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財經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甘肅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指出,物流業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甘肅省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物流發展是甘肅省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板塊。隨著甘肅省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呈現區域不平衡性,制約每個城市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的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區域物流發展水平,找到制約區域物流業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對策建議對促進甘肅省區域經濟發展非常必要。
關于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國內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視角和區域對農產品物流發展存在問題的發展對策研究以及物流發展能力的評價體系研究。
張亞翠(2018)通過對計劃經濟時期、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經濟時期的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制約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的因素。曹剛(2018)在“精準扶貧”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物流發展研究中,通過分析西部民族地區農村物流發展的必然性和制約因素,提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對策。
劉卜榕、楊力、韓靜(2019)對江蘇省城市物流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運用SPSS模型,通過縱向和橫向對比對江蘇省城市物流如何發展提出建議。郭明德、李紅(2019)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水平評價中,也利用類似方法,對全國12個省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研究發現西部甘肅、新疆等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水平低于中部和東部地區。吳春尚、謝如鶴(2017)運用因子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對廣東省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進行評價,提出了廣東省農產品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議。
上述研究主要從區域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來分析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在實證方面,主要運用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等。本文基于甘肅省14個地級市數據,通過對甘肅省14個地級市2017年的農產品發展物流水平進行實證分析,找到制約區域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因素,客觀地分析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
本文參考相關領域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分析影響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的因素,并根據指標選取原則,選擇經濟發展水平、物流業發展規模、農產品產出水平、信息化水平、物流業人力資本五個維度的10個指標體系,評估甘肅省14個地級市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見表1、表2)。

表1 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指標體系

表2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1可以得出,第一因子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X5)、互聯網寬帶用戶數(X9)、物流業從業人員數量(X10)上有較高的載荷,這幾個指標反映了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的宏觀環境因素,可以定義為“宏觀環境因子”。第一個因子的特征根為4.503,解釋了10個原始變量的總方差的45.026%,這說明提升物流業信息化水平、物流業發展規模對甘肅省農產品物流業發展至關重要。第二主因子在人均GDP(X1)、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X2)上有較高的載荷,反映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經濟水平因素,可以定義為“經濟發展水平因子”。第二個因子的特征根為3.432,解釋了10個原始變量的總方差的34.34%,這說明經濟發展水平對農產品物流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第三因子在公路里程(X4)、貨運周轉量(X6)、農林牧漁總產值(X7)上有較高的載荷,反映了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的供應水平和發展規模因素,可以定義為“農產品供應能力和發展規模因子”。第三個因子的特征根為1.058,解釋了10個原始變量的總方差的10.538%,說明農產品供應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對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有影響。
根據因子得分情況,得到:F=0.405 87F1+0.260 71F2+0.232 71F3,通過SPSS軟件計算可以得出各地級市綜合因子得分以及排名情況。
通過聚類分析,對甘肅省農產品物流水平發展能力進行分類,得到如下結果(見表3)。

表3 聚類分析的4個層次
甘肅省各個城市的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呈現不均衡性,各區域優勢和劣勢差別較大,各地區應結合自身優勢與劣勢有針對性地發展區域農產品物流。結合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對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甘肅省A類農產品物流發展最好的城市為蘭州市,綜合因子得分排名第一。說明蘭州市農產品物流在甘肅省內發展勢頭較好,其信息化水平、物流業發展規模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其他城市有明顯優勢。蘭州市在未來農產品物流業發展中,應當利用區域優勢,提高農產品供給水平,打造品牌化農產品,帶動其他城市農產品物流發展。B類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較強的城市為酒泉市、武威市、白銀市、嘉峪關市、天水市、張掖市。這些城市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都存在短板,只有進一步提高所存在的優勢,才能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取得進步。如建設產業園區與農產品多方位銷售渠道、加強交通道路建設以及現代化物流技術的應用。C類三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較弱的城市為張掖市、平涼市、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金昌市。這些城市應當結合產業結構發展農產品物流,并根據自身優勢與劣勢,打造農產品物流產業區域鏈,使各個城市可以優劣互補,共同發展,提高區域內農產品物流效率。D類在全省發展最弱的城市為臨夏州和甘南州,對于這些城市的發展,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給予技術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如互聯網的覆蓋、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農產品種植和銷售方面的指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