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溫麗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71)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正式拉開了序幕[1]。新建本科院校包括民辦高校是這次轉型發展的重點。這些高校在轉型發展背景下,需面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設置或者調整學科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面對新形勢、 新目標,民辦高校必須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尤其需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系統化、特色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包括四個方面:職業基礎能力、職業專業能力、職業綜合能力、職業創新創業能力,從而完成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之路,形成品牌特色。
面對轉型發展的新形勢,民辦高校的教學與地方經濟發展,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實踐教學體系不夠科學、 豐富和實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目標定位設置不明確,人才培養能力不強;二是課程設置松散且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許多實踐環節依附于理論課程,不具有獨立性,尤其是綜合性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訓不深入,即使單獨設置了相關的綜合性實踐實訓,也缺乏總體設計,未能更好地打通各學科、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缺乏系統性;三是模式單一,未形成規模和特色;四是具備實踐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專兼職實踐教師嚴重不足;五是資金投入不足,基地數量和學生實踐平臺不足,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不夠深入;六是對實踐教學的開展和評價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等。基于以上的原因,現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民辦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對現行的實踐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進行革新,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狹義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活動的各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包括實踐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管理和質量保障等要素[2]。民辦高校要實現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建立具有系統性、創新性、 特色性、 實用性的由多元素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在這方面河北傳媒學院進行了有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河北傳媒學院作為河北省創辦較早的一所民辦藝術類高校,一直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經濟文化建設為己任,堅定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深入推進以適應轉型發展為要求的教育教學改革,強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積極融入文化及相關產業,錘煉服務社會的本領,提升學校育人質量,逐步形成“學、練、干、創” 一條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在“學練”環節,通過課程實踐環節的鍛煉具備了新聞從業者所必備的采寫、編輯、演播等技藝和技能;在“干”的環節,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引進,讓學生參與河北廣播電視臺的節目錄制,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在“創”的階段,讓學生放開手腳,施展才能,“讓聲音變成產品”,使學生介入媒體產業鏈的創新和創業。由此可見,這種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下,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實踐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人才培養的質量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高校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有特色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優劣,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大部分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無外乎設置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實踐類課程環節幾類課程,前三類課程均大同小異,但實踐類課程或者穿插在前三類課程內外的實踐環節,便千人千面,這一類課程最能體現一個高校的辦學特色,也更能培養具有各項專業能力的人才,提高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河北傳媒學院在課程建設中為了進一步凸顯專業特色,構建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有社會實踐,包括:軍訓教育、小學期實習實訓、寒暑假實習、畢業實習等;課程實踐,包括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單獨設置的實訓課程等;專業實踐,包括專業實訓、畢業設計等;綜合實訓,包括多專業聯合實訓、舞臺聯合演出等;創新創業素質實踐,包括各類參賽、孵化各類創業項目等。這套實踐教學體系又要求每個專業在某個環節上凸顯專業優勢和特色,形成品牌,擴大影響力。如:影視藝術學院每年小學期組織的千人綜合實訓,涉及多個專業師生之間的融合,更能體現專業群的優勢特色。又如:舞蹈藝術學院專業實訓課程,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的演出中,如:2018年河北第三屆旅發大會開幕式《木蘭秋狝》的演出活動等,這種專業實訓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演出能力,打通了第一和第二課堂的知識鏈接,增加了社會影響力,并且有些參賽項目可直接轉換為科研成果,可謂一舉多得。
師資力量的建設一直是困擾民辦高校的一個問題,尤其是有業界背景的實踐教學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影響了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所以,民辦高校必須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育。河北傳媒學院把對“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建設作為關鍵環節來抓,制定了《河北傳媒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管理辦法》等制度,鼓勵和規范“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建設工作,同時,加大有行業背景教師的引進力度。通過內培外引、落實優惠政策等制度,提高了這類教師的數量,截至目前,全校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占50%以上,較好滿足了各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
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民辦高校必須以“產教融合為抓手,探索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才能建立“專業與產業融合、課堂與舞臺融合、教學與創作融合”的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企業、學校、學生共贏的局面。我校旨在建立于行業、企業實質性合作關系,以實現深度校企融合為抓手,在校企合作中,各二級學院根據自身實際和專業特點,摸索出多種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學生就業合作模式、共建教學科研基地合作模式、校企聯合開展項目創作模式、合作共建專業模式。如:表演藝術學院與精英劇場合作,在成功推出兒童話劇《小兵張嘎》獲得巨大成功,又制作了《因味愛所以愛》《幸福國際莊》等多部新作,演出后均在社會上獲得好評。這些模式,適應了校企合作要求,拓寬了合作辦學路子,提高了轉型發展質量。
民辦高校的學費收入應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校企共育、產教融合之路需要高校“以學生為主體,加大實踐教學資金投入”,尤其是實踐教學設備、校內實訓室、校外基地等方面。我校注重加強校內實踐資源硬件建設,建有1200m2演播廳、混錄棚、標放廳、虛擬導播室、達·芬奇調色室、大小劇場等125 個實驗實訓室,另外,學校還建有4000m2的文化創意產業園、31 個專家工作室,106 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其中,北京星光拓誠投資有限公司、河北電視臺為省級實踐教學示范基地。我們圍繞“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踐基地—專家工作室—產業園區—社會舞臺”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挖掘資源,打造平臺,發揮功能,使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上了一個平臺,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民辦高校要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保證實踐教學各環節的開展,必須設立相應的“實踐教學管理機構、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評價體系等”[3]。我校教務處有專門的實踐教學管理科、實驗室管理中心,各二級學院有專門的實驗室管理人員,對本單位的實踐教學及設備、平臺、工作室等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同時,由督導辦牽頭、聯合教務處、評估建設中心、二級學院等部門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標準,并對二級學院實踐教學的組織進行有效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實時調整,形成一個動態的實踐教學管理評價體系,以便指導全校的實踐教學工作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高校的實踐教學是一個由多元素構成的動態化、系統化的體系,民辦高校在轉型發展背景下,要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立足本校實際,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校企共育為基礎,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有助于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4]。”河北傳媒學院按照轉型發展要求,把培養有良知、守道義、重文化、強技藝、善創新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根本目標,不斷推進專業與產業融合、 課堂與舞臺融合、教學與創作融合,形成“把學生推到舞臺上,把舞臺搭在社會上”的辦學特色。我們作為民辦藝術高校的領軍者,在探索民辦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之路上將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