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剛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對企業發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將信息化融入企業產品中,不僅有助于企業決策,也有助于企業更好的進行內部管理。基于此,文章就信息化時代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展開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對當前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體系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企業間的競爭越演越烈,為了確保企業原有的市場地位,企業在保證自身生產力的基礎上,還要盡可能的降低生產成本,以便獲取較大利益,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通過對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進行分析,同時在其中融入信息化手段,能有效解決企業產品成本問題。
一、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概念
產品成本核算作為企業成本核算中的組成內容,也就是通過會計計算法來計算企業產品生產期間所消耗的所有費用。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中產品成本核算十分重要,這是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結果。
當前,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方向也產生了變化,相應的也給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帶來了相應變化。同傳統的產品成本核算相比,產品成本核算具有新經濟環境特色。其一,產品成本核算越來越復雜,隨著顧客需求的逐漸增加,企業產品生產量的逐漸增加,且同一批次產品生產量逐漸減少,因而使得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任務逐漸加重。其二,由于產品成本核算不均衡,也增加了企業核算困擾。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主要有人工費、材料費等。受國際商品價格的影響,材料價格也常出現變動,因而使得企業產品成本也經常處于變動狀態。
二、加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
通常來講產品成本核算主要是對材料、人工費等方面的分配整理。在此期間,確定最佳的存貨編碼方法、計價方法十分必要。確定存貨編碼方式是以存貨科學分類為基礎,一般來講存貨分類主要分為半成品、原材料、產成品、在制品幾種。分類前,還要做好產品級別劃分。在遵照科學方法進行分類前提下,還要賦予編碼一定特殊含義,便于對存貨進行恰當管理。在明確存貨編碼以后,還要確定最佳的存貨方式。對于人工費用而言,多為計件工資。計件工資分配要結合實際產品生產而定。沒有按照計件工資結算的人員,則可以采用工時或者班組結算的方式進行計費結算。
加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可以充分反映出企業不同階段的成本情況,同時結合企業核算情況及時對企業的管理、生產方面進行監測評估,進而促進企業管理工作朝著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企業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多個方面。加大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可以幫助企業了解產品成本中的各項環節,同時盡早發現生產中的問題與漏洞。企業成本核算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借助產品成本核算可以對企業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監督,便于企業合理分配人力、財力、物力,最終合理控制企業成本消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此外,借助產品成本還可以為企業人員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助于深化人事改革。
三、信息化對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影響
經研究顯示,企業生產期間的成本控制與生產環節控制關系密切。在信息化條件下,強化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有利于企業生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信息化帶來了新的活力
企業在生產管理期間需要面對大量的信息數據,這些數據里面蘊含著大量的市場信息,復雜的信息使得企業生產管理速度逐漸變慢,但利用當前的信息化技術就可以提高信息處理速率,便于生產管理中的各項環節進行合理化掌控。
(二)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企業生產工作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資源的不斷變化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逐漸增加,但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企業建立成本核算體系,就能讓企業在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的生產狀態,便于企業對生產環節進行合理控制,從而有效減少實際資源消耗,提高企業內部資源優化率。在確保生產質量與數量的前提下,保證企業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
四、信息化下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體系研究
(一)科學選擇核算程序
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還沒發育成熟,特別是在變動的市場經濟下,成本核算體系并沒有結合時代形勢進行改變,再加上缺少先進的技術,另外很多企業在產品成本核算上仍然使用傳統的核算方法,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難以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革。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企業的產品生產成本核算中,結合企業產品生產特點,科學的選用成本核算程序。若企業產品生產為小批量、多品種,在成本核算期間可以采用分批次成本核算,這種核算方法是按照產品種類進行劃分的,針對小批量企業而言,企業生產成本活動更多的是按照訂貨單來生產的,并依據產品批次進行核算,因而訂單成本常和計算成本一樣,該方法主要是用于船舶、重機械、儀器等以制造業為主的企業。
產品種類較多,間接生產成本又多,且不同批次生產成本費用很高,企業具備信息化基礎,那就可以利用作業成本分析法來計算企業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可以視其和間接、直接成本一樣,當作企業的成本消耗。通過增加實際成本計算范圍,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成本結果,最終為企業產品定價、組合、決策等提供相應的依據。
分布法主要是將每個月中的會計報告作為主要周期,基本核算對象為完工產品與相應的半成品,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在大批量生產或者是連續式復雜化生產的企業當中,因為生產周期難以劃分,所以是按月來進行生產成本計算,這一方法通常在花費、冶金及棉紡等企業中使用。
(二)確定核算內容
成本核算內容多、范圍小,存在較大局限性,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只關注資金投入,不關心人力、資產方面的損耗,與此同時,對于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而言,由于過度關注企業內部消耗,常常忽略了對資源環境方面的消耗。在信息化時代下,企業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完善原有的成本核算體系。規范成本核算對象與實際核算范圍,另外還要與產品、生產、組織等方面結合,即安全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體系。
當下,企業要將材料采買、人資費用、設備折舊、維修費用等都歸納到成本核算當中來,同時建立一個核算周期,在周期內對資金與資源進行合理劃分,便于對不同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從而方便后期的成本控制。
針對企業在生產期間出現的原材料使用問題,由于理論和實際中原材料使用存在一定的誤差,且企業在初始階段沒有結合市場情況進行及時考量,在生產期間,缺少對市場材料價格變化等方面的認識,所以企業有必要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建立多樣化原材料供給。
(三)合理分配生產費用
對于分配方法比較多,實際選用要結合企業自身生產特點。但企業在實際生產期間由于對共同費用方面缺少統一的分配標準,因而常常出現企業不合理的進行費用分配,進而影響企業生產效益,最終制約企業發展。所以在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期間,企業有必要針對共同費用建立相同的分配準則,保證共同費用分配與成本核算相結合,便于生產費用為企業發展服務。
(四)保證核算數據準確
信息技術的應用能為企業成本核算及管理提供新的方法與理念,同時確保本企業成本核算結果準確合理。但在不斷提高企業管理功效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確保信息真實可靠的重要性。在企業成本核算中,還要對企業匯總作業及生產流程進行動態監控,掌握生產車間的實際情況,保證核算信息與數據的準確,以便保證后期企業決策的順利進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應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在產品成本核算中融入信息化手段,對生產中的各項環節進行監督,便于對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行合理控制,保證成本預算準確合理,以此為基礎,有助于幫助企業提高實際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潘登.信息化時代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體系研究[J].納稅,2018,12 (33):177-178.
[2]王永軍.信息化時代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之我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 (12):50.
[3]任欣.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創新與改進[J].會計之友,2013 (1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