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摘要:醫療欠費是醫院在提供醫療活動中所形成的應收而未收的款項。醫療欠費的存在是醫療機構遇到的普遍問題。它不僅影響了醫院財務資金的正常周轉,制約了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著醫院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不利于和諧醫療環境的創建。本文探討了醫療欠費產生的原因,并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對如何控制醫療欠費進行分析。
關鍵詞:醫療欠費;成因;控制
一、產生醫療欠費的原因
(一)患者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承擔醫療費
作為公立醫院,承擔著社會公益職能,必須時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對于一些急需救治的危急病重患者,即使患者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承擔全部治療費用,醫院也必須開通綠色通道對其加以救治。而患者因家庭經濟原因,之后也很難償還所欠醫療費用,這就造成了醫療費用的拖欠。
(二)因醫療糾紛,患者拒絕支付醫療費
雖然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了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仍無法避免個別患者因對治療效果不滿意,或者把出現的并發癥當成是醫療事故,出現拒絕支付醫療費用的情況。
(三)患者惡意逃費
有的患者對治療的收費情況和病情的嚴重性認識不夠,當醫療費用超出了其心理預期時,就容易拒絕支付多出的醫療費用。也有的患者對醫保報銷政策了解得不夠,當最終醫保支付的費用無法達到其心理期望值時,也會發生拒絕繳清費用的情況。還有的患者因其自身素質低下,或者把醫院當作慈善機構,交費意識薄弱,或者對醫院抱有偏見,認為醫院亂開藥亂收費,從而拒絕交費。
(四)醫院管理不善
部分患者欠費金額不大,不影響系統發送出院,而醫護人員因各類原因出院時也沒有明確告知其欠費情況,提醒其繳齊費用。同時患者自身因沒有打印發票清單的需求也不知道要到收費處結清費用。這些原因都會造成欠費無人補交的情況。另外,還有的醫生對預交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與患者就住院費用進行充分溝通就同意將患者以極低的預交金收治入院,容易造成醫療欠費的產生。
二、如何控制醫療欠費
醫療欠費不僅影響了醫院財務資金的正常周轉,制約了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著醫院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不利于和諧醫療環境的創建。要減少醫院的醫療欠費,可以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層次對醫療欠費的發生加以控制。而這三者當中,事前控制是重點,事中控制是關鍵,事后控制是補充。
(一)事前
1.嚴格執行住院預交金制度
對于正常入院患者,要求按規定繳足預交金才給予辦理入院。對于危急病重患者,醫生在入院通知書上標示急診表明確是緊急情況可以在預交金未繳足的情況下給予辦理。遇到非急診情況病人又強烈要求辦理住院的,在收治其入院的醫生愿意簽字擔保的情況下,可以給予辦理,并在發生醫療欠費時由擔保醫生負責聯系病人補足醫療費用。同時,為了做到住院預交金的合理收取,窗口收費人員要具備相關知識,能夠根據不同的病情、病種及醫保類別進行判斷。
2.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
醫生準備收治住院時應就住院可能產生的費用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在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的同時保證其對各項治療費用具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樣,患者就不易在費用實際發生時產生排斥心理,從而拒絕補交醫療費用。
(二)事中
1.按時做好每日催繳
每日對賬戶余額不足的患者進行費用催繳,不僅能及時敦促患者補足欠款,避免出院時大額欠費的發生,當患者對住院費用有異議的時候,也能及時給予解答,從而將欠費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現在很多醫院都有自己的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只要患者將住院信息綁定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就能通過手機向患者推送每日費用信息及余額情況,不僅能夠避免傳統催款方式耗時耗力的缺點,而且更易于被患者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完善收費記賬程序,同時根據不同的醫保類型設置不同的墊付比例
