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升 陳寶文 諸振家
摘 要:本文以高職院?!禞ava Web應用開發》教學為例,首先分析當前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基于分層迭代理念的課程教學模式,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在同一維度達成各自技能的分段錘煉和穩步提升。分層教學立足學生知識能力差異化的現實,力求因材施教。迭代式教學則針對Java Web開發技術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特點,首先對其進行綜合分解,形成有梯度的、遞進的核心知識模塊,然后依次基于這些模塊重復完成同一典型載體項目的開發與優化,實現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遞進式上升。
關鍵詞:Java Web 分層教學法 迭代教學法
課 題: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課題《基于“互聯網+”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編號ybzz17020。
《Java Web應用開發》是高職院校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同時包括前后端開發,是基于Java、數據庫和網頁設計之上的頂端課程。Java Web應用開發課程的定位是培養學生在動態網站、企業信息系統等方面的應用開發和崗位職業能力,以面向廣闊的就業市場。
然而,Java Web應用開發課程的教學成效并不理想,雖然各相關高職院校都在Java Web開發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事實上,多數畢業生在Java Web開發方面的職業能力仍有相當的欠缺,無法達到企業的崗位要求。為了應聘Java Web開發方面的工作,很多畢業生甚至去一些培訓機構重新學習Java Web技術。
出現這種困境,有Java Web技術復雜性以及學生基礎薄弱等因素,但課程教學自身存在的問題更多。對此,相關院校開展了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筆者所在學校有六個專業開設了Java Web應用開發課程,雖培養側重點不同,但均為主干課程。在筆者所任教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Java Web已有數年的教學積累。在歷經廣東省重點專業和國家高職骨干校建設后,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繼續迎來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實施了廣泛的教學改革。
在Web核心課程組內,筆者根據前期積累的教學經驗,結合對當前主要問題的分析,提出一種基于分層迭代理念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該模式是一個深度整合的有機系統,注重分層培養、分段錘煉、項目引領、迭代遞進,可靈活對接小班制、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分層迭代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在當前學分制改革和學生彈性個性化培養的大背景下,該模式對其他高職課程的教學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和啟迪性。
一、課程問題分析
1.課程內涵不明,缺失系統性
不少高職院校沒有明確課程內涵,忽視了課程所涉及的眾多知識模塊間的內在聯系,造成“教學不足”與“教學過度”并存,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出現缺陷。
一方面,在Java、數據庫和網頁設計的基礎上,很多學校前期開設一門《JSP程序設計》,中后期開設一門諸如小型Web項目開發實戰、輕量級J2EE開發等課程。這些課程在內容上多有重復,而在層次上又有所割裂,沒有形成有機結合和依次遞進的課程體系。
另一方面,課程教學側重于簡單的JSP+Java Bean+Servlet開發技術,而對于就業市場主流的Java Web框架技術如Struts+Spring+Hibernate、SpringMVC+Spring+MyBatis等教學不足。
作為軟件技術專業的頂端課程,《Java Web應用開發》內在的知識點眾多且較為復雜,不能簡單地視其為一門單一課程,而是要明確其內涵,并站在全局的高度將相關核心內容模塊進行有機統一,形成依次遞進的層次化系統性課程體系。
2.教學一刀切,忽視學生知識能力的個性化差異
因材施教是符合教學規律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原則,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不足。
雖然因材施教概念廣為熟知,但在高職的教學中很少有教師將其付諸有效實施,至多因競賽等需求而為極少數優秀學生“開小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人數眾多,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缺少因材施教的機制和有效執行方法。
當前,教學一刀切嚴重制約了高職的人才培養成效,造成的結果是基礎薄弱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中途放棄,而能力較強的學生又未能得到深入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課程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盡力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3.實踐教學薄弱,崗位職業能力培養不足
