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應用的普及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家家戶戶、各個公司部門的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計算機安全隱患問題也不斷涌現,各種問題的出現也束縛著計算機的應用。本文從計算機軟件系統和硬件配置兩方面詳細分析了計算機安全面臨的常見問題,并對問題提出了有效解決方案,以免病毒入侵導致嚴重后果。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問題;軟件;硬件;防御對策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計算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的應用延伸到千家萬戶,我們的各項工作、各項服務幾乎都要用到計算機,都是通過計算機應用得以實現的。計算機普及而引起的各種問題也接踵而至,計算機硬件故障、連網后病毒入侵等,這些問題都困擾著人們。數據無法有效保存、文件信息可能被改寫,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計算機的應用就有可能給個人和國家造成損失,因此探究計算機安全防御對策十分必要。
一、計算機硬件損壞現象
(一)芯片安全問題
芯片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操控模塊,如果芯片存在漏洞,那么配備該芯片的計算機將不能擁有任何抵御風險的能力。一旦該計算機與網絡進行連接,黑客病毒將迅速捕捉到漏洞侵入計算機,對個人信息和文件等信息進行竊取,甚至發動對計算機本身的攻擊,引發一系列問題。
(二)電磁泄漏問題
這是黑客攻擊計算機系統、盜取用戶信息的另一個渠道,黑客主要是通過截取計算機電磁傳輸信號,然后對其進行破譯或者重編來實現入侵計算機的目的,并對系統中的數據信息進行盜取和破壞。黑客通過截取電磁信號入侵計算機系統,通過編寫對應程序盜取用戶個人信息。當前由于通過電磁波入侵計算機系統的過程較為復雜,黑客采用度低,并可以通過對電磁波加密等手段有效遏制該安全問題的發生,導致這一問題重視程度偏低,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規則,該安全防護渠道也沒有對應的管理體系,雜亂無章。
(三)硬件故障問題
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損壞可以采用修補漏洞等方式進行彌補,可硬件損壞往往很難彌補,只能對損壞的硬件進行更換,才能維持計算機的正常運轉。因為計算機硬件故障也是威脅計算機安全的一大問題。硬件中存儲了一切我們需要的數據信息,計算機聯網后也是通過這些信息相互交換、搜索進行工作的,如果硬件出現故障,各項數據信息將首當其沖受到破壞,緊接著會影響到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甚至直接導致無法正常工作,影響正常功能的使用。計算機硬件如果本身就存在漏洞那么這種硬件損壞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從而影響計算機的使用效果。
二、計算機軟件損壞現象
(一)非法竊聽信息
如果計算機軟件系統出現漏洞,那么黑客會利用這些漏洞侵入計算機系統,對用戶信息進行竊取,甚至篡改用戶信息,這樣用戶信息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如果不能有效避免軟件系統的漏洞,那計算機安全就無從談起了。
(二)病毒入侵和釣魚
一旦計算機聯網病毒會通過信息交換進入計算機,那么大量病毒就可能在計算機內進行復制、繁衍,病毒的數量急劇增加,不僅會直接損害用戶信息的安全性,還會拖慢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網絡釣魚,就是黑客利用色情網站、暴力游戲界面等吸引人眼球的頁面,當人們點擊該網頁時,病毒會自動入侵計算機,竊取用戶信息,甚至有時會對用戶的經濟造成直接損害。
(三)垃圾郵件入侵
一些黑客運用專業的技術對自己的身份進行偽裝,偽裝成用戶本人進入計算機系統,不僅可以竊取用戶信息,還會對用戶的信息進行整改或刪除等操作,損壞計算機的安全性。網絡上還有一部分人通過傳播垃圾郵件占用用戶的存儲空間,來影響計算機的操作速度。而用戶點擊垃圾郵件后,發送郵件的人還會通過病毒入侵計算機獲取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這種無形之中的侵犯對用戶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危害。
三、計算機防御對策
(一)硬件防御對策
對于計算機芯片方面的安全問題我們應該規范市場運作,讓有資質的廠家進行生產,同時規范芯片的銷售渠道,個人和公司用戶應該到正規渠道購買,防止不正規渠道生產的芯片被植入病毒。對于硬件損害,我們可以采取雙硬盤存儲模式進行預防。在計算機正常運行期間兩個硬盤同時存儲用戶信息,如果一個硬盤受到損害,將立即切斷該硬盤的工作,同時啟動備用硬盤,這樣既可以保證用戶信息不會丟失,也能保證計算機的正常運轉。在電磁波問題上,可以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對電磁波進行屏蔽或采取一定的干擾措施,讓非法分子無法順利竊取到電磁波,從而無法達到他們入侵計算機系統的目的,計算機將得到妥善保護。
(二)軟件防御對策
首先,應該建立一項規范的計算機管理制度,培養一組專業化隊伍,并對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增強計算機安全意識并不斷提升自身抗風險技術。這支專業的隊伍在計算機日常維護中要注意對計算機系統的常檢常改,不斷更新計算機防御能力,抵御新病毒的產生。其次,還能應用密碼技術,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信息安全保障技術,通過設置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可以為計算機網絡安全提供保障,還可以對基礎密碼技術進行改革,加大密碼解鎖的難度,為計算機安全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最容易感染病毒的環節就是信息傳遞的過程,運用加密技術可以有效保證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安全性,信息的發送方設置一個密碼,信息的接收方只有正確輸入密碼才可以查看信息,黑客因為不知道密碼是多少,破解難度大大增加。當然在傳遞大量信息時,這種方式就不那么好用了,就需要另辟蹊徑了。信息人員可以通過加密技術對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都加密,對身份進行認證,只有雙方身份都沒有問題情況下,信息才能準確無誤地傳輸到對方計算機中。同時,也要對信息傳輸途中進行加密,以防中途被病毒入侵,導致信息出現安全隱患。計算機使用人員也可以對自己使用的計算機進行加密,只有知道密碼的人才可以使用該計算機,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風險。最后,要在立法上維護計算機安全,計算機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將有效提升計算機保護效果。要制定相關法律嚴格規范計算機應用過程中的行為,對違反規定、竊取用戶信息、篡改用戶信息的行為進行懲罰。還要對計算機用戶加強安全教育,向他們普及《犯罪法》《數據保護法》《安全法》和《保密法》,讓用戶明白自己在使用計算機時應履行的義務和權利,遇到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堅決抵制,防止造成嚴重的后果,繼而從根本上提升用戶使用計算機的安全性。個人用戶要自覺抵制垃圾郵件,避免系統受到損害,要謹慎使用郵件自動回復設置,對來路不明的郵件要做到不點擊、不瀏覽,這樣能有效避免郵件對計算機的損害。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不要隨意注冊用戶,避免將個人信息填到未經安全認證的網頁上,以免造成用戶個人信息的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結語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到現在的互聯網+深入各個領域,計算機已然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計算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軟件漏洞還是硬件損害帶來的問題我們都沒有辦法忽視,而是應該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采取有效對策,直擊病灶。同時,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計算機安全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對于當前的問題我們基本已經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但是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病毒入侵方式也在與時俱進,那么就要求我們技術人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領先病毒的技術才能安枕無憂。個人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網絡安全意識,不讓病毒有機可乘。雙管齊下,從技術層面和意識層面共同努力抵御計算機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吾湖蘭·吾拉木.計算機安全面臨常見問題及防御對策探討[J].儷人:教師,2016,23(10):264—265.
[2]李強,陳琳,陳武,等.計算機安全面臨常見問題及防御對策[J].科技傳播,2016,18(0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