當患者賬戶余額不足時,系統應對醫生護士開藥記賬進行限制,待患者補足費用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治療。同時可以給予科主任、護士長特殊權限,遇到搶救危急病重患者而又費用不足時,可開通綠色通道先行給予救治。現在我國醫保已基本實現了全國聯網,患者異地住院就醫可實時結算報銷。但是本地醫保和異地醫保,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仍有差別。在系統中根據不同的醫保類型設置不同的墊付比例,可以避免因醫院初期墊付過多而給患者造成報銷比例高于期望值的錯覺,從而避免最終結算需補繳費用時患者拒絕繳費的情況。
3.幫助患者爭取公益救助機構的援助
現在社會上的救助渠道多種多樣。對于實在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又必須進行治療的患者,可以助其聯系公益機構籌得捐款,盡可能減少其所欠醫療費用。比如有的患者希望能夠得到公益捐款的幫助,但是不知道怎么做。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在院內召集一些熱心公益的人成立專門的助人組織負責和各公益機構進行對接。該組織成員不僅熱心助人,而且能夠充分學習了解各民政救助機構或公益組織進行救助所需的流程及材料,能夠有效率地幫助患者爭取到公益資金的幫助。這樣不僅幫助了有需要的患者,而且幫助醫院解決了醫療欠費的問題。
4.完善流程,加強宣傳,溝通到位
如果患者出院時都能到收費處結清費用同時打印發票清單,不僅能避免醫療欠費的產生,也能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有的患者以小額欠費出院,往往是因為有事急于出院或者并未關注費用情況對欠費毫不知情,并非有意欠費。對于這類患者,只要出院時醫生護士做好溝通,及時通知其補交款,則完全可以避免醫療欠費的產生。同時,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對流程進行控制。比如,當醫護人員對欠費患者進入出院流程時,系統提示“患者欠費需繳足欠款才能辦理出院”,提醒通知患者補足費用即可。為了避免緊急情況下的問題,可以給予各科負責人特殊權限,允許特殊情況下能對欠費患者進行系統出院。另外,遇到使用高價藥品或者耗材以及醫保外高額醫藥費的時候,醫護人員也應對患者及其家屬充分告知,征得同意并繳足費用后再使用。
(三)事后
1.增加支付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開通多種支付方式,包括允許遠程轉賬或掃碼支付,無論是在患者交預交金還是補交欠費方面,都能夠為患者提供便利,有利于醫療欠費的控制。在實際工作中常有發生患者特意回來補交住院費用卻因未帶現金和銀行卡,想用手機支付而被拒絕的情況。可想而知,這類患者再次回來補交的可能性極低。患者特意奔波只是為了繳清費用,作為醫院如果無法為其提供便利,會降低其補交欠費的積極性,影響醫院的收入。
2.在開通多種電子支付方式的基礎上,開通電子發票和清單網上查詢打印功能
允許網絡遠程打印發票和清單,可以避免已經出院而又未結算的患者為了結清醫療費用來回奔波。患者如果通過遠程電子支付繳清所欠醫療費用,就能在網絡上直接打印發票和清單,不僅方便了患者,能提高其繳清欠費的積極性,而且能減少醫院的辦公成本。
3.醫保病人及時結算
目前醫保病人住院都只需繳納部分預繳金,其余費用醫院按照的一定的比例預先墊付,待患者辦理出院時才能與醫保中心進行實時結算。如果醫保患者沒有及時結算,醫院就無法及時與醫保中心結清醫療費用,造成醫療費用的拖欠。因此,催促醫保病人出院后進行及時結算,能有效減少醫院的醫療欠費。
4.安排專人定期催繳,發生欠費盡早催繳
我們發現,在患者出院后三個月內提示其欠費情況,患者對住院具體情況的記憶還很清晰,回來補繳費用的可能性也更大。時間拖得越久,欠款越不易追回。實際工作中就存在已經出院一年的患者,我們聯系他的時候,不但對欠費情況毫不知情,而且堅稱自己已經繳清了所有費用。因此,如果能安排固定人員定期聯系出院的欠費患者及出院未結算的醫保患者,催促其盡快回來結清住院費用,能大大減少當年的醫療欠款。
三、結束語
減少醫療欠費的產生,也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和醫療保障體系的支持。而醫院在做好醫療欠費管理的同時,也要著重于為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為和諧醫療環境的創建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滿娘.醫院應收賬款的形成及管理措施探討[J]當代會計,2017 (2).
[2]張金玲.完善醫院管理,減少醫療欠費[J]中國農業會計,2016 (10).
[3]丁雪陵.醫院醫療欠費成因及相應的管理對策分析[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