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強 劉玉剛 曾浩源 周銳
摘 要:本文主要試圖通過結合相關學術文獻進行綜述,討論國內外企業智能家居健康護理咨詢服務技術研究發展現狀,通過問卷調查法,分析中國大灣區的創新養老服務模式現狀,結合相關養老政策,提出相關對策指導建議,如在推進醫養相融結合創新養老服務上的探索等。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家居護理服務;醫養結合
一、關鍵詞解釋
(一)粵港澳大灣區
目前,已有的三大有名灣區利用“天時地利人和”進行資源聚集,成長為世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文化繁榮的制高點。201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再次聯合簽署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這個國家戰略層面,首先明確提出“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開啟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快速健康發展期。
(二)智能家居護理服務
智慧老年家庭養老護理咨詢服務主要廣泛指為更多居住在智慧家庭醫院中的成年老人,根據需求社會化家庭養老護理服務,居住在家中的家庭老年人可以提供更為多樣化和更為專業化的老年家庭護理咨詢服務,如日常照料、醫療和精神安慰等。智能家居對于老年人來說是剛需,而智能家居護理服務模式出現為家庭養老減輕負擔。
(三)醫養結合
養老制度模式一般是一種旨在有效解決一個特定國家或某一地區的社會養老結構問題的一系列養老制度。醫養保健結合服務是一種面向所有城市老年人,涵蓋所有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的一系列服務體制、機制服務安排,包括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娛樂、醫療、體檢、疾病診療和健康護理以及老年臨終關懷等各種養老保健服務,養老醫療保健和其他老年健康護理相關服務結合實現了兩種服務資源的有效統一以及服務供應商和實體之間的有效協同發揮作用。而對于農村醫養金融結合醫療服務如何有效落地、資源如何有效整合、服務管理模式如何規范運行,也是目前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二、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家居護理服務現狀
(一)養老壓力大
在今天的社會,在粵港澳大灣區,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在調研中,18~40歲的人群中,接近80%的人仍然至少有一個父母。這表明智能家居護理服務的對象基數大。但是,目前大部分老人家庭的贍養老人為獨立自主式家庭養老,且多由獨生兒女或者子孫或其他直系親戚及自己家人照料,表明城市養老政策壓力大。
(二)部分社區養老服務落后
老年人對社區護理的需求較高,需要進行健康咨詢、免費體檢、文體娛樂活動。然而,部分社區的養老設施尚不完善,社區養老宣傳需加強,需增加和改善老年社區,可開發遠程醫療服務等服務,或者開展養生類活動。
(三)智能產品的宣傳介紹不足
大多數人都知道智能家居可以帶來方便,但大多數用戶并不了解智能家居多系統和豐富功能擴展的屬性。大部分老人不能夠自主使用智能產品,但是擁有智能家居不在少數,這種不匹配導致智能家居護理服務不能充分實現,原因有智能產品的宣傳介紹不足,缺乏對老年人的電腦培訓指導,導致“銀色數字鴻溝”。
(四)家庭醫生服務缺乏
通過調研,大部分家庭并沒有家庭醫生或者護士服務簽約。家庭醫生或者護士服務是促進智能家居護理服務的重要推動力。
(五)相關技術研發有所欠缺
對于智能家居護理服務板塊,調研中發現一個問題,智能家居大多數采用語音識別系統,但現階段大部分老人只使用方言或帶有重口音的普通話。目前,語音技術很難識別,并且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部分老年人聽不懂智能家居系統輸出的普通話,這也是智能家居護理服務家居推廣的一個難題。
(六)市場需求巨大
據國內多家有關行業市場策略研究分析機構初步統計,至2020年,僅僅涵蓋住房裝筑裝飾建材、新能源、家電產品的大中高端以及智能家居相關產品成交市場預計成交交易容量將有機會首次突破萬億元。
(七)智能產品參差不齊
現在人們對于智能家居只關注一些一線品牌原因有:在網上可看到某些品牌投放的廣告,以此招徠吸引想要轉行或者創業的加盟商。但他們沒有核心技術,無法做產品,就只有加大營銷投入,這樣的產品質量和功能也就無法保證。
(八)其他
智能家居產品行業發展缺乏統一的相關行業標準,產品安裝維護調試復雜,成本費用高;企業缺乏完善的大型社會企業合作管理體系;部分企業智能家居產品功能華而不實,沒有真正使用便利;大多智能家居的發展缺少資金支持和有力的銷售渠道。
