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摘 要 本文為中小企業稅務籌劃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希望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對稅務籌劃的理解,提高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使中小企業能夠運用稅務籌劃順應國家政策的導向,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自身競爭力。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稅收籌劃 風險防范
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實現中小企業“節流”的目標,從而更好地緩解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稅收環境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優惠政策為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基礎,但是不少中小企業也因為對稅收籌劃認識偏差、自身財務管理不規范、自身財務人員能力素養不足等原因給企業帶來風險。因此,對于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做好涉稅管理基礎工作
中小企業要想做好稅收籌劃,首要任務是要了解納稅人的基本義務,做好基礎的涉稅管理工作,避免違反《稅收征管法》關于稅務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實現涉稅零風險。
(一)熟悉基本納稅程序
納稅程序是納稅人應該了解和熟悉的基本程序。一部分中小企業的會計工作者只懂得如何做賬,而不懂得與納稅有關的事項。不了解稅務登記,也不知道當發生納稅義務時要在規定時間內申報納稅,只是抱有僥幸心理,被動地等著稅務機關來管理。因此中小企業的財務工作者一定要了解并且熟知基本納稅程序。
在納稅程序問題上,中小企業要重點注意以下方面:一要及時進行稅務登記,并將其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二是當期無論是否發生納稅義務,都要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享受減免稅待遇的納稅人在減免稅期間也要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三是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按規定的納稅期限及時足額納稅;四是如果存在特殊困難需要延期申報納稅或延期繳納稅款的,要在規定期間內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
(二)管理好憑證賬簿和發票
中小企業要重視對憑證賬簿和發票的管理,發票是企業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它既是企業進行核算的重要依據,同時還是企業申報納稅的基礎,也是稅務機關檢查的重點。不少中小企業對于發票的管理不嚴格,在發生購銷業務以及費用支出時用白條收據替代發票,或者取得發票不符合增值稅抵扣規定,這使得企業進項稅額無法抵扣,缺乏入賬的依據、列支的成本費用不被稅務機關所認可,使企業面臨多交稅款的風險。因此,中小企業納稅人必須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毀損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三)做好財務會計管理工作
在財務會計管理方面,中小企業要重點注意:要按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使賬目清楚、真實,避免企業賬目混亂,或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而使稅務機關難以查賬、采取核定征收辦法;對于兼營業務要分開核算,防止因業務劃分不清而由稅務機關進行核定;有效劃分核算不同稅目間、不同稅率間、內外勞務間、減免稅與應稅間的經營活動,避免因劃分不清而從高稅率計征稅款,減少不必要稅費支出;對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要按照規定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后才能夠在稅前扣除;對于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項目,一定要在規定期間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相關材料申請減免稅。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水平,降低涉稅風險,減少不必要的稅務支出,從而增加中小企業經濟收益;同時還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聲譽損失,減輕納稅人擔心受罰的精神成本,從而獲得心理收益。
二、進行事前成本效益分析
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首先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稅收籌劃的成本包括納稅人開展稅收籌劃而產生的直接成本,由于經濟環境、政策和企業經營狀況多變而給企業帶來的籌劃風險成本,以及由于企業選擇某種稅收籌劃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的機會成本這三部分內容。稅收籌劃的效益包括企業由于實施稅收籌劃少繳納稅款由此帶來企業稅后利潤的增加,企業實施稅收籌劃提高了財務管理能力的效益,以及實施稅收籌劃順應稅收政策導向、促進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效益。
任何一項籌劃方案都有其兩面性,成本和效益是并存的,一項稅收籌劃方案在給納稅人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必然存在一定的成本支出。
只有當稅收籌劃的收益超過成本時,該稅收籌劃方案才是有效的,差額越大說明企業通過開展稅收籌劃所獲得收益越大,該稅收籌劃方案越有意義。一般來說,稅收籌劃的收益與成本是呈某種線性相關關系,根據稅收籌劃的現實情況,稅收籌劃必須在付出一定成本的情況下才能有所收益,并且稅收籌劃的收益不會隨著支出成本的增加而無限的增加,收益的增長會越來越緩慢,直至趨于一個固定值,這是因為在合法合理的條件下的稅收籌劃只能盡可能降低稅收成本,而不可能使稅收成本變為零,除非企業采用了非法手段。
因此,中小企業在選擇籌劃方案時,需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充分考慮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進行相應的成本收益測算和比較,篩選出有效的稅收籌劃方案,使稅收籌劃真正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三、有效控制稅收籌劃風險
由于稅收籌劃具有事前籌劃性的特點,再加上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企業很難完全準確地估計到未來企業的經營狀況,與此同時,企業完全把握稅收政策方面的變動具有一定的困難,這也就使得稅收籌劃存在一定風險。
稅收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主觀意義上的風險和客觀意義上的風險。主觀意義上的風險主要是指由稅收籌劃人員由于知識欠缺或者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如違法違規風險、片面性風險、成本過高風險等風險。客觀意義上的風險則主要是指由于企業經營環境、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變動所導致的風險。稅收籌劃的風險小則會導致稅收籌劃失敗、稅收籌劃花費的成本大于收益,大則會使企業陷入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逃稅的被動境地,嚴重的甚至會被追求刑事責任。因此中小企業一定要重視稅收籌劃的風險,并對其實施有效控制。
因此,中小企業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正確認識稅收籌劃
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發展緩慢,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在于廣大中小企業對稅收籌劃的認識存在偏差。因此,廣大中小企業需要對稅收籌劃的定義、特征、目的等有非常詳盡的認識,要意識到稅收籌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將稅收籌劃與偷逃稅這種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同時也要知道稅收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合法權利,納稅人是有權利使用稅收籌劃這種合法手段減少不必要的稅務支出,如若碰到與稅務機關意見不合的情況,也要據理力爭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二)認真學習當前稅收政策
能否準確掌握稅收政策是企業稅收籌劃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小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前,要全面了解與企業所處行業、地點的投資、經營、融資活動相關的稅收法規,以及企業經營過程中主要涉及的稅種,以及這些稅種相應的稅法規定,將企業能夠運用到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歸納總結,并且時刻關注相關稅收政策法規的變化。由于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型期,稅收政策進行微調頻繁,中小企業要切實把握好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就要將學習稅收法律法規列入日程,加強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防止由于稅法知識落后而導致的稅收籌劃失敗。
(三)與稅務機關保持密切的聯系和良好的溝通
中小企業的籌劃人員應保持與稅務部門密切的聯系與溝通。這樣做,一是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培訓機會,及時了解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動,獲悉最新的稅收政策信息,方便對企業的涉稅處理和稅收籌劃進行必要的調整,以確保稅收籌劃工作的正確實施;二是可以得到稅務部門的指導和認可。由于稅收籌劃在很多時候是在法律的邊界運作,企業很難準確把握合法和違法的界限,而且有些政策規定存在一定的缺陷,企業在這些方面等到稅務部門的指導和認可后,可以大大降低此類風險;三是利于充分了解主管稅務機關征管特點和具體要求。如果中小企業能充分了解主管稅務機關對企業稅收籌劃行為的具體要求,那么企業選定的稅收籌劃方案會更容易得到主管稅務機關的認可。尤其是對于一些新出臺的法律或者是界定比較模糊的規定,稅收籌劃人員對其準確把握具有一定的難度,一定要通過與稅務機關的溝通了解稅務機關對于稅法上比較模糊規定的解釋。因此,中小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的時候,一定要多向稅務機關人員學習請教,把握稅收籌劃的度,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
(作者單位為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薛剛.稅收籌劃方案的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J].財政監督,2010(4).
[2] 楊華.企業有效稅務籌劃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