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瑜才
摘 要:監督執紀問責是黨章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神圣職責,十八大以來,在新形勢下對紀檢監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結合多年來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經驗,分析了監督、執紀、問責的內涵和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探索開展好監督執紀問責的工作思路。
關鍵詞:紀檢監察;監督執紀問責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出,“認真執行黨紀處分條例,嚴格依法行使監察權,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使監督常在、形成常態。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對新時期反腐敗斗爭的深刻總結,為當前監督執紀問責指明方向,是管黨治黨到邊、到底的全覆蓋,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如何有效落實紀委監督執紀問責職能,強化提升實效,是當前公司紀委和各級紀檢監察人員面臨的新課題。
一、深刻認識把握紀委監督執紀問責職能
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是紀檢監察工作理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的一次重大變革,實質就是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心任務,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業主責,真正把發力點聚焦到監督執紀問責上來。“監督、執紀、問責”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渾然一體,監督是執紀和問責的前提,執紀和問責是監督的延伸。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監督、執紀、問責”的內涵及要求,落實監督責任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監督檢查是紀檢監察工作的前提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加強對所轄范圍內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黨章對紀律檢查機關的地位、設置和任務作了明確規定。落實監督責任是紀委必須擔負的重大政治責任,因此,新形勢下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堅持黨章黨規黨紀、憲法法律法規為標尺,立足職能職責加強監督檢查,壓實黨組織和“關鍵少數政治責任”,轉變監督理念、找準監督定位,突出監督重點,把監督責任扛起來。
(二)執紀審查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核心
執紀審查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核心,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職權。執紀審查是指紀檢監察機關對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政策、社會主義道德,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行為。加大執紀審查力度,嚴肅查處用人上的腐敗問題,堅決查糾不正之風;重點查處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干部,形成有力震懾,切實將執紀職責落到實處。
(三)問責追責是紀檢監察工作的關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最大的亮點是突出“責任”二字。三中全會還提出要“制定實施切實行的責任追究制度”,抓住了責任制的關鍵。問責是指紀檢監察機關根據相關法律和黨內法規,對黨政領導干部承擔職責和義務的履行情況,要求其承擔否定性后果的一種責任追究制度。實踐證明,只有嚴格的問責,才能傳遞壓力,使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維護黨的健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當前紀委在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能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王岐山同志曾指出,各級紀委要“找準職責定位”緊盯監督主業;“創新執紀監督方式”,揪出真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發現問題要真問責、嚴問責。但從實踐來看,紀委在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能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的不適應
企業紀檢監察工作任務繁重,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也很辛苦,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是“栽刺”的差事。客觀上,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地位遠沒有像地方黨政機關紀檢監察的地位高。在企業里,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總是第一位,少數領導甚至認為監督工作阻礙了企業業務的順利開展。主觀上,企業紀檢監察干部,由于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思想上有情緒,工作上不作為,影響了自身在企業中地位的提升,形成“無為而無位”的現象。
(二)體制機制上的不適應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雖是雙重領導,但實際上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執行等都需要依賴于同級黨委和黨組織,造成對同級黨委和黨組織領導的監督很難落實,紀檢監察機構的監督執紀問責作用難以發揮。企業紀檢監察干部精力分散現象嚴重,在紀檢監察工作之外普遍承擔著其他大量工作任務,造成工作關系不順、精力難以集中等問題。
(三)職能發揮上的不適應
一是職能作用發揮不全。不能準確做到全面履職,只是簡單地照搬條例處置,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督工作不聚焦、力量分散,對監督對象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監督不到位等問題。二是工作落實不到位。對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等、靠”的思想,不愿主動觸及矛盾,不能撲下身子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摸不準基層的真實情況,不能集中精力靜下心來做工作,工作主動不起來、落實不下去,有的還存在著不想、不敢、不善監督等問題。
三、持續強化落實監督執紀問責職能的思路和對策
(一)切實履行監督職責,是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前提
1.深刻理解,強化監督效能
深入探索黨員作風建設開展情況、廉潔教育實施效果等工作的監督檢查方面,建立《問題匯總整改和反饋表》,建立《廉潔風險防控表》,對重要環節和關鍵單位黨風廉潔風險點進行對表管理,切實提高監督效能。
2.抓住重點,確保監督到位
通過實行監督例會制、黨風廉潔建設專項檢查制、日常監督制等,使責任監督、民主監督、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和跟蹤監督無縫銜接,突出對主抓者、主責者、監督者的監督,確保監督工作到位、做實。把握運用“四種形態”,堅持懲教結合,寬嚴相濟的工作原則,把紀律和法律“兩把尺子”結合起來使用,聚焦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紀律,剖析問題根源,提出具體對策建議,協助黨委有針對性的加強政治生態建設。
3.注重文化,提高監督實效
搶占干部職工思想陣地,通過企業內部的網絡平合,解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政策規定、重大舉措,剖析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讓黨員干部自敲警示鐘,增強免疫力,做到不義之財不謀、不法之事不辦,最終使廉政成為一種虔誠信仰、一種自覺實踐。
(二)著力提升執紀水平,是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的關鍵任務
1.加強制度建設,樹立法治觀念
把制度建設作為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開展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點,牢牢把握企業中心工作,提高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要對黨內監督、選人用人等現有的制度進行系統清理,同時要加強理論研究,理解反腐倡廉制度體系的內涵和外延,使建立的規章制度依法合規,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機制,確保紀委在法治的框架下嚴格執紀監督,嚴厲懲治腐敗。
2.強化制度落實,確保剛性執行
開展“兩落實”(落實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制)檢查工作,定期圍繞在“三重一大”、生產管理、合同管理、經營投資等活動中執行國家法律法規、企業規章制度和責任制落實情況,采取現場檢查、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監督檢查,形成完整的閉環管理。全面考慮違紀違規情節、造成的后果和影響、被審查人的一貫表現和對待組織審查態度等,做到對組織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當事人負責。
3.堅持從嚴執紀,推進依法治企
處理問題嚴格時限要求,落實“快查快結”,特別是對實名舉報的信訪案件,絕不推諉扯皮。防止在運用“四種形態”時,在事化小、小事化了,做老好人,防止出現用第一種、第二種形態代替第三種、第四種形態的現象。嚴格依法依紀依規處理,不因人而異,不枉不縱,不錯不漏,做到既不能脫開事實“升格加重”處理,也不能脫開事實“降格里減輕”處理。
(三)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是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的基本保障
紀檢監察人員要主動適應職責任務拓展、履職手段豐富、工作要求提高的新形勢、新考驗,精準“充電”,“靶向”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履職本領。貫徹好《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強化內部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在行使權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約束上嚴之又嚴。主動接受各方面監督,防止缺乏監督導致權力被濫用,甚至自身滋生腐敗。
綜上所述,做好監督執紀問責,既是新形勢下深化紀檢監察工作的客觀要求,也是落實“兩個責任”的必要手段。監督執紀問責是黨章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神圣職責,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實踐探索、循序漸進、不斷總結,讓監督執紀問責在標準上嚴格起來,在內容上系統起來,在措施上完善起來,在環節上銜接起來,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正風肅紀新常態,推進法治、廉潔企業建設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