Java Web應用開發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職業性明顯。因此,教師既要確保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適應就業崗位需求,同時又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一些高職院校在編制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前沒充分調研市場,對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認識不到位,造成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一些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性,沿襲了傳統的普通高校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職業能力的培養。
此外,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項目案例陳舊等也導致學生的應用開發能力薄弱,達不到就業市場的需求。
二、分層迭代式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能力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類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的目標是惠及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在高職教學中引起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迭代”原本是數學計算中的一個概念,是指重復反饋計算的活動,通常是為了逐漸逼近所需要的數值(目標值)。把一個給定的初始值(輸入值)帶入某個公式(程序)進行計算,得到計算結果(輸出值),再把計算結果作為初始值帶入公式(程序)進行計算,每一次對計算過程的重復稱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每經過一次迭代,就會距離需要的目標值更近一步,經過若干次迭代,即可得到和目標值非常接近的結果,甚至就是目標值。
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把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某個新知識看作初始值(輸入值),把按照一定方法模式組織的教學過程看作“迭代”,那么學生掌握的新知識就是迭代的結果值(輸出值)。因此,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提升可以視為多次“迭代”的結果。
針對傳統教學法的不足,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分層的優勢,利用“迭代”和課程的特點,我們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改革方案,稱之為基于分層迭代理念的教學新模式,即把不同學生的當前知識技能作為初始值輸入一套建立的教學迭代程序中,經過多次迭代后,學生的知識技能(輸出值)即可達到或者非常接近教學目標。
分層迭代教學模式是諸多教學要素共同組成的一個有機系統,其構建過程分為七個環節,依次為確立教學內容、搭建課程體系、設計項目案例、劃分學生層次、制定教學目標、設置迭代程序、建立分層迭代模式。
1.確立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內容、梳理核心知識模塊是實施教學的首要任務,關系到教學設計、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等。
教學內容的確立需要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充分的調研,包括市場研究、行企調查、畢業生追蹤和同行交流等,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典型性和針對性。
先進性是指在當前知識加速更新的時代,教學內容要緊密圍繞區域產業行業的需求和發展,面向就業崗位。典型性是指在復雜繁多的技術內容中選擇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知識點。針對性是要求教學內容要適應高職學生的特點,不宜過難、過深。
2.搭建課程體系
《Java Web應用開發》作為頂端課程,涉及的知識點復雜繁多,因此多數學校都將其分解為從JSP基礎到包含各種框架開發的若干門子課程。這些課程之間的耦合松散,內容重疊較多,各自定位不清晰。
因此,要基于已確立的教學內容、深度整合各典型知識點,有機形成若干核心內容模塊,并根據這些模塊搭建一條系統性的、層梯度的課程主線。課程主線可視為邏輯上的課程體系,而各核心模塊可視為若干個子課程。各核心模塊要求內涵明晰、銜接緊密、依次遞進。
3.設計項目案例
基于各核心內容模塊、校企合作設計典型項目案例,實施“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方式。
Java Web開發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一個項目可以用最基本的JSJ技術實現,也可以通過高級的框架技術如Struts2、SSH和SSM等實現。因此,從任務目標來看,只需設計一個項目即可,比如以建立一個“在線商城系統”為目標。
另一方面,該系統又要求分別采用JSJ、Struts2、SSH和SSM等由簡單到復雜的框架技術實現,即一個項目多個版本。
此外,為提升學生的綜合開發能力,在這些后端框架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主流前端框架如JQuery+Bootstrap,以應對職業崗位對前后端開發的雙重能力要求。
綜上所述,設計一個單目標、多版本的典型項目,分別把課程主線上5個內容模塊JSJ、Struts2、SSH、SSM和SSMJB的核心知識要點嵌入5個版本之中,每個版本的完成又可以分解為多個子任務。這樣通過一個個任務完成,穩步提升學生的開發技能。
4.劃分學生層次
