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尤其近幾年中國移動商務的快速增長,網絡購物交易規模一直保持較快增速,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和引擎。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多年數據分析,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連年增長,截至2017年上半年,網購用戶規模達5.16億人,快遞企業營收為2 572.9億元,快遞市場的紅利非常誘人。


數據來源:www.100wc.cn。
菜鳥網絡是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中的大數據物流協同平臺,校園驛站位于菜鳥網絡的末端,每個菜鳥驛站像毛細血管一樣接入阿里平臺網絡系統。截至2017年上半年,菜鳥網絡已經在全國1 500余所高校中布局菜鳥校園驛站,站點多達2 000多個,和校方、學生團隊、第三方公共快遞服務方等共建校園驛站,幫扶了一大批學生創業團隊走上了創新創業的道路。
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近年來,雙十一的消費者中,30歲以下年齡者約占50%以上,其中18~25歲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年輕人占25%左右。而且,高校數量多的區域,快遞包裹量也大,比如成都的快遞業務量和高校城市排名都居全國第六。據統計,全國快遞包裹約70%是電商包裹。高校是包裹簽收主要聚集區之一,成為快遞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
1.校園快遞運營模式
校園快遞是由企業、學校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經營實體,其運營模式為大學生雙創活動提供了不同參與效果的平臺。
校園快遞相比其他地方的快遞運營,采用一些不同的運營方式,其運營條件及特點如下。

運營模式集中自取分散自取自動化自提眾包送貨運營條件校方直管或授權企業加盟代理智能快遞箱App+眾包物流運營特點校方主導企業主導自動派件機動派件
2.校園菜鳥驛站模式分析
2013年7月起,阿里巴巴天貓校企合作項目“阿里巴巴服務站”正式起航。2015年起服務站更新為菜鳥驛站,成為阿里巴巴生態鏈中的大數據物流協同平臺——地網,與云、天網共同成為菜鳥網絡的三大組成部分,即天網——數據基礎設施,是基于阿里云的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地網——物理基礎設施,包含各類物流合作商,菜鳥驛站構成了末端的毛細血管,是提供平臺、規則、標準、技術服務的基礎設施。
校園菜鳥驛站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菜鳥驛站集中體現菜鳥網絡末端基礎設施的功能。在阿里云服務、天網數據支持的前提下,分散在全國各個高校的校園菜鳥驛站網點,通過與阿里平臺系統對接,整合最后100米網絡,無需自建系統,就能輸出數據、統一標準和規則。
(2)安全性能提高。減少重復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通過入庫出庫在內的一系列數據定位產品,降低校園快遞的安全隱患。
(3)校園驛站打造統一的物流基礎設施。菜鳥驛站輸出了一套數據、實體和服務標準,在物理基礎設施層面,也進行了標準統一,比如店面裝修風格。
(4)智能化。數據驅動等智慧物流平臺大大改善了校內快遞問題,消費者數據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5)對學生創業有幫扶作用。多所高校采用菜鳥驛站模式,引導和幫扶學生創新創業。
1.雙創成為時代潮流
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其上升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鼓勵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建設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和創業實踐”,開啟了創新創業時代潮流。
2.雙創人才培養環境日漸成熟
2009年起,每年舉辦的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意創新創業”三創大賽,激發了各地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和潛能。《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等課程的開設,雙創競賽、各種創客活動的舉辦等,雙創教育的研究成果和雙創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的完善,為雙創人才的培養打造了搖籃。
2011年1月1日起實施的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0〕84號),讓畢業起三年內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除給與貸款利息優惠,還可申請提供3萬~30萬元的創業啟動金。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些具體措施加以落實,為雙創人才培養提供了肥沃土壤。
我校菜鳥驛站的經營權招標,得到了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就是大學生雙創意識提升的表現。
