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鄧鵬程
摘 要: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緊緊圍繞資本積累這一主題,以壟斷資本為起點,從理論上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形成機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資本積累進程中的必然規律,是資本作為自在自為的有機主體破解和克服積累過程中所遇障礙的結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從轉變資本積累方式入手,使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使消費升級成為穩定器,使知識經濟成為加速器。
關鍵詞:經濟高質量發展;壟斷資本積累;形成機制
中圖分類號:F01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3-0004-01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經濟體都普遍意識到過去傳統的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由于環境、資源、人口等因素的限制而難以為繼,繼而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要動力的注重質量和效益的發展方式,這一轉變不是人類在主觀上的意愿,而是基于資本積累規律的客觀要求。本文試圖從壟斷資本積累理論的角度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形成機制進行分析,得出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跨越的理性認識。
一、認識資本和資本積累
資本是一種價值,是在運動中謀求增值的價值。當資本出現以后,商品生產和流通的邏輯立刻發生改變,一般貨幣流通“W-G-W”轉變為資本價值的流通“G-W-G′”:生產和流通的目的不再是使用價值本身,而是交換價值。對使用價值的需求會受到人類需求上限的影響,但對交換價值、價值的追求則是沒有限度的,即資本的積累是沒有止境的。資本要想完成積累,必須首先滿足一個條件:將其生產的商品賣出,并把得到的絕大部分貨幣再轉化為資本投入到生產中,即商品價值的生產和實現問題。在資本主義早期,市場尚處于開發階段,商品價值實現并不是主要問題,資本更加關心的是剩余價值的增量問題。進入到機器大工業時代,工廠制度逐步建立,資本積累的來源剩余價值的獲取方式由絕對剩余價值轉變為相對剩余價值,為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競爭力,機器設備、廠房等代表生產力的物質資本迅速擴張,由此連帶引起對原材料、產品市場、勞動力的大量需求,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呈現出量的擴張的增長狀態。市場競爭和信用的發展加速了資本集中,使得資本規模更快擴大,并形成壟斷資本。壟斷資本的形成改變了市場中的資本結構及其獲取剩余價值的方式,這使其憑借壟斷地位獲得更強的積累能力。與此同時,資本積累所需要的條件的實現也變得更為棘手,貧富分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產能過剩、金融危機等問題日漸突出,嚴重阻礙資本積累的實現,數量型增長方式亟待向質量型增長方式變革。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機制分析
從歷史進程來看,資本積累經歷了競爭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壟斷則是相對存在,在壟斷基礎上形成的競爭改變了原來競爭的形態和方式,市場競爭結構發生改變,進而推動新的模式逐漸衍生出來,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1.創新驅動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壟斷資本通過控制產量進而控制價格的方式獲取壟斷利潤,壟斷資本自身的生產方式不允許其將積累的剩余用于擴大生產規模,因此這部分剩余最終投資于競爭性行業當中。一個行業中形成壟斷的資本往往不止一個,這些大資本壟斷領域聯合,在競爭領域更加激烈地競爭,這加劇了競爭性行業平均利潤率的下降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更多的是由重復投資、產品同質化引起的,如果能夠將資本撤離已經出現重復投資的領域,轉而投資開發新產品,或改進已有產品質量,深化使用價值內涵,那么產品就可以在有限的市場中突出重圍,使產品價格高于市場均衡價格,獲取超過平均利潤率的利潤。這樣,資本獲利方式就由降價轉變為創新。前者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力成本以及規模效應實現,后者則依靠創新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方式實現。資本獲利多少的關鍵不再單單體現為產品數量的生產速度,而是其運用自身核心優勢占有市場份額的能力,是核心技術研發、產品外觀設計、新材料發掘和使用、營銷策略升級的效率,在現實中表現為產品生命周期縮短,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從而投資的增加不再是單純的物質形態資本的擴張,而是對科學研究、高素質人才培養投入的增加,這使得資本在全球分工日益細化、價值鏈不斷延長的趨勢中能夠始終處于(下轉8頁)(上接4頁)優勢地位。
2.消費升級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器。對于形成一定規模并能夠影響商品價格的資本而言,為使其商品能夠以高價出售,必須從積累的資本中分出一部分作為營銷支出,包括銷售團隊的工資、廣告支出及其他相關費用,這直接引起從事商品流通的勞動力數量增加,擴大了就業規模,也提高了市場整體消費能力。隨著競爭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藝術設計、金融服務、商務咨詢等復雜勞動的高收入人群快速增加。消費群體數量擴大的同時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消費不足的壓力得到了緩解,降低了危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收入消費者對多樣化、個性化高質量消費的需求對供給結構和質量形成反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總的來看,消費升級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生產者廣泛開展產品差異化生產策略。生產過程將更多精力放在新產品、新功能的開發方面,生產者利用已有優勢展開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并不斷強化優勢,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第二,質量、品牌、名譽日益成為資本重點關注的因素。資本雖然可以通過建立品牌、突出特色、強化品質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并使其成為忠實客戶,但存在差異的產品之間并非不可替代,一旦產品質量或企業聲譽出現問題,消費者會立即用腳投票,這也迫使資本必須樹立質量為先的生產經營理念。第三,高端服務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社會整體來看,資本對復雜勞動力的需求帶動了社會上關于知識、教育、醫療、旅游、保險等行業的巨大需求和發展,這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又反過來推動復雜勞動力的數量增長和質量提升。
3.知識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隨著資本積累能力的提升,資本作為自在自為的生命體的活力也越來越強,資本和知識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進入到工業化后期,各生產者都將大量資本投入研發活動,寄望于通過研發發現新的投資機會。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脫離于生產的領域,而是融入到生產發展中、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都成為推動積累的關鍵環節。由此,涉及重大生產突破的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分子生物、航空航天、垃圾處理等,涉及人們生活的創意設計、休閑娛樂都成為資本的重要投資領域。科學技術研發領域投資的快速增長、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加快知識的更新速度,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近代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發展離不開資本對積累的追求,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是資本積累過程中的必然規律。經濟增長的動力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投資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相對下降,消費支出占比相對上升,經濟穩定性提高,知識經濟的快速成長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因此,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轉變資本積累方式,強化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改革,加快人才培養,增加創新投入,提高消費者收入,不斷推動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根本上扭轉對數量型增長方式的依賴。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美]保羅·斯威齊.資本主義發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 ?任保平.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及其現實性[J].人文雜志,2018,(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