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文
摘要:高校實驗室是高校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結構,實驗室安全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雖然目前高校已經將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上了日程,但近幾年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仍然存在著較多隱患。從安全培訓、管理制度及環保三方面分析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問題,提出以人為本、強化實驗室規章、加化環保觀念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意見,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實驗室 信息化 安全管理 環保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2—0208—02
實驗室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作用;同時也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基地。保障實驗室的安全運行,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基本條件。[1]高校科研實驗室在高校科研事業發展和教學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頻發的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教育部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學校和社會的安全穩定。
一、高校實驗室日常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
目前,多數高校將實驗室安全提上日程,但在實際運行時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1.安全培訓效果差
對實驗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是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這種培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起實驗人員對安全問題的重視。但這種安全培訓周期長,不分級別,培訓對象僅針對剛入實驗室的人員,且培訓內容較為簡單,多重復,不能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這種培訓方式不足以解決實驗室潛在的安全問題,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特殊問題,特定儀器的注意事項問題往往不能全面解決。
2.管理制度執行不力
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是實驗室安全、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2]目前,高校實驗室都制定了相應的實驗室管理制度,但部分實驗室由于建設時間較久,實驗室場地不利于管理,缺乏科學規范,實驗室管理隊伍人員缺乏,學校不重視等原因,使得實驗室管理制度沒有切實有力地執行,導致實驗室管理松散,在實驗室運行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3.環保觀念有待提高
高校實驗室環保安全管理工作,在高校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指引了高校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新方向,不僅能有力推動高校高質量、持續性的發展,也是建設先進科研平臺和一流學科的重要前提。[3]雖然各級單位在實驗室安全檢查中都體現了環保的概念,但大多實驗室工作及管理人員對環保概念較為薄弱。如何做到實驗室安全、有效、綠色運行,重點在于實驗室日常的維護及實施,實驗人員環保素質的提高及環保理念的確立。
二、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途徑
高校實驗室安全運行必須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
1.以人為本
實驗室安全事故中,人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98%以上,實驗室的管理是針對實驗室的人、財、物的管理,其核心是針對人的管理。[4]學校應該提高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確立專業的實驗室管理崗位,同時多提供實驗室管理人員培訓交流的機會,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實驗室還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實驗室安全教育可根據具體情況開展,選擇合適的主題和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根據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工作時間進行分類、分級教育。大型儀器首次使用前,對特定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同時可根據學校及實驗室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式,專題講座,開設選修課等,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對于安全教育的效果,可采取現場問答、問卷調查、安全知識答題等方式來檢測。
2.強化實驗室規則
實驗室規則要適應實際情況,要有針對性。實驗室管理者要對所有進入實驗室工作的人員明確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讓所有人對實驗室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管理辦法做到心中有數。管理人員可以定時定期對實驗室運行狀態、儀器使用情況進行巡查,并隨時對實驗室安全運行情況進行抽查;對不符合規章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嚴肅處理,做到實驗規章管理制度伴隨實驗室人員整個實驗過程。
3.加強環保意識
任何工作都離不開人的參與,開展實驗室環保工作,首先要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心中樹立牢固的環保理念,強化實驗人員對環保行動的落實,并建立相關的檢查監督機制。目前,西方國家在實驗室環保教育工作執行得較好,我們在學習其先進的環保教育理念的同時,也要根據學校及實驗室情況,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實驗室環保制度,做到環保工作貫穿于整個實驗過程,滲透到每個實驗細節。高校實驗室是高校教育和教學的重要場地,只有充分認識安全和環保問題,才能防微杜漸,保證實驗室安全運行。[5]
4.信息化管理
傳統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已落伍,信息化建設是高校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必然選擇。[6]實驗室安全管理過程中應注重使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化手段,可建立實驗室公眾平臺,將實驗室安全管理內容、實驗室規章制度、安全衛生抽查結果上傳,供實驗室參與人員隨時查閱;同時運用互聯網實現實驗室安全培訓多元形式,將培訓內容上傳,同時配有相應的考試系統。運用互聯網等適應高校實驗流動性較大的管理方式,直接通知及響應安全情況。
三、結語
實驗室是高校實力的一面旗幟。高校實驗室不僅能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也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孵化的重要平臺。保障實驗室的安全運行,一方面可以展現高校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辦學條件,同時也是高校辦學特色和水平的標志。[6]因此,需要一個多方聯動、共同協調的長期工程來推進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高校實驗室應該提高認識、更新理念,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立足于實驗室實情,保證實驗室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郭紀元.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3):38-39.
[2]葉秀芳,陳東初,胡曉洪,等.中澳高校研究型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對比與啟示[J].廣州化工,2108,46(18):152-153.
[3]張羽,趙靚.高校實驗室環保安全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28(3):76-77.
[4]孫杰,等.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263(7):257-260+264.
[5]余觀夏,吳林根.淺析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9):296-300.
[6]王杰.防范為本落實為要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8):260-263.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