劃分學生層次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關于層次的劃分,我們提出基于學習過程自適應的劃分方法,即在教學之初不進行學生層次劃分,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能力和項目完成進度來實現自動分層。所有學生都是沿著同一課程主線從同一起點出發,知識能力的差異必然會體現在學習過程中,以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度量標準,自然就實現了層次劃分。
此外,學生的層次不是固定的。根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可以實現自身所屬層次的雙向動態遷移,即個人所屬層次可能提升也有可能下移。相對于傳統的先驗劃分,自適應劃分靈活且易操作。至于劃分多少個層次,則根據教師自身情況決定,建議劃分2到3個層次為宜。
5.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主線、結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制定靈活的教學目標。學生知識能力的差異決定了不宜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但同時也不宜針對每個層次學生固定一個教學目標。
因此,教師可以制定一個目標范圍,即為教學目標設置下限和上限。目標下限由最基本的崗位職業能力決定,即最低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具備初級的Java Web應用開發技能。目標上限則綜合考慮部分優秀學生的學習能力、課程總課時和任課教師情況等。建議教學目標下限對應完成SSH模塊學習,上限則對應完成SSMJB模塊的學習,達到可進行前后臺綜合開發的水平。
6.設置迭代程序
在分層迭代教學模式中,迭代程序是指在教學周期內采用一定規則、組織形式、方法手段和考核評價的具體教學過程。
在迭代教學模式中,學生的當前知識技能和將要學習的內容模塊是迭代程序的輸入值,經過迭代程序運算后,學生得到的提升的知識技能便是迭代程序的輸出值。
在教學迭代程序中,綜合運用分層法、分組法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法實施教學,采用PCDA循環法管理教學過程,并利用靈活的過程性評價考核學生。教師多關注、多指導層次較低的學生,并充分挖掘小組間、小組內的互助機制,利用學生自身的力量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效率。教師還要善于激勵,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7.建立分層迭代教學模式
在前六個環節的基石之上建立課程的分層迭代教學模式。在分層迭代教學模式中,一次次迭代教學的成果就是不斷完善的項目和穩步提升的開發技能。每一次迭代教學的起始點(輸入),都是前一次迭代教學的結果(輸出)和新的知識模塊。
學生在同一維度下,即同時、同地、同師、同內容起點,以項目的開發和完善為階段目標,進行迭代學習。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導致學習進度出現差異,因此逐漸進入分層教學。
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范圍,迭代教學至少進行3次,而最多可達5次(分別對應迭代的第三和第五階段),即在整個課程教學期內,所有的學生至少要掌握SSH框架技術、完成項目的標準版本、達到基本應用開發能力,而優秀的學生則可以掌握SSMJB前后端開發技術,達到綜合開發的水平。學生的層次數和教學目標范圍可根據學情分析、教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因素靈活設置。
在學分制和個性化彈性學制背景下,可設立相應的迭代終止結點,如提前完成迭代、達到培養目標即可獲得學分。
分層迭代教學模式有三條貫穿全程的發展路線,分別是“知識遞進路線”“項目完善路線”和“技能提升路線”?!爸R遞進路線”是精心定制的課程主線,“項目完善路線”是學生實現項目的從無到有,從初級版本到完善版本的實踐進階途徑,而“技能提升路線”則體現了學生在經歷一次次迭代學習后的技能逐步增強趨勢。
三、小結
在當前學分制改革和彈性化、個性化培養的大背景下,高職教育如何在紛繁的技術知識中提煉出核心內容,高效地教授給學生、轉化為他們的職業能力并惠及多數群體尤為重要。分層迭代教學模式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啟迪與解決思路。
分層迭代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分層培養、分段錘煉、項目引領、迭代遞進,由于教學本質上有很多是相通的,因此分層迭代教學模式完全可以為其他高職專業的教學所借鑒,具體的構建實施可參考本文提出的七個環節。
分層迭代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其實施前要做好保障措施,如搭建教學體系、編制教學內容與目標、制作教學資源等,在具體實施中則要注意相關教學組織、方法、管理與評價的綜合運用。
參考文獻:
[1]陳哲.基于工作過程的“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課程教學效果實證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35).
[2]王國春,李萬龍,彭馨儀等.技術遞進驅動教學法在Web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 2009(35).
[3]張雪松,朱作付,王鴻磊.高職軟件專業Java Web開發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4]王春模,周榮虎,張林龍.高職院校實施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 2016(4).
[5]吳光林,季翔,沈士德等.以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導向分層次培養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7).
[6]邵慶龍,葛李.高職高專工學結合分組分層教學法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9(29).
(作者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