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考英語“一年兩考”的實施,高考英語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聽,作為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一直以來在英語學習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緣故,聽力并未真正受到重視。隨著英語高考形式的變化,英語聽力的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師的教也需要相應的改進。因此,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改善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英語;聽力
一、新高考對英語聽力教學提出新要求
此次高考新政的出臺,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改革的真正用意是讓英語的教與學,回歸到英語教學的本質,即英語教學應當從過分重視知識傳授、分數至上完成向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實際交際能力方面的轉變。由于應試教育的弊端,聽力分數不計入高考總分,因而也造成了聽力教學在以往高中英語教學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視。在新高考背景下,英語學習對綜合能力的重視,也使得聽力顯得愈發重要。此外,聽力作為語言學習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是其他技能發展的基礎,聽是與人交流的前提,無法理解就無法與人交流。重視聽力教學不只是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擺脫“啞巴英語”的必然要求。因此,對于英語教師來說,要依據此次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能否正確實施聽力教學,正確把握教學重心顯然成為了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如何采取合適的方法來改善長期以來過于注重語法、詞匯的教學現狀值得每一位英語教師深入探索和思考。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改善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進行了探索。
二、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一)教師在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聽力認知方面,不同的教師對聽力理解過程都存有一定的認識,但是認識迥異且不全面。有了正確全面的聽力認知,才有可能幫助教師選擇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對聽力教學缺乏全面的認知,會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總體觀,為了考試而教學。在聽力教學目標方面,多數教師聽力教學目標不明確,進而使得教學方法的抉擇依然是單一的或者是傳統的,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不能根據實際培養學生的聽力策略。大多數教師僅僅安于現狀,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聽力的提高方面無法起到明顯的作用。在情感因素方面,大部分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大多數時候會忽略學生的情感方面,然而大部分學生在聽力課堂上表現出不同程度上的焦慮情緒。這種焦慮情緒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聽力效果,甚至會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等全面健康成長以及育人的終極目標。在聽力評價方面,存在著評價過于簡單化,缺乏多元化的問題。教師對聽力的評價與教學不同步,評價方式也亟待完善。學生無法獲得及時準確的反饋就無法對自身的不足做出及時的彌補。
(二)學生在聽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英語聽力學習興趣不高,態度相對不太認真。由于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學主要針對應試,缺乏教學設計,教學形式單調。這樣的教學模式久而久之就使得學生喪失了聽力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有的學生對于聽力練習產生了反感、冷漠的情緒。興趣的喪失對學生今后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不僅僅是高中階段聽力學習停滯不前,在走入大學之后,也會因為興趣、聽力技能的缺失,在聽力學習方面遇到種種困難。其次,學生自身存在著聽力障礙。部分學生存在發音問題,這就影響他們對聽力的理解。英語中經常會出現連讀、弱讀、不完全爆破等,學生對這些現象了解的不夠透徹,在聽力練習時就會遇到很多阻礙,導致聽力一直達不到滿意的效果。最后,學生在課外聽力訓練方面相對匱乏。絕大多數學生不會在課外抽時間進行聽力訓練,少數學生會看一些英文電影,聽一些英文歌曲,但是大多數學生在課外時間并無過多的接觸英語聽力。聽力訓練的匱乏,導致學生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聽力技能也難以提高。課堂聽力訓練時間有限,如果完全依靠課堂幾十分鐘的學習,學生的輸入是完全不夠的,因此學生的聽力也是難以達到高考所要求的水平的。
三、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改進
(一)教學過程中重新調整聽力教學目標
新高考英語聽力在注重語言基本功的前提下,更注重考查學生對聽力材料的預測和取舍能力,聽音辨音的識別能力,選擇重要和次要信息的能力,捕捉關鍵詞的能力,判斷、分析和歸納大意的能力,對內在含義的推測能力和瞬間記憶的連貫能力,考察具備有關學科及社會背景知識的能力和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教師應及時調整思路,思考對策,在認真分析高考改革具體要求的基礎上,充分理解英語聽力的意義及相關能力的要求,努力完善英語聽力教學的教學設計,適應現有的教學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應當積極投身于學術研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與學生一起成長,在聽力教學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二)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聽力認知,改進教學理念
教師自身樹立正確的聽力認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聽力理解的實質和過程。聽力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在不同時期,由于聽力認知和教學理念的影響,聽力教學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語言學習最基本最根本的主要目標就是英語語言能力,高考聽力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聽力的語言技能,這些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傳達或引導。教師自身樹立正確的聽力認知,在教學中讓學生意識到聽力的重要性,學習聽力的目的,肯定聽力能力對語言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聽力認知明確,有助于教學中正確的抉擇。適當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以及教學評價等有助于更新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促進聽力教學的有效實施。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除了應對高考,教師應關注學生聽力的認知,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拓展教學內容,完善教學目標,轉變以往“應付高考”的想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樹立新型的教師觀、學生觀、教材觀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聽力認知能力,重視英語聽力,逐步由外語教學走到外語教育。
(三)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策略
聽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創造寬松舒適的教學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教師情緒對學生情緒的影響,減輕學生在聽力課堂中的焦慮情緒。學生的焦慮對學生的聽力準備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焦慮感會增加學生的緊張感,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無法獲得好的聽力成績。一般來說,綜合素質越高的教師越能夠較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及特點,注重學生的情感教學策略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教師所創設的寬松的課堂心理環境,可以改善學生的焦慮感,增強自信心,會提升其對聽力學習的興趣及投入感,從而養成積極主動的良好聽力習慣和心理素質,促使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形成對學生的關懷,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發揮同理心,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顧慮,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
