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
摘要:楊靖宇是抗日民族英雄,是東北抗日聯軍著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他創作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成為東北抗日時期流傳最廣的歌曲之一,吹響了世界各國人民打擊外國侵略者的號角,對于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軍歌精神像一面旗幟飄揚在后人的前進道路上,楊靖宇將軍是值得人們永遠懷念的抗日英雄,抗聯軍歌在當今社會中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值得關注研究。
關鍵詞:楊靖宇 抗聯軍歌 民族英雄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2—0232—02
楊靖宇是中國抗日民族英雄,是東北抗日聯軍著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由他創作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在當時的抗聯將士中廣泛流傳,楊靖宇創作的這首軍歌,生動而莊嚴地宣告了抗聯第一路軍的性質、宗旨及對廣大官兵的要求號召。這首軍歌既充分表達了抗聯第一路軍全體指戰員的心聲,鼓舞著廣大官兵、民眾把部隊建成克敵制勝的革命鐵軍,也充分表達了廣大官兵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大振了軍威,有力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流傳了半個世紀的軍歌,至今后人記憶猶新,現仍有不少抗聯老兵還在傳唱。楊靖宇將軍的革命精神與他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像一面旗幟飄揚在后人的前進道路上,至今仍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抗聯軍歌的誕生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曾化名張貫一,原籍河南省泌陽縣羅灣村,世代窮苦。以后,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全家人背井離鄉,逃荒要飯來到李灣村定居。此時,楊靖宇7歲,媽媽送他進本村的一所私塾讀書。楊靖宇入學后,學習勤奮,讀書刻苦。191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確山縣高等小學。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有了愛恨分明意識的他親眼目睹了“烽火連天”,百姓無家可歸的慘景,“若是戰爭長此不息”則中國土崩瓦解之禍就不遠了。1925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楊靖宇積極參加了支持上海工人、學生的斗爭。經過“五卅”愛國運動的洗禮,思想覺悟不斷提高,他積極參加進步組織青年協社活動,參加革命斗爭。1928年后黨派他到東北。“九一八”事變后他被任命為全滿反日會黨團書記和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區委書記。從那時起,他就領導革命文藝工作者如金劍嘯、羅峰等人,團結愛國進步的左翼文化人士,積極開展革命文藝斗爭。當時,在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下,數千萬東北同胞長期受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整個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的危機。目睹此情此景,中共“南滿”組織決定,建立中共“南滿”特委,加強對各“南滿”地區地方以及部隊黨部組織的領導,為壯大抗日武裝,牢固占領抗日根據地,決定成立“南滿”特區人民革命政府籌備委員會,建立15個鄉政府、56個區政府、1個縣政府;在“全滿”地區掀起抗日斗爭的高潮,開展對抗日根據地的建設,鼓舞更多的百姓踴躍地投身到偉大的抗戰斗爭中來。東北同胞們決心:我們一致擁護黨的領導,堅決抗日,聯合起來,槍口對外。
因此,楊靖宇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發展得更加迅速,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東北革命軍第一軍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擔任軍長兼政委,接受黨的任務,重建抗日游擊隊。楊靖宇在“南滿”戰斗近四年。帶領一路軍這樣一支抗日勁旅,他異常興奮,充滿勝利信心。為了啟發、開導、教育戰士,鼓舞全體東北抗日聯軍的士氣,激發其斗志,使其更好地團結起來戰斗,他奮筆創作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
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殺敵繳械聲,
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
官長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
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起,
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
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
解放亡國奴的牛馬生活!
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
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
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爭,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
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激昂的軍歌,生動而莊嚴地宣告了抗聯第一路軍的性質、宗旨及對官兵的要求與號召,充分表達了抗聯第一路軍指戰員的心聲,滿懷激情的文字,記下了民族抗日勇士的事跡,教育和鼓舞著廣大官兵、民眾一定要把抗日隊伍建成一支克敵制勝的革命鐵軍,在反日戰爭中奮勇殺敵。
二、抗聯軍歌是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斗號角
抗戰時期,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對全國的抗戰起著積極的配合作用。抗聯軍歌融入廣大官兵的思想中,也融入了官兵戰斗的品格。
抗聯戰士在軍歌的激勵下,活躍在白山黑水間,奮戰在東北遼闊的土地上。抗聯第一路軍成立以后,楊靖宇主持召開黨委會議,研究作戰方針,采取“走”和“拖”的戰術,避開敵人的鋒芒,和敵人周旋,消耗敵軍的力量,伺機將其殲滅;要軍民團結,齊心合力,把日本強盜從中國領土上趕出去。
三、抗聯軍歌的歷史作用和歷史意義
1.楊靖宇的抗聯軍歌回味無窮
楊靖宇的抗聯軍歌在當今的年代仍值得回味。在楊靖宇抗戰軍歌的影響下,全體官兵在艱難的斗爭中成長起來,在日偽的高壓統治下壯大起來,完成民族解放的革命任務。抗日軍歌振奮軍心,鼓舞士氣,增強了全體官兵的抗日必勝信念,有力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在抗日斗爭中,軍歌增強民族凝聚力,提升了民族的戰斗力,是時代的最強音;傳播了黨的抗日政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時至今天,抗日精神還被后人們想起,軍歌仍然回蕩在人們的心里,后輩人應該永遠傳唱,使楊靖宇將軍的革命精神傳下去。他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像燈塔一樣照亮了后人的前進道路。抗日軍歌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得益于人民軍隊本身具有的英雄氣概,同時也離不開偉大祖國和人民心愿。
抗日英雄楊靖宇烈士犧牲時年僅35歲。“他短暫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光榮燦爛的一生,他對黨對人民對中華民族無限的忠誠,對抗日的革命事業堅強不屈,信心滿滿,表現了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和對抗日必勝的信念,是值得后輩人永遠懷念的。”[1]
2.重讀抗聯軍歌的現實意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作為世界反法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抗日官兵在這場戰爭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是載譽千秋的歷史功績。
今天作為一名愛國的公民、一個普通的百姓,我們都應該記住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中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這充分體現了抗日官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革命、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帝國義侵略中國的狂妄野心和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抗聯英雄楊靖宇是共產黨員和青年后輩的榜樣,一個忠貞的共產黨員、民族革命戰士,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鮮血,革命意志不動搖;也重新定位了中國抗日官兵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其堅強的革命信念,表現了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錚錚鐵骨和高尚情操。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途,中國人民也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國人民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重大勝利將永載中華民族歷史史冊,永載人類和平史冊。
隨著歷史的漸遠,現實生活的安適,人們對軍歌的欣賞品味也發生了變化,但這是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將永遠激發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以史為鑒,我們才能更深刻地解讀抗聯軍歌的精神及其歷史作用,我們才能銘記過去,并堅定地走向光輝而美好的未來。
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東北人民的光榮。楊靖宇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將永遠為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所懷念、所敬仰。中國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永垂不朽!
參考文獻:
[1]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5:11.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