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祖煒 洪傳堯 劉春梅
摘 要: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眾多,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和支付賬戶開戶手續簡單,某些不法分子經常多頭開戶,甚至異地開戶。司法機關為了辦案,迫切需要查詢和了解開戶和資金結算情況。論述了人民銀行協助司法查詢的難點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人民銀行;協助;司法查詢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0-016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2 ? ? ? ?文獻標志碼:A
1 ?人民銀行協助查詢銀行結算賬戶的現狀
不同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之間不能相互查詢,這些弊端可能被當事人利用,出現隱瞞賬戶、迅速轉移財產、逃避被執行等情況。人民銀行建立了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系統,對各類開戶行為都進行了詳細登記和備案。相關司法部門到人民銀行查詢銀行結算賬戶的情況增多。司法機關到人民銀行查詢單位和個人的開戶情況,人民銀行是否應提供查詢,有待明確。
2 ?人民銀行司法協查的法律分析
(1)司法機關查詢的合法性。《民事訴訟法》第65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行政訴訟法》第34條、《刑事訴訟法》第45條也有類似的規定。但是,條款規定原則性太強,操作性不足。為解決人民銀行司法協查法律依據不強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關于人民法院查詢和人民銀行協助查詢被執行人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開戶銀行名稱的聯合通知》(法發[2010]27號,簡稱《聯合通知》),使法院到人民銀行查詢銀行結算賬戶具有合法性。
(2)人民銀行協助查詢的正當性。依據《金融機構協助查詢、凍結、扣劃工作管理規定》(銀發[2002]第1號),有權查詢單位和個人結算賬戶的執法機關為人民法院、稅務機關、海關、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證券監管管理機關。協助查詢是指金融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及有權機關查詢的要求,將單位和個人存款的金額、幣種和其他存款信息告知有權機關的行為。人民銀行屬有義務協助調查和執行的單位,司法協查履行的是行政機關的民事義務而不是行政職責,當司法機關出具必要的手續調取當事人賬戶信息時,銀行需無條件配合[1]。
3 ?銀行賬戶司法協查的難點
3.1 ?提供司法協查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較少
法發[2009]5號通知規定,人民法院需要查詢法人或其他組織為被執行人銀行結算賬戶開戶銀行名稱的,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被執行人注冊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深圳市中心支行應當予以查詢。在實踐中,執行人不一定在省會城市開立賬戶,執行法官就要奔赴省會城市查詢賬戶后再返回執行地執行,容易給涉案人轉移賬戶資金提供時間,為內外勾結、轉移財產、逃避執行打開了方便之門。
3.2 ?缺乏統一的司法協查程序性規定
各地人民銀行在協助司法機關查詢銀行結算賬戶時,需提供的法律手續不一致。有時可能會因為程序性問題延誤執行時機,導致本應及時查控的財產流失,特別是異地執行時,該問題更加突出。
另外,人民銀行協助查詢銀行結算賬戶屬于重大事項,但目前沒有專門制度把其列為重大事項進行管理,協查中的各環節工作沒有授權記錄,可能導致越權查詢,與司法人員產生矛盾或泄密等,容易產生法律風險[2]。
3.3 ?集中查詢導致時效滯后
時效問題是法律工作的重點。根據《聯合通知》的規定,人民法院在查詢被執行人個人賬戶信息時,需要嚴格按照預定的程序規范要求,例如由被執行人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將相關信息匯總后加蓋高級人民法院公章后交由當地人民銀行,可見其申請查詢的過程比較煩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詐騙已經成為新型犯罪行為,打擊網絡詐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及時掌握詐騙人的個人賬戶,以便在第一時間凍結其犯罪贓款。但是,集中查詢時間過長可能會產生時效問題。
3.4 ?銀行賬戶系統提供查詢的范圍有限
人民銀行通過賬戶系統只能查詢在本地金融機構開立的各類銀行賬戶,無法查詢支付賬戶情況,賬戶信息未能做到全覆蓋、無遺漏。隨著以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支付寶賬戶”“P2P平臺賬戶”等互聯網金融虛擬賬戶的用戶日益增多,財產聚集規模擴大,但目前尚未有類似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模式的集中管理機制,司法機關調查這些金融虛擬賬戶時,面臨查詢難、扣劃難的問題。
4 ?改進司法協查的建議
4.1 ?加快司法協查的立法
相關法律明確了司法機構查詢銀行結算賬戶的權力,但人民銀行是否有司法協查的義務和如何履行義務并不明確。《聯合通知》的法律效力有限,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金融詐騙案件協查管理辦法》無法應對當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的新形勢。建議加快立法進程,并對已有聯合發文進行梳理,明確和規范賬戶協查的查詢依據、查詢權限、查詢范圍、操作程序和法律責任等關鍵問題,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同時合理合法地為司法機關辦案提供線索。
4.2 ?完善司法協查的操作規程
法發[2009]5號文規定,“對人民銀行因協助查詢被執行人銀行結算賬戶開戶銀行名稱而被起訴的,各級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明確了司法協查的豁免條款。我國要進一步完善司法協查的操作流程,例如人民銀行要改變傳統的協查程序,本著“有利管理、便于查詢”的原則,出臺司法機關對企業和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程序性規定,通過規范程序,有效解決人為設置障礙或者不作為的行為。同時,各分支行要按照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建立和完善司法協查登記制度,按重要會計檔案單獨歸檔,或移交法律事務部門備案。
4.3 ?建立統一的司法協查系統
資金賬戶是集中反映整個社會資金活動的基礎,可以從源頭上控制非法金融活動,穩定金融秩序。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運用信息化方式將是今后司法協查的必然趨勢,改革和完善現行人民銀行司法協查詢制度和模式勢在必行。建議人民銀行運用“大數據”思維,轉變司法協查認知,化被動為主動,盡快實現銀行賬戶與支付賬戶、結算賬戶和征信、反洗錢等系統的內部聯網,整合賬戶信息、信用報告、大額交易記錄等資源,建立高效統一的司法協查系統,實現人民銀行與司法機關網絡的互聯互通。與此同時,鼓勵銀行賬戶、支付賬戶建立信用檔案,結合司法查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公開制度,將被司法查詢、劃扣、凍結的賬戶與其信用記錄掛鉤,形成誠信倒逼機制,推動基層人民銀行在公共管理中積極作為,進一步提升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趙定一.金融服務中侵犯公民隱私權的法律治理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8.
[2]劉春雷.人民銀行協助司法查詢銀行賬戶信息的現狀與思考[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4(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