(四)教學過程中強調多元操練模式
聽力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復合聽寫操練。可以借鑒托福、雅思的考試方式進行操練,在雅思中,除了選擇題外,還有填空、填表、完成句子等形式;有做圖表或地圖標記、分類、配對等題型。這種題型對聽和寫的能力顯然加大了要求。顯然,采用復合式聽寫,同時增加學生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培養學生的接受技能和生成技能聽力模式,將更體現聽力要求的專業化。基于此,在聽力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優化聽力的教學模式,注重形式的多元化。操練形式的多樣化,輸出形式的多樣化,在英語聽力技能的培養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發掘多種操練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而且形式的多樣化也會使得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不至于因為缺乏新意而產生厭惡情緒。因此,在今后的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在各種考試中吸取經驗,為學生創造多種操練形式。
(五)教學過程中拓寬文化視野
原高考聽力考題內容包括5個短對話,4個長對話和1個獨白。以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常用交際為材料,以貼近學生學校和學習生活所熟悉的環境和校園、公共場所、家庭為載體。當下,面臨新高考背景下的聽力考試,聽力材料涉及學校教育、故事敘述、著名人物介紹、災難危機分析等。從主題來看,其聽力測試的涉及面更廣,應用性更強,交際意義更凸顯。因此,擴展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將是英語聽力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日常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聽力材料,讓學生接觸更多種類的聽力材料,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
(六)教學過程中專項整治語音問題
掌握開展實施語音教學,反復操練語音語調教學是提高聽力水平的迂回但很關鍵的方式。部分學生正是由于語音問題造成了聽力上的障礙。自身發音的欠缺造成了學生無法正確聽音辨音。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增加語音語調的專項教學,通過深入分析學生所反應出的在音素、韻律特征及語用等各個語音層面上的錯誤,尋求其錯誤的根源和性質,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補救法,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科學的語音教學。可以開展專項課程,進行語音教學訓練,并經常進行試聽模仿和語篇誦讀訓練。語音語調的提高可以讓學生在口語表達中更加清晰明確,同時在獲取聽力信息時也更加容易準確。英語教師也應當提高自身的語音水平,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示范作用。聽力教學中不可完全依托于聽力廣播,教師自身的語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擁有一口標準的發音在學習上對學生可以提供極大幫助,也會使得學生更加信服教師,增加教師威信。
(七)教學過程中尊重個體差異,培養聽力學習策略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學習策略基本上是相通的。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聽力學習策略,完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聽力水平。不同水平的學生使用聽力策略不同,水平較高的學生在策略上使用靈活,能運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策略將文本信息和圖式信息聯系起來,能夠頻繁融合“推測”與“借題發揮”策略。此外,在培養學生聽力策略時注意聽力過程策略使用的均衡、有效性。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語言基礎知識和分析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外,教師應不斷改變傳統的聽力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圖式理論,重視與聽力理解的相關背景知識,激活并補充學生大腦中的相關圖式,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促進學生聽力理解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根據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為學生提供可供理解的輸入。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主體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對聽力學習的興趣,分層設立聽力目標,采用不同的要求實施教學,保證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八)教學過程中評價多元化
評價作為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也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監控和導向作用。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聽力的不同階段運用不同的聽力技巧和聽力評價,以便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積極正確的評價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可以獲得及時的反饋,而且使得學生有主體地位感,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評價學生聽力不同階段的理解能力,評價不同的聽力策略,評價學生的聽前表現等。學生在接受到這些評價之后,就會做出相應的反饋,從而逐漸取得進步。教師對學生評價方式和評價術語可以多元化、激勵化,注重評價的廣泛性、功能性和目的性,促進不同層次學生不斷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
(九)教學過程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和專業發展
在高考改革新形式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積極主動尋求培訓資源和教學資源促進自身教學能力。新高考英語改革使得考試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公平化,對英語教學起著導向和促進作用。新高考改革也要求英語聽力教學做得更好、更完善。毫無疑問,這也將給教師帶來更大的挑戰。英語教師應當以此為契機,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對教師職業提出的能力要求。教師應努力提升個人聽力教學的素質、綜合素養和人格魅力,且努力轉換教師角色,促進自身的學科專業發展,真正做到用學識鑄造師魂,做優秀的人民教師。
四、結語
新高考改革已經逐步落于實踐,如何根據新政策進行教學的改善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聽力教學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需要把握語音規律,需要耐心技巧,需要堅持不懈地反復操練。教師必須重視整體英語聽說的種種滲透影響,重視投身于學術研究,發掘更加新穎合適的教學方法,不能單純依賴于幾次課堂練習就取得突飛猛進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Nu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USA:Heinel Publish, 1999.
[2] Rost,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Harlow: Longman,2002.
[3] Vandergrifit. Listening to Learn or Learning to Listen[J]. Annual Receive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4(24).
[4]馮永宏.聽力理解中的元認知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11).
[5]劉紹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圖示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語,1996(2).
[6]馬爽.克拉申輸入假說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4(7).
[7]娜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整合研究——對我國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狀況的統計與分析[J].外語界,2008(1).
[8]文秋芳,王立非.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9]章兼中.英語教學模式論[J].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10]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作者簡介:張燕(1994—),女,漢,河南焦作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