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勤順
摘 要:以臨縣三交鎮羅家山村清產核資為例,分析了農村清產核資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改進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清產核資;經營性資產;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0-0066-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是涉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就是全面清理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清理歷史舊賬,盤查歷史盈虧,明確產權權屬,將集體資產按資源性、經營性、非經營性分類登記,實行臺賬管理,有利于盤活龐大的農村集體經濟靜態存量資產,防止集體財產流失和村干部的貪腐現象[1-2]。
1 ?臨縣三交鎮羅家山村清產核資實踐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并實施《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17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年3月,山西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培訓班在太原召開,會議強調山西省農經系統要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臨縣三交鎮羅家山村在臨縣農經服務中心的指導下,積極組織實施了清產核資,確定了羅家山村有205戶560人。資產總額為2 159.52萬元,其中資源性資產為1 566.52萬元,經營性資產3萬元,公益性資產590萬元;資源性資產承包到戶有1 130.52萬元,村集體直接有436萬元;資產具體為村集體所屬86.6 hm2耕地,20.6 hm2林地均已承包到戶;27.6 hm2四荒地,0.2 hm2林地為村集體直接擁有。還有水井、硬化道路、橋梁、廟宇等公益性資產。
羅家山村清產核資能夠順利進行,一是因為羅家山村總資產規模小,經營性資產占比更小。二是因為羅家山村有一支年輕有為的領導班子。
2 ?農村清產核資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1)部分村干部對清產核資消極應付、敷衍了事。他們認為清產核資后影響部分干部使用村集體資金和發包集體資源;也有部分村集體資產為“負”資產,村干部畏懼群眾知情后產生不滿情緒,影響農村穩定。
(2)集體資產底數不清,資產處置不規范。集體經營性資產是以營利為目的,具有增值性特點。經營性資產的處置主要涉及到商用房屋和門面房等建筑物,農業專業型設備和簡易工具(磨面機、脫粒機等)。對這些資產處置不規范表現在應招標而不招標或者陪標現象;村領導個人“一言堂”現象或村委成員之間形成利益團體,以各種形式搶占、強占、多占集體資產;故意漏登、不登規避監管及不如實填報報表,隱瞞真實情況,導致經營性資產流失無法清產。
(3)村財務混亂,賬目不清,權屬不明。村委人員經過多次換屆選舉后村會計變動較大,記載的經營性資產由于多人、多次記錄而混亂不清;賬本內記錄的資產名稱與現存實物不相符;記錄的實物已損毀滅失等;對集體可經營性資產低價變賣、轉移、揮霍、浪費等現象,村務公開流于形式。
(4)遺漏大量存在爭議的合同。村干部及其利益團體為實現長期占有集體土地的目的,在承包合同簽訂時只簽租賃合同,對其產權歸屬沒有具體規定,承包方在合同期滿后仍然霸占合同標的。另外,合同漏洞眾多、概念模糊、隨意變更合同約定的條款,不通過司法部門公正,導致集體資產流失。
3 ?改進建議
針對目前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應把握關鍵環節,做細做實,穩妥推進。
(1)大力宣傳國家清產核資政策。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張貼標語、印發手冊等形式宣傳農村清產核資政策,做到全民參與,民主監督。
(2)強化組織管理。農村清產核資要建立縣級統一協調,鎮級全面把關,中介竭誠服務,村級嚴格實施的“四位一體”機制。由縣政府統一協調,紀檢、司法、財政、農業部門配合,對在清產核資過程中弄虛作假、推諉扯皮的村干部按紀律處分,涉及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門;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進行清產核資,工作流程可分為賬務清理、清查核實、產權界定、價值重估、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納入資產監管平臺管理,資料歸檔;鎮政府要全程把關,推薦敢說真話,敢干實事,敢碰“釘子戶”意識超前的村民作為村干部,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進來,開展農村清產核資工作。
(3)充分利用土地確權的資料??梢岳煤脚馁Y料真實反映本村的地貌地樣。確權資料記錄了每塊土地及其建筑物的權屬性質、面積、四至位置、承包期限,能清晰區分個人資產與集體資產,查清集體資產的現實狀況。
(4)抓住國家掃黑除惡的有利時機,及時開展清產核資。清產核資的難點在“城中村”這些村集體資產規模龐大,經營性資產占比大,人際關系復雜,弱勢群體真正擁有的相關權益得不到保障。因此要清償承包方所欠集體合同款,補交承包費;對侵占集體資金和資產的如數退賠;在群眾民主監督下,計提資產損失,作廢不合理、不合法協議,封存呆賬壞賬,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
4 ?結束語
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只有做實做好清產核資工作,才能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科學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進而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劉亞萍,裴元.山西改革開放實錄[J].農經研究通訊,2018(11):31-49.
[2]張麗娟.試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J].山西農經,2019(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