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能力的高低、目標的實現與否都與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水平息息相關。習近平同志深刻掌握和分析了我國當前的國情和黨情,一切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出發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
關鍵詞: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意義內涵
一、習近平黨建思想產生的基礎
每種理論或認識的產生都有其來源。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也毫不例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建思想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基礎來源,習近平將其與我黨的實際執政狀況、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情況結合在了一起。因為處于變革的特殊時代,時代的發展使中國共產黨人有了特殊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根本目標。習近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以沉著冷靜的思考應對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要求。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形成為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奠定了堅實基礎[1]。
(一)習近平黨建設思想的客觀基礎
1.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具有豐富的實踐基礎
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使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不斷深化自身建設。和平與發展雖然仍是這一變革時代的主題,但是關于中國“威脅論”的言論仍在繼續,各種國際紛爭仍然是存在于我國周邊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我國國內經濟條件發展較好。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國內發展形勢有了顯著的變化,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的進步與發展,但同時社會矛盾也逐漸增多,各種長期存在的復雜的不利因素對黨的執政產生了嚴重的威脅。中國共產黨人在嚴峻社會形勢的提醒下,深刻意識到增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社會管理能力、市場把控能力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深深認識到黨自我建設的科學水平、執政能力都與人民的幸福、國家的繁榮富強息息相關。
當前我們處于復雜的形勢之下,面臨的各種風險與挑戰前所未有,黨執政地位與執政基礎的鞏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實現密不可分。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領導,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黨的建設必須適應社會發展形式提出的新要求,習近平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提出了新時期的歷史任務的完成規劃,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難題的解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理論保證。
2.習近平黨建設思想的理論淵源[2]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建設思想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理論基礎,并與中國共產黨的實際執政情況和社會主義建設狀況相結合,他們提倡民主集中制的黨建原則,將黨的建設理論與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相結合,為絕大數人謀利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馬克思、恩格斯指導革命建設,制定政治綱領和策略原則的理論基礎,他們根據每個國家的不同國情制定執政綱領及策略原則。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建理論為指導原則,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黨建指南,將其并入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黨建工程。
習近平的黨建思想是對列寧的黨建思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列寧結合俄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實際情況形成了適合俄國國情的黨建思想理論,他認為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武裝全黨,提高黨員的先進性,要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列寧堅定地認為要堅持群眾路線,依靠人民群眾完成社會建設任務。習近平在黨的建設問題上極為重視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指出黨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我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系起來,領導干部要有責任心,一切以人民群眾為出發點。
習近平的黨建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黨建思想繼承和發展的理論成果。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黨建思想與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經驗教訓,形成了完整系統的黨建理論體系,從思想上建黨是毛澤東黨建設思想理論的中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也指出加強黨建的重要性。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一條適合中國道路的黨建思想體系逐漸形成,諸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戰略決策相繼形成。十八大以后,作為黨中央的領導核心的習近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黨建理論逐步完善,展開了“兩學一做”、“三嚴三實”等關于教育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逐漸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黨建思想理論,鞏固了新時期黨的執政地位。
(二)習近平黨建思想產生的主觀基礎
研究偉大人物的思想不能脫離對于主體的探究,否則無法真正認識主體的思想境界、理論來源。因此我們在研究偉大人物的思想時,要把理論主體自身的條件納入思考范圍,這是理論研究的傳統,我們研究習近平的黨建設思想也是如此。
1.良好的革命家庭教育
習近平是生于革命家庭的紅二代,父親習仲勛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是我黨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人。毛澤東曾經評價習仲勛同志是一個實事求是的、活的馬克思主義者。習近平的母親齊心13歲時就成為八路軍戰士,也是一名老黨員。齊心一直以身作則,以淳樸的家風教育著子女。習近平在“紅色家風”的熏陶下逐漸成長起來。
2.知青歲月的磨練
1968年12月,習近平報名上山下鄉,在陜北的梁家河度過了七年的知青歲月,為那里的鄉親們辦了不少實事。他曾帶領鄉親們建立沼氣池,解決社員的吃飯問題。他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并成為村里的積極分子。回顧那段歲月,習近平認為它深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那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人生的轉折點。習近平對那片熱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知青歲月的艱苦磨練使習近平養成了堅毅的性格。
二、習近平黨建設思想理論的內容及特征
(一)黨建設思想的新理論新觀點[3]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作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立足于我國國情,把解決問題當作一切工作的導向,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方針。“四個全面”戰略方針符合當今社會主義建設情況下黨和國家各類工作的目標與措施,它是新形勢下我黨治國理政的總方針,也是我們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四個全面”戰略方針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重要保證。
