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資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為了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實現多元化經營模式等,企業并購現象屢見不鮮。企業并購后,合并財務報表的處理分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后續發展。文章從合并財務報表的處理角度出發,闡述其重要性,并提出幾點處理建議。
關鍵詞 企業并購 合并財務報表 處理
一、前言
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沒有成功重組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決策者計劃不周全,沒有按流程操作,就沒有辦法在并購之前收集到足夠多的并購信息,團隊中的管理者決策不及時,專業性就不強,操作不準確。文章著重分析合并財務報表的處理意義和建議等。
二、企業并購后合并財務報表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企業并購完成后,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高利潤,取得市場競爭優勢。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企業并購后,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企業管理、經營問題。其中,通過合并財務報表上的具體財務數據和信息,可以綜合、全面反映出集團企業的整體生產經營狀況,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從而滿足相關人員的知情權。
(二)有助于確保企業財務安全
對于集團企業而言,涉及的業務、人員等都更加錯綜復雜。在企業的經營、生產、管理等過程中,由于受到利益誘惑等原因,可能會出現企業內部人員利用關系進行非法操作,比如進行內部轉移價格、粉飾財務報表等,從而危害企業財產安全,造成經濟損失。企業并購后,做好合并財務報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保障企業的資產安全。
(三)有益于企業決策的制定
在當前這個風云變幻的市場環境下,發展機會往往稍縱即逝。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需要抓住機遇,及時做出反應,制定正確的決策,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展。企業并購后,準確、真實的合并財務報表,可以讓領導層和決策層全面了解、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從而在面對機遇與挑戰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合并財務報表的處理建議
(一)內部事務的處理
內部的交易包括很多內容,比如商品的流通、債權的轉讓、固定資產的盤點。
母公司作為財務報表的受益者,主要反映了每個項目的特點。母公司與子公司必然發生聯系,而其中最主要的事實就是它們之間必須發生交易,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它們的經營事項列入其中,未發生的暫且不能列入其中。如果是內部的固定資產交易,必須有真實的貨幣進行交易,不能虛構項目,可以把資產折舊后,再進行所有的交易。
(二)反向采購的會計處理
不同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一些特別的情況下,發行股權證券的一方會因為各種情況取消發行,而后不斷調整經營決策。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上,母公司編制報表,必須堅持一項原則就是理論聯系實際,把自己作為子公司,把對方作為母公司。決策者必須采取這種換位思考的理念才能有助于企業的長效穩定發展。
(三)股權變動不變的處理方式
收購子公司的股權時,一定要考慮到各種經營方式。母公司不斷地擴大融資結構,增大投資比例,以便進一步控制子公司。一些小股東全部聽從股東的決策,所以交易的基礎必須符合當下的市場經濟,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則,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按照實際支付的收購價格進行市場評估購股權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長期股權投資的有關規定確定。子公司編制報表時,應當自購買之日起連續計算其資產和負債的金額。子公司部分股權的處置仍受處置控制。母公司出售子公司的部分股份,降低了持股比例,但仍保持控制。這種交易是在所有者之間進行的,不涉及合并處理,不改變商譽的確認和計量,不確認相關的交易損益。
(四)控制權變動下的股權變動
通過多筆交易所交易,逐步獲取股權,實現企業合并的處理。買方持有所購貨物買方在獲得部分股權后,通過增加持股比例來控制買方。買方在成本法核算之前,從成本法到成本法,一般不需要進行調整。買方在使用權益法核算之前,從權益法到成本法,一般都需要對其進行調整。買方的交易成本應與買方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比較,商譽應確認或計入當期損益。買方之前持有的股權控制應當確認購買日期的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應當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和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轉化為投資收入,及相關信息披露應在筆記中。通過多次交易所交易處理股票控制權的喪失。母公司對股權的處置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影響能力由實施控制轉變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失去控制權后應采取股權會計方法,一般需要調整。在處置股權的交易日,站在母公司的個人財務報表上,應確認處置的損益。控制權的喪失被認為是原始投資價值的實現,應確認投資的全部收益。雖然母公司失去了控制權,但并沒有處置全部股權,所謂的價值實現并沒有完全實現,只是部分實現。因此,轉讓股權的收益應反映在報表中。
(五)注意事項
編制合并抵消分錄時應注意到各種情況,由于各個抵消分錄是不同的,因此,對于集團內部關聯交易較多的情況,可以根據子公司權益與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抵消分錄、內部交易抵消分錄、債權債務抵消分錄等合并抵消分錄設計一個統一的模板,然后根據集團內部發生的關聯交易在模板上對應的抵消分錄處填列數字最后匯總計算填列進入合并工作底稿即可。
第一,獲取資料是指獲取編制合并報表所需要的資料,根據對應的目的,可以將資料分為三個方面—確定納入合并報表范圍所需的資料、編制合并抵消分錄所需的資料和報表合并所需的個別財務報表。集團股權架構,即集團公司對旗下各分部的持股情況。通過集團股權架構判斷母公司對哪些分部具有股份控制權,以確定納入合并報表的分布范圍。集團公司與各分部股權關系以外的與經營控制權相關的協議安排,比如董事會席位、在子公司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等。單純從股權關系可能并不一定能判定母公司對分部的是否有控制權,比如有的母公司對子公司持股比例遠低于50%,但是在子公司的董事會擁有絕對控制權,能夠主導子公司的經營決策,那么就對子公司擁有控制權和需要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第二,關聯交易信息,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明細表;往來款項余額表(主要包括應收/應付、其他應收/其他應付);內部關聯交易商品對外銷售和結存明細信息:關聯交易包括本期和往期的關聯交易,需要獲取該關聯交易在原來內部交易時以及后續的賬務處理信息:內部交易時對應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是多少;已經對外銷售了多少(銷售比例)和期初及期末結存情況;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是否存在報廢、盤盈、盤虧的情況,以及相應的賬務處理;關聯交易涉及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還需要獲取以下信息內部交易前的賬面價值和交易后的入賬價值;關聯交易后的折舊/攤銷年限以及累計折舊/攤銷;折舊/攤銷對應的管理費用/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等對方科目金額;資產減值損失;若發生了報廢或者對外變賣,獲取相應的賬務處理信息。
四、結語
企業兼并重組的具體含義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在企業不斷地競爭過程中,一部分因為經營不善而無法繼續持續正常運行,在這種時刻,必須考慮到各種因素,比如員工的利益、股東的權益等,按照合同規定的程序進行的兼并和股權轉讓,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達到重組的目的。企業并購后,合并財務報表可以確保相關人員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確保企業財務安全、為企業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云南磷化集團海口磷業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張君怡(1984—),女,云南騰沖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方面。]
參考文獻
[1] 趙建勇.企業并購之財務盡調與整合[J].中國總會計師,2018(4):55-57.
[2] 汪芳.財務報表視角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