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
【摘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更多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對當下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在了解教學問題和學生學習問題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導和鼓勵學生不斷深入、逐次遞進的進行語文的思考和學習。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有“語文味”的教學情境的意義,然后進一步分析了在小學語文中創設有“語文味”的教學情境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創設? “語文味”? 情境?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79-01
在開展當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語文味”的教學情境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在掌握該教學方法的優勢和特點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對當下的語文課堂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整合。另外,教師還必須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巧妙利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然后,再根據實際課程教學要求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的角度來進行學習和思考。這樣才能使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能夠得到跨越性的提升。
1.在小學語文中創設有“語文味”的教學情境的意義
教育情境依托于先進的互聯網絡和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直觀、生動、高效、快捷的教學優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各階段學生學習需求對當時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利用教學情境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具有“語文味”的教學情境,則必須要返璞歸真的思想作為指導,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和主題,科學合理的進行實際的教學情景方案的設計,利用各種有效的渠道和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智慧、思想境界。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反饋信息對教學形式進行有相關的調整,有效的在情景當中融入一些自身的經驗或情感,以此來感染和熏陶學生。在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內容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情感和文化素質。此外,教師還必須要全面加強師生雙向交流,利用各種形式和渠道了解學生,結合階段性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深入引導和教育,鼓勵學生不斷的進行語文問題的思考和分析。這樣才能夠在提升學生語文基礎的情況下,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2.在小學語文中創設有“語文味”的教學情境的有效措施
2.1 在語文教學當中創設生活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涉及內容相對較多,除了大部分的語文基礎知識之外,還包括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存在密切聯系的內容。因此,在構建教學情境時,教師需要充分的考慮社會因素和區域因素,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充分的發掘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元素和內容,將其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構建生活化教學情景,并提出一些具有教育性和思考性的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探究和討論。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傳統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對學生思維的禁錮,同時還能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當中的“語文味”。
例如,在進行“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動畫短片《我要的是葫蘆》,引導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觀看,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故事大意。然后,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展示葫蘆的生長過程,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當中了解到的與活動有關的物品,如,葫蘆絲、葫蘆酒壺、葫蘆工藝品等。然后,進一步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的閱讀,引導學生思考“葫蘆開始是怎樣的?”、“葫蘆山出現了蚜蟲,主人是怎么做的?”、“文中的那個人最后得到的葫蘆了嗎?為什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思考。在學生掌握該部分知識之后,教師在進一步的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內涵。
2.2 在語文教學當中創設情感教學情境
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語言十分的優美,詞句進行多樣化的組合能夠表達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而在具體學習過程當中,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往往很難全面深刻的了解枯燥乏味的文字。因此,教師就可以收集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音樂等多樣化元素,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為學生課程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環境下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巧妙的利用視聽體驗來全面激活學生的語文情感,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內涵和“語文味”。
例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與圓明園的毀滅有關的視頻,向學生展示毀滅之前的圓明園毀滅后的圓明園的三維立體對比圖,引導學生詳細的進行觀看和分析,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后,教師再結合視頻內容提出問題:“文中講的什么故事?”、“圓明園是怎么樣的?”、“圓明園為何會毀滅?”,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內容會造成他回答上面的問題。在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后,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相關資料,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來對圓明園的毀滅這一事件進行分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作者這文章所傳達出的對侵略者蠻橫行為的無比仇恨,以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責任感。
2.3 在語文教學當中創設實踐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但想要提升每一個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還必須要在課堂上多增加一些交流互動環節,利用實踐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思考和探究。在這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和共性,巧妙地根據學生的層次來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并根據學生語文水平的增長情況來對實踐情境進行相應的調整。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充分的了解班級當中學生的層次,然后,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科學的將6~8個層次不同或者相同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個語文合作學習小組,結合教學情境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環節可以設置比賽、游戲、辯論賽等的實踐教學情境,引導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另外,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征,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并根據故事的發展在相關的場景下進行表演。這樣不僅能夠全面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同時也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聰明才智。從而全面凸顯課程教學當中的“語文味”。
結束語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的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充分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對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案進行創新和調整。首先,教師需要重點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綜合水平等多方面情況,科學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并對語文教學難度進行有效的調整。然后,再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情感情境、實踐情境,結合實際教學目標提出思考他的問題,并對個體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引導。這樣才能為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創設有“語文味”的教學情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慧.如何讓語文教學更有“語文味”[J].情感讀本,2018(26):81.
[2]朱葉紅.巧設富有“語文味”的情境導入[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10):43-44.
[3]張英儀.創設情境使研讀語言充滿語文味[J].讀與寫,2017(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