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突發事件對社會安全發展具有不穩定影響因素,而應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處理突發事件的軟實力,在突發事件處理中具有“軟武器”功效,科學有效地運用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夠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社會穩步發展。對此,本文著重分析突發事件的特征,論述突發事件背景下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功能,提出突發事件背景下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運用。
關鍵詞:突發事件;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突發事件的特征
(一)突發性
突發事件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往往都是個體與個體之間平日里矛盾的積累,而這一矛盾沒有得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在特定時間、地點以及階段突發事件得以發生。突發事件的發生過程是以量到質的發展形式推進,在事件發生中,打破原有的格局以及程序,使人們感到很突然,容易引發人們恐慌。
(二)復雜性
在突發事件中,其事件發生模式呈現復雜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事件形成的原因較為復雜,其中包含自然因素、人為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突發事件的復雜性對公眾形成一定的影響,是公眾無法預知、預見的;二是事件演變的過程較為復雜,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會隨著對象、環境以及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甚至勢態的發展向無法駕馭的形成發展,使事件發展呈現復雜性因素。例如:看似一個可以掌控的突發事件,但由于一些因素,問題變得較為嚴重、復雜。
(三)難料性
突發事件的發生形式是個體難以預料的,是措手不及的。突發事件經過長期沉淀,在特定的環境、時間中生成,這個事件的發展是大眾無法事先預料的,具有一定的危機性,甚至給人們生活形成一定的恐慌。例如:在學校教育中,一名學生總受到欺負,通過隱忍抵御外界,但這種隱忍是短暫性的,一旦學生選擇不再隱忍,突發事件也就隨之而來,這為其他學生生活、學習帶來一定恐慌,不利于學生長期發展。
二、突發事件背景下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功能
(一)預警功能
在突發事件中,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預警功能與效度。從社會組織體系來看,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教育領域,花費少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去對突發事件進行預警,要強于花費更多的資源去解決、治理突發事件。而在突發事件解決、預防中,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有良好的效度,能夠緩解突發事件的生成率。從心理學視角分析個體,突發事件的生成,事先都有一定征兆。例如:一名學生受到他人欺負,這時身為教育工作者在知曉事件緣由后,應采取方法與措施,及時解決問題,防止勢態進一步惡化,形成突發事件。在此案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一種軟實力教育方法,能夠對個體具有引領效度,通過引領,給予欺負他人以及被欺負者一定的教育,做好預警準備工作,讓雙方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過失,不僅教育學生,更進一步減緩勢態向嚴重性發生。在突發事件發生中,涉及的個體都存在一定的過失,而應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領導者、教育者引領教育個體,讓個體認知到自身的錯誤,避免問題沉淀形成突發事件。
(二)引導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社會發展的一種軟實力武器,無論是在企業、政府,還是在教育領域中都具有一定的引領效度。基于突發事件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難以預料性,因此,作為教育者,應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滲透到工作、教育體系中,通過正能量知識給予個體潛移默化地引導,疏導個體情緒,促進個體進一步發展。例如:在教育領域中,促進應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展,通過實際案例引領,讓學生意識到突發事件的形成對社會、自身、學校的危害性,并融入心理教育知識,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知識相融合,從行動、心靈上給予學生一定引領,教授學生如何解決、應急突發事件,如何規避突發事件形成,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開展應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方面,給予形成突發事件的個體一定預警與引領;另一方面,教師個體如何在突發事件中保護自己。
(三)溝通功能
巴納德指出:管理者最基本的功能是維系、發展一個暢通的溝通渠道,以此贏得大眾認可。溝通是個體生存的基本能力與素養,通過交流對自身以及他人身心具有一定的干擾。即好的交流模式能夠促進個體身心愉悅,幫助個體排解憂愁,給個體身心發展帶來積極的效度。反之無效的交流或者惡意的交流模式,會使個體形成心理負面效度,這有可能是突發事件發生中存在的隱患。因此,在應急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溝通功能能夠對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的效度。在突發事件發生前、處理中、善后中,都應加強必要的交流,通過交流促進突發事件向好的態勢發展,減少突發事件對個體形成的負面影響。例如:我們知道突發事件的生成,是需要一個沉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個體必定在心理、肢體語言中形成一定的常態,在得到這個預警中,與個體進行一對一交流,通過交流了解事情,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幫助個體解決心中負面情緒。值得注意的是,在突發事件背景下,借助應急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干擾,溝通是最重要而且是最直接的方法,應在突發事件前后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功能,減少、控制突發事件發生。