三、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家居護理服務建議
(一)智能家居發展路徑
不同家庭對家居的需求度有所不同,家居的智能化應有梯度發展,即前期進行大眾性產品發展,促進市場認可;后期進行更有針對性產品發展,挖掘不同消費人群的主要消費點和需求,做到量身定制精品化、個性化、高端個性化、時尚個性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二)轉換養老觀念
人們更愿意在自家養老而不是其他陌生的環境,這個現象在短期內不會改變,所以發展智能家居護理服務要注意發展方向。同時,還要對人們的觀念加以開導,使開放化。在智能家居護理服務模式下,減輕了年輕人的心理負擔,為老年人生活帶來了良好的環境。因此,用智能家庭養老模式取代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是不可避免的。
(三)加快發展醫養結合
在目前的社會養老問題中,健康仍然是第一個目標。也就是說,為了確保身心健康,娛樂活動、醫療保健等服務,需要家庭、社區等各方力量參與,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發移動醫療網絡等。
(四)規范化發展智能家居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主要制造商需要關注不斷更新的行業標準體系,使產品、服務和驗收更加規范。智能家居信息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需要企業構建一個全面、完整的家居綜合信息技術服務平臺。通過該應用平臺上所提供的豐富應用內容,引導未來更多年輕人參與應用,并充分體現在家庭智能家居兩個載體上,即家庭智能家居和整個智能家庭社區的融合建設。因此,對于信息時代,智能家居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五)保健品市場需規范化
目前,不少城市老年人雖然沒有慢性血管疾病,但他們一般都會伴有慢性高血壓和慢性高血糖等臨床癥狀,但很明顯,大多數老年人對健康護理產品只有模糊的基本認識。這表明現在大多數家庭都知道為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但不是針對性的。保健品的目標市場一直是高收入人群,依據調研,老百姓對保健品知之甚少,可以看出保健品在大灣區成熟后,未來5年可能是相關公司搶占市場的關鍵時刻。
(六)加大宣傳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的發展前景取決于銷售市場以及人們對智能家居的了解程度,目前灣區內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由于人們對智能家居知之甚少,許多人只是抱著有興趣但無購買打算的想法。因此,就從人們對智能家居的興趣入手,通過廣告、智慧家庭體驗中心,向人們演示智能家居實用性,讓人們充分體會到智能家庭的便利之處,以此打開市場。
(七)“灣區人”的身份認同
人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熟悉和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力支持將大大有利于大灣區順利發展。
四、結語
對于智能家居護理服務的研究,由于本文作者自身研究能力有限,可供參考的相關文獻數據有限,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文獻資料閱讀不夠豐富;其次,樣本量不夠,數據挖掘不夠深;最后,針對該問題提出的對策更具宏觀性和不太全面。作者希望對智能家居護理服務市場進行更深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梁建偉.基于SWOT分析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J].廣東經濟,2018(2).
[2]凌麗.智慧居家養老服務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7.
[3]葉國偉.智能家居市場現狀與趨勢[J].中國建設信息,2012(9).
[4]趙琳.透析智能家居市場[J].中國安防,2007(3).
[5]郭媛媛,申恩佩,于斐玥.智能居家養老數字模塊化空間設計研究[C]//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9.
[6]田宇晶.合作治理視角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7.
作者簡介:蔡偉強(1995—),男,漢族,廣東普寧人,本科,研究方向:電子信息工程。
通訊作者:劉玉剛(1989—),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