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明瑞
【摘要】在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與理論的統一,科學評價學生和讓學生主動探索尋找答案。
【關鍵詞】研究性? 實踐? 理論? 評價?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49-01
研究性學習是指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現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再此作一簡述。
一、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統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在學習面積時,除了書上的例子,我是這樣舉實例,今天我們來算算我們教室的面積有多大?我給學生提供了教室的長與寬的數據。算完教室的面積之后,我又立即讓學生自己用尺子測量自己的課桌,來算算課桌的面積。在學習完本節知識點后,為了鞏固知識,今天的家庭作業就是回家測量一下你家里房子的面積有多大。這樣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也感到是一件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偉大的數學家希爾伯特說:“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或終止。……數學研究也需要自己的問題,正是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研究者鍛煉其鋼鐵意志,發現新方法和新觀點,達到更為廣闊和自由的境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就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前面說到家庭作業是回家測量家里的面積有多大,看起來是個小事,遠遠比在教室測量教室的面積或課桌的面積要復雜得多。在家里面,畢竟包括客廳面積、臥室面積、廚房、廁所等面積,所有的面積加起來才等于房子的面積,在測量的過程中,每間房可能存在不是正宗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這給小學生在測量上就增加了難度。但是通過這個家庭作業來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通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只有有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才能改變以往數學學習枯燥的定勢,使數學生動化、生活化。
二、注重評價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傳統的數學評價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評價,只關注這個學生的期中、期末分數。從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結果比什么都重要。老師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課堂上不僅是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中等生、尤其是差生更要重點關注,畢竟一個班級中,特別優秀的學生是少數。多關心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班上學生相互之間探索、互助、交流。要讓老師和優秀的學生帶動后進生。讓學生在合作中解決難題,使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在研究學習中如何提問,如何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如何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可能做得不夠完美,只要通過學習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不管結果是否正確,我們首先應給予積極肯定的形成性評價。這樣長期下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得到的答案是他們自己研究的結果,老師要尊重其結論,不能妄自評論,可以讓學生評價學生的答案,可以小組互評等。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尋找結論
現在的學生最喜歡活動,最喜歡老師叫他們的自己動手操作。雖然學生年齡較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見解。也想在探索中尋找答案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和策略。比如可以讓孩子們計算這樣一道題:甲乙兩位學生原計劃每天自學的時間相同,若甲每天增加半小時,乙每天減少半小時,則乙六天的自學時間相當于甲一天的自學時間,問甲乙原計劃各自學多少分鐘?這樣的數學題,就讓給學生自己親手探索、研究,從探索研究中去尋找答案,畢竟這道題一眼是看不出答案的。只有通過在草稿本上仔細的研究才能尋找答案。數學教學不是單一地得到結果,而是注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將零散的數學知識梳理成清晰有條理的數學知識結構。研究性學習常常就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全員參與學習探究的全過程,有益于探究的開展和學生特長的發揮,更有益于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的養成,有益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陳述己見、達成共識、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