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25—01
閱讀是人們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閱讀,人們可以掌握各種實時資訊,可以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在語文學習中,閱讀是尤為重要的。除了通過老師的教授獲得語文知識之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學到的知識面更為廣泛,讓學生的視野更為開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不再僅限于引導學生閱讀、教會學生如何閱讀上面,而是要求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和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才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所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義
1.是踐行新型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在新型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思考、去創新,而這一內容應該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重視起來。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學校踐行新型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
2.有利于語文教學體系的完善。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它不僅涉及到多門學科的內容,更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這一特殊性就決定了語文教學體系的完善會對其他學科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完善語文教學體系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對于完善語文教學體系來說是很有用處的,它會使得語文帶給學生的除了“聽說讀寫”之外,更多的是通過學習和思考,進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東西。
3.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如果說,學校只是單純地教授學生知識,而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那么一旦脫離學校,學生要想取得實質性的進步是很困難的。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當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時,他就會懂得如何“舉一反三”,學到的知識也會成為他創新的基礎。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方法
1.引導學生養成“思考型閱讀”的習慣。很多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了“過目就忘”的習慣,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閱讀僅僅就是讀內容,讀有趣的情節,一些需要耐心去閱讀的經典名著就會成為小學生閱讀的“盲區”,要么直接不去讀,要么讀完之后不久就會忘了讀過的內容,而這些都是因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養成思考型閱讀的習慣。“思考型閱讀”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除了讀內容,還要思考“為什么”,某一情節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某一手法作者為什么要這樣運用,只有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學生才能從讀內容的淺層次升級到學內容,甚至創造內容的層面。
2.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并不是沒有自己的思考,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忌憚經典名著的地位和權威,因而不敢說出自己的疑慮,小學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首先,教師應該和學生溝通關于閱讀經典名著過程中會出現疑慮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白出現疑惑是很正常的,同樣的問題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為了弄清楚問題,更應該大膽地說出來;其次,在閱讀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見解時,教師應該組織全班學生一起思考,讓大家對這一問題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由老師做總結,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最后,要繼續鼓勵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繼續提出新觀點,在不斷的討論和答疑解惑中學會發散性的思維方式,辯證地看待問題。
3.創建“啟發式”閱讀教學。小學生因為知識儲備不足,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為此,教師應該主動發揮引導作用,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創造話題、解析話題,給予學生一定的暗示和思路,通過不斷的啟發,最終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創造。
4.建立自主閱讀和小組閱讀交叉的閱讀模式。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閱讀習慣,在不同的環境下閱讀和思考,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因此,建立自主閱讀和小組閱讀交叉的閱讀模式,既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還可以讓學生們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討論問題、發表看法,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