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剛
摘 要: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紅”職業,成為近幾年非常火熱的一種文化現象,當代的大學生又是伴隨著網絡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受“網紅”文化的影響正在逐漸加深。如何在新形勢下將“網紅”文化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又一個嶄新課題。當前“網紅”文化對大學生的事業觀、辨別是非的能力、日常交際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戰,為此,各大高校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積極探索如何將“網紅”文化這種新的現象融合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中是大勢所趨。同時又要積極引導大學生運用辯證思維能力正確看待“網紅”這一文化現象,做到既不盲目跟風又不拒絕排斥。
關鍵詞:網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紅”一詞已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而當代大學生是新生事物的接受者與宣傳者極易受到各種新生事物影響的一代,同時大學生群體又具有可塑性的特點。“網紅”文化已潛移默化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為此,將“網紅”文化納入到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今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網紅”的內涵及特征
“網紅”一詞是近幾年互聯網迅猛發展催生出的一個新名詞,目前學術界對“網紅”現象的研究還不成熟,對“網紅”一詞的定義在學術界還未能達成一個統一的共識。有學者認為:“‘網紅就是網絡紅人,指在網絡上受到網民追捧而紅的人。”[1]又有學者認為:“‘網紅是網絡紅人的簡稱,是指在現實社會或虛擬網絡中通過某些事件或行為被廣大網民關注而走紅的人。”[2]還有學者認為:“網絡紅人簡稱網紅,是指在生活中因某事、某人或某行為拍成簡短的視頻,通過網絡被大量網民無限放大、關注和追捧,從而風靡網絡的紅人。”[3]
由此可知,首先,“網紅”必須借助于互聯網這一新興平臺,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展示自己,傳播自己,甚至可以說是刻意包裝自己。其次,“網紅”必須為網民或大量粉絲所熟知。如果沒有網民或粉絲的支持或參與,普通個人或群體很難成為“網紅”。再次,“網紅”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藝;如個人長相、才華、口才等方面要勝于常人或者與常人異同,也就是常說的“另類”,否則難以吸引網民的眼球并與網民進行分享、交流與討論。最后,“網紅”對社會的影響具有兩面性,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從“網紅”的各種定義中不難發現,“網紅”現象一般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征。其一,“網紅”文化良莠不齊。“網紅”文化形形色色,既有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又有人們所堅決排斥的低俗文化,各種形形色色的“網紅”文化都在潛移默化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二,“網紅”文化覆蓋面廣。“網紅”現象中的部分文化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又有部分文化與大多數人的生活相距甚遠,“網紅”現象中所涉及到的領域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領域中共同呈現。
其三,“網紅”現象中呈現出的“網紅”文化部分價值觀又具有隱蔽性。部分“網紅”現象所呈現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取悅人們的笑料,而是部分別有用心者想憑借網絡宣傳西方價值觀念,以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四,“網紅”現象又具有監管力度弱的特征。雖然眾所周知互聯網并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對互聯網的有效監管依然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由于人們對有趣事物的追求和獵奇心理的驅動,單純笑料已難以滿足多種網民的多樣化需求,各種新奇獨特的“糟點”成為網民追捧的對象。這就形成了現實世界倡導的價值觀與虛擬世界呈現出的價值觀嚴重對立的矛盾局面,造成這一矛盾局面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不強。
二、“網紅”現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網紅”文化的多樣性既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又促使大學生早日融入社會,增強了大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拓寬了大學生認識社會的視野。“網紅”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方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又挑戰著主流價值觀教育,使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等不同程度受到了沖擊。因此,在今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網紅”文化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趨勢。
(一)“網紅”現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旨趣
“網紅”之所以受到眾多年輕網民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網紅”主體個性特點比較顯明,又貼近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各種網絡紅人憑借較為新穎但又獨具特色的內容作為題材,牢牢吸引了大多數大學生粉絲。這些題材豐富的內容不僅能起到緩解學習壓力的效果,同時在較大程度上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增添了旨趣,起到了休閑娛樂的效果。
2.拓寬了大學生自主創業渠道
網絡猶如一片浩瀚的海洋,不僅能提供豐富內容還能為創業就業提供眾多機會。“網紅”既能掌握眾多粉絲資源,也易成為各類廣告商滲透廣告的對象,通過廣告宣傳謀取商業利益是目前“網紅”現象的一大特色。同時也為各類群體創業就業提供了渠道與機會。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眾多年輕大學畢業生改變了傳統的就業觀念,由現實實體就業轉向線上虛擬就業,用現代新媒體實現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當代大學生的新的選擇。
3.能夠更好地助力大學生們成長成才
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紅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還激發了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業熱潮。”[4]眾多年輕、有想法,敢試敢創敢挑戰的大學生憑借自身的優勢和專業技能,積極投身于網絡之中,充分發掘利用網絡資源,使自己融入“網紅”群體中,通過“網紅”事業的自我歷練,不僅拓寬了大學生的交際范圍,還鍛煉了自我,不僅能獲得額外經濟收入,還能更好地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網紅”現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扭曲了大學生的事業觀
“網紅”往往是一夜成名,這種現象嚴重背離了個人的努力和艱苦奮斗在個人成長成才中的作用,嚴重扭曲了大學的事業觀。以往通過艱苦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定律不再是鐵的定律,他們整日幻想如何一夜成名,如何一夜獲取巨額收益。“青年大學生急于證明自己卻又缺乏實踐經驗,想成功卻又不想艱苦奮斗,這時候就更容易被網紅的一些不良事業觀所感染。”“與此同時,艱苦奮斗的精神反被嘲諷,在本就浮躁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更不愿意投身于腳踏實地的努力。”[5]同時,“網紅”效應又促使部分大學生盲目跟風、急于求成,甚至認為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沒有絲毫用武之地,因而無法安心學習專業技能知識。
