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方針構想給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帶來發展契機的同時,也給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種種隱患。為此,可以通過加強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與教育,借助“一帶一路”提升邊疆民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加強地區法制建設和構建長效機制為意識形態安全提供制度與機制保障等,從多個層面加強和促進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
關鍵詞:“一帶一路”;意識形態;西南邊疆
一、加強地區意識形態安全意義重大
意識形態作為特定的社會思想體系,集中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意志及其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根本利益。意識形態作為哲學范疇的重要概念,是可以理解為主體對客觀事物的感觀、認知和理解,其是概念、觀點、觀念、價值觀和思想等一系列要素的總和。因而,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非人腦中本身天然所固有,而是受到人的價值取向、思維能力、信息(宣傳、教育)、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見,意識形態的差異性,會導致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判斷和認知的不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特性,彰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價值取向,其具有增進國家社會制度認同、凝心人心、統一思想的多重功能。
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極重要組成部分,意識形態安全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地處邊境地區,也是多民族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地區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是由地區地理位置的敏感性與特殊性、民族關系的多元化和復雜性共同決定的,其既是關系國家總體安全影響社會發展穩定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到邊疆民族地區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發展與繁榮的社會現實問題,既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發展戰略能否順利實現,也關系到地區廣大邊疆民眾能否安居樂業。為此,加強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始終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一帶一路”與地區意識形態安全的關聯性
“一帶一路”是關系到如何兼顧內外發展的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構想,致力于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方針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對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傳統意識形態安全帶來沖擊。
第一,“一帶一路”方針構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一帶一路”提出中國與沿線國家將充分利用已建立起來的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同時借助行之有效的區域國際合作平臺,致力于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為打造經濟深度融合、政治充分互信、文化相互包容的利益與責任共同體,進而實現各國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加快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可見,“一帶一路”的提出是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的客觀要求,彰顯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體現了權責共擔、同舟共濟的大國情懷,推動了全球各領域的治理體系的變革與完善。可見,“一帶一路”為全球的發展和穩定,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思路和中國方案。
第二,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地緣位置特殊。從地理位置上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相連,緊鄰泰國、印度柬埔寨,與東盟各國遙相呼應。幾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與實施,得到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大力支持、積極回應與由衷地贊揚,該戰略也必將伴隨著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區域安全合作的深化而不斷得到推進。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區位成為“一帶一路”構想覆蓋的重要片區,云南、廣西兩個省(區)也是“一帶一路”的戰略側重點之一。
第三,“一帶一路”構想給西南邊疆民族帶來發展契機。“一帶一路”構想是符合我國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核心利益的國際性全方位合作大工程,其所帶來的機遇既促進和深化了我國的改革與發展,同時也可能帶來發展風險和潛在的威脅,為了確保“一帶一路”方針構想的順利實現,作為黨政部必須引起足夠的認識,通過積極的因對措施解決出現的矛盾。“一帶一路”構想的實施要求我國要進一步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發揮相關資源優勢,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國外市場推動國內發展與進步,這是關系到如何規避外來風險促進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
第四,“一帶一路”給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意識形態安全帶來隱患。雖然邊疆民族地區的民眾對外來新鮮事物會產生抵觸情緒,但新鮮事物也會對原有的思維、觀念和習慣帶來影響甚至是巨大的沖擊,從而對傳統的地區意識形態安全構成新的挑戰。在“一帶一路”構想加速推進的影響下,各國各地區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頻繁,一些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不良企圖,而“少數民族地區因為歷史發展、地緣政治等綜合因素,成為西方文化滲透的突破口。特別是最近幾年,少數民族地區西方文化滲透的深度、廣度,不斷延伸與擴展”。在又不良企圖的政治勢力的操控下,一些敵對分子通過銷售影視作品、傳教、民族文化交流等各種途徑和方式,對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滲透有害的價值觀念,對西方國家人權的優越性進行能夠大肆鼓吹,政治上對社會主義進行丑化、矮化和妖魔化,甚至直接與國內的敵對分子相勾結,從事有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不法活動等。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的實施無疑在客觀上影響和威脅著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
三、“一帶一路”與地區意識形態安全的應對策略
在黨的十九大上,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黨要把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領導權和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把實現好和維護好西南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進而促進國家總體安全的全面實現,這在“一帶一路”構想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尤其如此。為此,只有依照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準確判斷和把握“一帶一路”給地區意識形態安全帶來的影響,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形成科學的工作機制,才能確保地區意識形態安全。因而,針對邊疆民族地區傳統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宗教心理以及價值觀念等因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應對策略。
第一,加強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與教育。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實踐,必然會帶來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一些境外敵對勢力打著宗教的旗號散布西方普世價值觀、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蠱惑邊疆民眾、擾亂民心,甚至試圖在中國境內尋找和平演變的推動者和代理人。為此,抵制西方反動勢力利用文化傳播、傳媒科技和經濟等手段對西南邊疆民眾進行思想意識的滲透,堅決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旗幟引領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不斷維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西南地區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從而匯聚力量、凝聚人心,加強地區民族的團結,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不斷促進地區社會的科學與和諧發展,實現地區的趕超發展和長治久安。為此,必須加強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教育,注重宣傳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和內容的豐富化,力求實效。比如,既要重視通過學校加強青少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要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和節慶日當中,加強對邊疆民眾的教育,寓教于樂;還要注意發揮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優勢,實現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網絡信息化和生活化,達到提升宣傳教育效果的目的。
第二,借助“一帶一路”提升邊疆民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一帶一路”作為關系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強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治理的責任和擔當。一定意義上而言,“一帶一路”是當今中國的一張閃亮的名片。為此,在“一帶一路”構想實施的過程中,尤其是“一帶一路”在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推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一帶一路”的社會影響力與國際影響力,加大有關“一帶一路”的宣傳。通過借助“一帶一路”構想及其實施,讓更多的邊疆民眾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發展與變化,從而增進廣大邊疆民眾對黨、國家的情感認同,提升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進而堅定邊疆民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使馬克思主義在西南邊疆民族地區中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從而堅決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地區意識形態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
第三,加強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意識形態安全的法治保障。法制具有制度化的特點和優勢,西南邊疆民族地區要切實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依法治國的有關部署,加強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立法和執法力度,通過建立和完善法治監管體系,在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下功夫,堅決打擊有損邊疆民族地區意識形態安全的不法行為。邊疆民族地區由于社會環境、地形地貌復雜,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勢向來都比其他地區更為嚴峻。維護地區意識形態安全,正面的宣傳和引導很重要,運用法制的武器為邊疆民族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根本保障同樣重要,兩者互相支持和促進,一柔一剛、柔剛結合,同時同向發力,才能為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安全提供堅實的屏障。
第四,構建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長效機制。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無小事,要根據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凸顯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和絕對領導,積極構建由多個地區、多個部門聯合,有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形成有效的意識形態安全工作長效機制。同時,要適應現代社會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加大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工作力度,注重線上線下地區意識形態安全的良好互動,不留死角。此外,黨政部門要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檢查和巡視并形成常規化、制度化,還要建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倒查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通過嚴明的獎懲和考核制度,把意識形態工作做嚴、做細、做實,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意識形態安全才能有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 朱宏霜.少數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探索[J].貴州民族研究,2018(05):1-4.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6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課題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2016YB501。
作者簡介:鐘國云(1982- ),男,漢族,廣西荔浦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時期黨史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