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琴
摘 要:新舊福利經濟學都屬于福利經濟學且有共同點,即都是遵循邊際效用理論,以邊沁的功利主義為哲學基石,致力于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但是兩者在實現方式以及價值取向上又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差異,即舊福利經濟學偏向于關注社會分配的公平、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等方面,而新福利經濟學更加注重效率和個人自由問題,回避收入分配問題。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對我國國有企業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試分析新舊福利經濟學的理論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新舊福利經濟學;理論差異;國有企業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3-0023-02
一、福利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1.背景。20世紀初,英國的工業與貿易優勢地位滑落,經濟發展由鼎盛逐步轉向衰弱,英國經濟學家漢內認為:“英國社會貧富分化嚴重,導致社會矛盾也日益加重,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社會矛盾更加尖銳。”[1]為了盡快解決危機,許多經濟學家開始探尋出路,力求使英國的經濟回到正軌,一些經濟學家在保證資本主義制度不動搖的基礎上,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社會財富分配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概括總結,最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福利經濟學理論。
2.起源。從福利經濟學的起源來看,亞當·斯密的個人利益與社會福利是趨于一致的觀點、巴夏的“社會和諧論”以及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生產、消費者和外部經濟的觀點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福利經濟學發展。福利經濟學的先驅是霍布森,而庇古對這些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系統的整理歸納,最終形成了《福利經濟學》著作,庇古也因此成為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
3.發展脈絡。自福利經濟學被提出,受到社會重視并蓬勃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舊福利經濟學,主要代表是庇古;第二階段是新福利經濟學,主要代表是卡爾多、勒那、帕累托、埃奇沃思等;第三階段是相對福利經濟學,主要代表是阿布拉莫威茨、伊斯特林、米商等;第四階段是后福利經濟學,主要代表是阿瑪蒂亞森和黃有光等[2]。到現代,福利經濟學發展成為以庇古為代表的舊福利經濟學和新福利經濟學兩個派別,兩個派別在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過程中所采用的經濟方式和手段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二、舊福利經濟學的理論觀點
1.舊福利經濟學關注弱勢群體。福利經濟學的目標是為了增進社會幸福感,其研究對象是一個國家或者世界的社會福利。因為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較大,所以經濟學者們便會更加關注窮人的福利待遇。從關注弱勢群體這個角度出發,庇古認為福利和商品同樣都具有邊際效用[3],由于貧富差距的存在,邊際效用對于富人來說影響不會很明顯,對于弱者來說會比較有優勢,但是自由的市場不會使邊際效用在社會發展中發揮最好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再分配,即累進稅收和社會福利辦法來改善弱勢群體的福利狀況。例如通過福利補助直接增加窮人的收入,通過為窮人辦理社會保險保障其生活,或者是采取一些社會福利措施來增加生產口糧和生活用品的單位津貼使他們降低產品的價格。
2.舊福利經濟學重視社會分配均等化。以邊際效用遞減為理論基礎的舊福利經濟學認為,只有實現社會分配均等化,才能實現國家“效用”的提升。換言之,為了實現收入分配的均等,要使窮人個人的收入增加,從而使整個社會的福利狀況趨于好轉。庇古認為,要想提高國家的福利效用,有兩個途徑:一是增加社會總體收入量,因為社會經濟福利與國民收入總量呈正相關;二是收入分配均等,因為收入分配越是均等,社會經濟福利就會越大。那么怎樣才能增加社會總收入呢?為此,必須要在生產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創造社會財富。在實現收入分配均等化問題上,政府通過對富人強制性征收稅款來獲得改善弱勢群體經濟福利的資金,用于失業補助、養老金、醫療補助等方面[4]。但是對于富人不可過分剝奪,會適得其反,磨光富人的耐性,對社會的生產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因此,要想使社會福利更好地發揮作用,必須把代表社會總收入的蛋糕做大,還要把這個蛋糕分好。
3.舊福利經濟學強調國家干預。國家干預與上文中的社會分配有類似的色彩,通過向富人征稅來救濟窮人,而這些行為必須要求國家出面干預。私人的企業或者工廠的產值高低不等,因此需要政府對一些產值高的企業進行征稅,所獲稅額以津貼的形式發放給產值低的企業,引導社會資源配置的優化。舊福利經濟學顯然不會擁護自由市場,認為自由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存在很多漏洞,沒有對改善社會經濟福利狀況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這也體現出舊福利經濟學對政府作用的無限放大。庇古堅持認為,政府對于企業經濟的干預僅限于征稅和補貼上,其他的要交給市場來決定。
三、新福利經濟學的理論觀點
1.新福利經濟學提倡個人自由。新福利經濟學認為社會福利最大化就是實現個人的自由和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確保個人選擇的自由,個人的收入分配公平,這也是新福利經濟學中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兩個必備條件。因此可以看出,新福利經濟學不主張政府干預經濟,強調政府的功能就是確保每個人在市場中的自由,只有這種相對自由的狀態才能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各個生產要素充分利用,社會生產力興旺發達,社會財富總量不斷增加,最終為提升個體的幸福感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2.新福利經濟學注重生產效率。與舊福利經濟學中增加社會財富總量的方式相比,新福利經濟學更加強調通過經濟效率的提高來增加經濟總量。它不是舊福利經濟學那樣只注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是將效率納入生產過程之中,來優化生產要素的分配,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只有效率提高了,社會經濟福利才會達到最優。因此,伯格森等人就一直強調政府要重視提高效率,更加肯定了效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