2.弱化了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
“網紅”文化質量參差不齊、網絡媒體傳播及時迅速、網絡監管難度較大等客觀原因促使大學生接觸到的動態形形色色,部分動態所隱含的價值觀念難以分辨,長期以往部分大學生極易受到“網紅”價值觀念的影響,對一些熱點敏感問題肆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對部分問題只看到了表面,未能看到本質,盲目跟風、不做獨自思考,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淡化了大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
大學時光相對寬松自由,而大學生又是剛從父母、老師的嚴格束縛中擺脫出來,他們更容易放松自我,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整日游離于網絡中,手機、電腦成了他們日常消遣的最佳選擇,刷“抖音”、看“快手”自然而然成了部分大學生打發時間的“對象”。由于長期關注“網紅”動態,容易造成彼此間交際過少,除了上課、集體活動之外,平時很難與班級同學見面交流,這就極易淡化大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
三、“網紅”現象影響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網紅”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日常大學生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大部分大學生對“網紅”的態度仍然處于中立或者搖擺不定的狀態。因此,結合當前大學生的認知現狀和高校的現實狀況,思想政治教育應對其教育目的、任務、方法等做出新的思考。
(一)高校應開設相關課程,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開設網絡相關通識課程應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開設公共選修課,講述一些關于“網紅”的產生、影響以及如何對待“網紅”等內容。通過課堂講述,讓學生對“網紅”有深層次的認識,引導學生加強對流行文化和娛樂文化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可以從不同視角、不同學科剖析類似“網紅”的文化現象,還可以將“網紅”現象滲透到相關專業課進行講述,使“網紅”現象與專業課知識相結合,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利用專業課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將書本知識遷移到實踐中來,加強學生對各種新生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
(二)高校應整合各種資源,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紅”
在大數據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下,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紅”現象等新生網絡現象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回避的重大課題。高校課題研究既要重視傳統熱點問題研究,又要重視因時代發展而催生出的新生事物的研究,要將理論研究與現實狀況緊密結合。要使“網紅”現象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主流價值觀的作用,各大高校必須積極探索從解讀評論、自主打造、統一戰線等方面著力推進。“‘解讀評論就是針對已有‘網紅的言論、行為進行正面解讀評價。”“‘自主打造就是充分借鑒‘網紅經濟的成功經驗和運作模式,利用課堂教學、校園生活、對外交往等平臺,打造、傳播、力推屬于大學校園、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正能量的‘網紅,對象可以囊括教師、學生、校友,乃至與大學相關的社會人士。”“‘統一戰線就是盤活校內外現有資源,探索以平臺、項目、技術等方式進行合作,以主題策劃、專欄開辟、線下活動等形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6]各大高校應整合優質資源,將各種人士統一起來,為打造屬于自己學校的“網紅”建言獻策,又要采用主題教育、專欄宣傳、線下線上等形式共同助推自己的“網紅”。
(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大學生整體素質
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下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7]青年是成長成才時期的關鍵階段,青年時期價值觀的塑造極易受到外界各種事物的干擾。因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有效促使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紅”現象,同時又能增強大學生的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首先,要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事業觀、金錢觀、義利觀、審美觀、道德觀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上要通過中外比較、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強理論教育;其次,在具體實踐中,通過各種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將平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遷移到具體實踐中,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最后,“加強對大學生的成功觀、成名觀和成才觀教育,讓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三個根本性問題,即什么是成功,衡量成功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才能成功,如何擇取成名方法,以及成名后承擔的社會責任,成才的目標是什么,成為什么類型的人才,以及怎樣成才。”[8]
綜上所述,“網紅”現象作為一種新生的文化現象,一方面迎合了人性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又滿足了資本欲望。“網紅”的利弊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會更加凸顯,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不會通過簡單的書本理論知識就能實現的。將“網紅”現象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趨勢,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紅”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針對“網紅”現象的復雜性,我們理應采取辯證思維對待它,這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黎曉琳.大學生對“網紅”現象的態度調查研究[J].科教文匯,2018(5):13.
[2]施衛強,楊銘.基于“網紅”現象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河學刊,2018(5):153.
[3]孫業富,張志峰,孫雯.大學生視野中的“網紅”負面透析及其對策探究[J].高教論壇,2018(10):125.
[4]施衛強,楊銘.基于“網紅”現象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河學刊,2018(5):154.
[5]張倩.淺談網紅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8(7):121.
[6]李翔.“網紅”的時代嬗變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6(05):83.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6):6.
[8]張倩.淺談網紅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8(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