1.我們黨處于新的歷史位置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順應時代要求,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全面”戰略方針是順應發展需求的,是全國人民殷切的希望,這一戰略目標能夠解決我們當下發展所面臨的突出矛盾。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符合我國當前發展的各項現實需求
現在世界正處于加速演變的進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我國能否在新的世界局勢下贏得主動權,能否更好把握機遇、取得發展的優勢、戰勝風險挑戰,這都卻取決于我黨的治國理政方針。“四個全面”戰略方針也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與人民群眾心相連、同甘共苦。我們要更多的服務于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深刻認識到在治黨治國過程中黨紀律的地位[4]
我們的政黨是依靠革命理想與嚴明的紀律建立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統一行動意志的重要保障就是嚴明紀律。中國革命的勝利與鐵的紀律緊密聯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我們就要深刻明確黨的紀律建設對治黨、治國、治軍的重大作用。
1.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舉措是加強紀律建設
政黨與一般的社會組織和團體最大的不同在于政黨是有目的性的,它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組織原則和政治意愿構成。這一性質使得各國政黨都十分重視自身的紀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政黨的良好發展與嚴明的紀律密不可分,他表明了紀律和規矩在政黨建設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習近平認為共同的理想信念是黨團結統一的重要保障,黨的力量的重要來源是嚴明黨紀。從整體的黨員隊伍出發,處理好全體黨員在思想、組織等作風方面的問題就是嚴明黨紀,其中紀律約束是最重要的方法,我們要不斷深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認識。
2.治國理政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紀律建設
做人有做人的原則,治國有治國的原則。在社會層面,紀律可以規范人們的行為,紀律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在國家層面,治國就如同烹煮,既不能懈怠,也不能疏忽,要制定相應的對策使國家機器有序運轉。習近平總書記認為無論到什么時候,增強群眾的規矩意識、強化黨員的紀律觀念在國家的社會治理中都有著極大作用。我們要努力營造出良好的從政環境,使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凈化,嚴明黨紀黨規。
3.治軍強軍的關鍵要素是加強紀律建設
革命的勝利與紀律的嚴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新形勢下的治軍強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一方面,政治的紀律建設是軍隊紀律建設的重點,任何人都要嚴守政治規矩;另一方面,對黨的絕對忠誠是遵守軍隊紀律的核心。
4.嚴懲腐敗,努力奪取反腐敗斗爭的勝利
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全面從嚴治黨已經有顯著效果,我們要堅定不移的懲治腐敗,標本兼治,不斷加強反腐敗的自覺性,一步一步取得反腐敗斗爭的勝利。從嚴治黨永遠都在路上,我們不能有松口氣或者歇歇腳的想法,要穩扎穩打,逐步實現反腐敗斗爭的徹底勝利。
(三)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在新時期黨的建設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設思想一脈相承。清楚新時期黨的思想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攻方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黨的建設思想,認真研究他的黨建思想的特征,是提高黨思想建設的理論水平的必要舉措。
1.習近平的黨建思想以踐行黨的宗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5]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行為準則。馬克思主義政黨與世界上其他政黨的最大區別是它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它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不是為小群體的利益,而是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它也是工人階級政黨,是維護人民發展利益的工具。自建黨以來,我們的黨緊緊依靠著人民群眾,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習近平在2013年的教育實踐活動的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要繼續深入開展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把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
2.塑造黨員隊伍的良好形象是習近平黨的思想建設的切入點
黨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作風建設的核心,而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我黨一直都很重視作風建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群眾出發等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良好的作風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習近平強調嚴明紀律的前提是有紀可依,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黨的建設不斷完善黨的紀律規定,不能脫離實際,我們要加大監督力度,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作風建設的新舉措,我們要一以貫之,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用良好的形象服務于民。
三、習近平黨建設思想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建設的新思想、新理論,有著巨大的理論與政治意義。習近平同志的黨建思想具有顯著的時代特色,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思考,也不斷指導著我們的實踐活動。我黨經歷了初期的探索,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能力。在我國的發展道路上,黨建思想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都會繼續深入,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習近平新時期黨的建設思想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角度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角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邏輯性嚴密,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全黨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來說,習近平新時期的黨建思想是全黨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我們黨在過去的五年,以極大的政治勇氣與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解決了許多長期都未解決的問題,并根據新的實踐活動對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科學的分析與指導,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具體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任建軍.習近平黨建思想的科學體系與創新價值[J].蘭州大學學報,2015(3):136.
[2][4][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21,135,399.
[3]習近平.知之深,愛之切[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69.
作者簡介:薛鑫,女,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