在“菜鳥”3年的運營摸索中,項目的各個參與主體以合作為原則,以協同育人為核心,以合作共贏為動力,相互配合,共同經歷經營過程中的風風雨雨,著實感受到創新創業的艱辛。可以說是產教融合,順利地孵化了“菜鳥”。
1.產教融合推進雙創項目孵化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017年發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推行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模式”,指出“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協同培養機制尚未形成,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活動加強”,各級政府部門鼓勵產教融合政策的相繼出臺,助推了各地方雙創項目的產生。
在此積極的大背景前提下,我校“菜鳥”項目運營從一開始就積極探索校企融合,共同開展快遞經營權(一年期)招投標,過程中不斷完善合作運營機制,規范運營,使學生少走彎路成長迅速,學生的雙創意識逐漸生根。
2.我校踐行“菜鳥”孵化歷程
(1)成功快遞落地。2014年起,引進物流快遞企業,合作經營校內快遞收派件業務。其間,專業教師在學生實踐活動中的作用體現充分,包括合作伙伴開發、新業務拓展、制定服務規范、財務管理、團隊管理等,進行全方位業務指導;對運營安全、賬務、服務規范、團隊、資金使用進行全程監管,幫助學生梳理商務合作伙伴關系、運營流程及規范。
(2)經營權招投標。2015年和2016年先后2次開展快遞經營權(一年期)公開招投標,指導中標學生團隊創新創業,使校園快遞實體得以維繼。
(3)探索完善產教融合機制。形成指導教師與學生雙創團隊雙線運行、與合作物流企業聯合工作的機制,學生通過參與招投標獲得創新創業機會,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和考核,學校僅從校企合作協議、運營賬目規范審查、創業扶持、菜鳥驛站區域站點聯絡等方面加以管理、規范,形成雙創項目的運轉機制。
以我校校園菜鳥驛站為例,雙創項目孵化后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
1.校園站點的性質問題
校園快遞站點的性質一直沒有明確說法,是經營性質還是公益性質,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讓雙創團隊在經營中兩難,無所適從。從校園功能結構來看,校園快遞服務站點是高校后勤配套服務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站點的選址及空間布局校方有決策權,公益性比較明顯,但校園驛站不是學校機構,經營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則和利益目標,不同性質下的運營監管和學生的雙創主體作用等的表現有差別。
2.校園站點的歸屬管理問題
對校園快遞業務的管理,學校內部管理責任不明確,校園快遞站點由學生雙創團隊運營,自主經營的權限范圍怎么界定,企業和運營團隊經營利潤分配比例怎么才合理。
3.缺乏市場準入機制
物流快遞行業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及管理辦法,校園快遞的表現也是物流快遞市場混亂局面的一個縮影。比如不同校園驛站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校內的運營團隊和校外的合作企業,沒有市場準入的有效核定標準,快件整個物流過程中各方安全責任的界定不明,導致學校、社會企業和物流公司在業務對接及問題處理上出現分歧。
4.校園快遞站點運營業務連續性問題
學校寒暑假放假,學生畢業離校,運營團隊換屆等,使校園快遞業務面臨交接過渡問題和可能出現的混亂。
5.校園站點的產教融合機制不健全,產學研政融合問題較多
產教融合的相關主體合作意愿不強,高職院校辦學機制局限,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明顯與地方產業缺乏有效銜接,人才培養需求滯后于社會及企業需求。
1.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
2019年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提倡“社會多元辦學”“促進產教融合 校企‘雙元’育人”,產教融合的政策支撐保證將逐步制度化。
2.打造行業企業的支撐體系
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專業委員會、中國電子商務物流企業聯盟組織的,西安交大、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起草的《電子商務物流信用評價體系》,根據《全國電子商務物流服務企業等級評定管理辦法》,開啟了整頓治理電商物流市場的工作,以期規范快遞末端服務市場有序競爭。
3.規范校園快遞的責權性質
首先明確校園快遞站點的性質,定位于由行業主管部門及企業主導,爭取教育主管部門政策扶持,學校支持場地作為物流基礎設施的經營實體,學校在形式上監管,鼓勵校園驛站末端運營模式的各種合理科學的創新,讓物流快遞經營活動由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各司其職,多方受益。
有國家的大力提倡弘揚,行業企業的規范運營,學校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相信在政府各部門、行業企業、學校和雙創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菜鳥”一定會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