限,所以教師批改學生作業的數量與種類也就非常有限。正因為如此,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實際學情了解也就不夠全面和透徹。而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聚焦大數據,全面深入、細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情。
比如,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首先圍繞新課內容設計一些前置性練習或者預習作業,并將這些前置性練習或預習作業分享到班級微信群中。這樣以來,在課前,學生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完成這些作業,并及時提交給教師。緊接著,教師可以利用一些作業批閱軟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批閱。相比于教師親自批閱而言,這些作業批閱軟件既省時省力,又簡單易行。尤為重要的是,這些作業批閱軟件還能夠對每個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并形成一些數據。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直接分析比對這些數據,詳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據此為富有成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二、依托大數據,掌控學習過程
不可否認,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基本學習方式。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一種完全的放任,而是教師適時適度地掌控。離開了教師適時適度地全程掌控,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就會每況愈下。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依托大數據,富有成效地掌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比如,教師可以在緊緊圍繞教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從各種網絡基礎教育資源平臺中精心挑選一些教學課件、教學設計以及課堂練習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再編輯、再加工、再整合。之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切合實際的教學資源循序漸進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事實上,教師讓學生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富有成效地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掌控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方式。
三、利用大數據,評價學習效果
評價在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切合實際、富有成效的評價,首先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與了解。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收集與整理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數據。傳統教學中,面對這些大量的學生學習效果數據,教師總會覺得束手無策、一籌莫展。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通過比對分析,教師就會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而這又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
例如,在大數據背景下,智慧課堂已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嶄露頭角。在智慧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當堂完成課堂練習。學生完成練習之后,可以將練習直接提交。緊接著,教師就可以利用相關軟件細致入微地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聚焦大數據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為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指明方向;教師可以依托大數據掌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更好地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保障;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注入動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