三、突發事件背景下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運用
(一)突發事件預防中運用
突發事件發生之前,相關單位、機構管理者、教育者應借助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前預警,防范于未然,減緩突發事件管理成本。首先,加大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宣傳力度,使個體更好地認知突發事件,了解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增強個體突發事件識別能力,做好突發事件預防準備工作。例如:針對教育領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突發事件的形成、影響效度傳遞給學生,增強學生突發事件預警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周圍,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師交流,通過交流使教師掌握突發事件,采取一對一的交流形式,與當事人進行交流,防止突發事件生成。其次,借助鮮活、生動的案例,增強個體對突發事件的進一步認知,給予個體一定的警醒,意識到突發事件就在我們身邊。加強案例教育。一方面,增強學生對突發事件的認知,發展學生思維,教授學生突發事件處理、預警方法;另一方面,針對突發事件生成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引領作用,讓個體知曉突發事件的嚴重性,通過教育感化學生。例如:針對教育領域,在案例滲透中,引領學生剖析案例,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最后,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增強個體法律意識,做好預警準備工作,減少突發事件進一步形成。
(二)突發事件處理中運用
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突發事件的生成是一種常態,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問題。針對突發事件的生成,需要做好突發事件處理工作,借助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適當干擾,避免勢態向嚴重性發展。首先,在突發事件處理中,需要發揮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管理者第一時間應向上級匯報工作,得到進一步指示,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其次,在突發事件中,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干預,遵從突發事件處理原則,對于一些影響不大的突發事件,以引領、教育為主,以處罰為輔;針對一些嚴重性的突發事件,以處罰為主,教育為輔,增強事件涉及人員教育意義。再次,在突發事件中,發揮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溝通功能,通過良好的交流,促進個體對勢態的進一步認知。例如:針對教育領域,學生發生斗毆突發事件,教師在交流中不僅應與學校、學生交流,更要與家庭進行交流。通過交流,發揮內務部支撐效度,采取坦誠的態度,盡快平息突發事件。最后,在突發事件中,發揮各個部門協調作用,在部門與部門的幫助下一同應對突發事件,增強單位、機構人員的凝聚力,進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
(三)突發事件善后中運用
在突發事件中,做好善后工作,是彰顯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功能的有效體現。首先,構建常態化的應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機制,提升個體心理承受能力與應變能力。將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突發事件善后工作中,采取心理疏導方法,不僅消除個體心理負面情緒,更能使個體正確認知自我,樹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態度,避免突發事件再次形成。其次,在突發事件中,采取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了解事情的經過,對涉及的個體進行針對性引領、教育、處罰,意識到突發事件形成的嚴重性,進而快速恢復正常的教育、工作氛圍。最后,以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突發事件評價介質,通過評估,知曉突發事件的發生因素、性質、影響等,總結教訓,采取有效的方法,規避突發事件生成。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家工作開展中具有傳統優勢,在突發事件處理中也同樣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處理中、善后等方面,有效運用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突發事件中的處理效度,發揮應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效度,減緩突發事件的發生情況,能夠促進我國社會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宣.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21).
[2]趙振華,鄭子秋.思想政治教育應對學校突發事件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24).
[3]馬國香,胡家俊.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視角[J].黃山學院學報,2018(2).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波市教育局2017高校思政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重點項目“突發事件下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立項號:SZZD201714)和2019年度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項目“寧波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研究”(立項號:G19JY-1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方黛春(1981—),女,浙江金華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