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迅速發展,水稻的種植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傳統的水稻種植過程中,由于農民缺乏科學的管理和技術,再加上自然環境影響,如土地貧瘠、病蟲災害等現象,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要引導農民進行科學種田,實現水稻的高產,加強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工作投入,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水稻的總體產量。本文針對水稻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進行研究探討,為科學種植水稻提供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水稻自身的生長特點,并運用相對正確的種植技術,才能使水稻的產量得到提高。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更要適應生產規律,總結技術經驗,用理論聯系實際,最大程度上確保水稻的健康生長。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保證水稻的高產,增加農民的收入。
一、水稻種植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1.水稻的種子市場監管不嚴。眾所周知,不同的水稻種子,對于水稻高產的影響很大,品種優良的水稻種子,不僅能夠高產,還能抗旱、抗蟲。但是我國目前很多地區的水稻種子市場比較混亂,經常出現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很多不法商家用劣質水稻種子欺騙農戶,嚴重影響了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2.水稻的種植密度不準確。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大部分農戶不懂得對水稻種植的密度進行測量,這就會使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缺少一定的生長空間。如果農戶不能很好的對水稻的生長密度進行控制,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發育,從而水稻的產量也會變得越來越低。
3.缺少科學種植的意識。由于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水稻高頻的出現病、蟲、高溫、低溫、干旱、倒伏、澇等自然災害。大部分農民對水稻的種植觀念還是傳統的種植模式,對病蟲害的防治沒有采取具體的措施,使水稻在幼苗時期就出現根部腐爛或者壞死的情況。在天氣干旱時,沒有對水稻進行及時的澆灌,經常出現旱苗的現象,不僅給農民造成了經濟損失,也使我國水稻產業的發展滯后。
二、水稻高產栽培的主要方法
1.調整水稻的種植模式。在傳統的水稻種植技術中,一般都是采用同一類型的農作物在同一區域種植,如果長時間使用這樣種植模式,會導致水稻的產量下降。因為在同一區域長時間的種植水稻,會使土壤里的營養不斷流失,不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長。因此,農民應該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使用輪流耕種的方式,定期更換水稻的種植區域,這樣才能使土壤里有充足的營養,保證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2.進行科學化播種。在進行水稻種植時,用多種種植模式相結合。利用科學化的農業技術可培養出許多高質量的水稻,使水稻的種類變得越來越多。對于水稻品種的選擇對水稻繁榮產量有很大的影響,由于水稻的生長情況受不同區域的土壤濕度、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制約,水稻的質量也會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進行水稻的品種選擇時,農民應該注重水稻品種的純度,純度越高,水稻的產量就可能越高。
3.正確的進行施肥和澆灌。在水稻生長階段,合理的施肥灌溉是提高水稻生產產量的決定性因素。采取正確的方法對水稻進行施肥灌溉,能使土壤里的肥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水稻的主要營養來自于土壤,農民在進行施肥的過程中,要保證土壤里有充足的底肥。在水稻抽穗階段,還需要進行追肥,定期對水稻進行澆灌和除草,從而確保水稻的營養不流失、不缺水。
4.合理進行水稻插秧。插秧是水稻種植中的關鍵一步,確保稻苗插入土壤之中的深度,和稻苗之間的距離。插秧包括人工插秧和機械插秧兩種形式。相對而言,機械插秧的種植效率會更高一些。但是對水稻種植的地形要求會比較高,如果出現較大的起伏或者不規則的地形形狀,會影響插秧的效果。在插秧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秧苗是南北走向的,使秧苗根莖能夠更加健壯的生長,從而提高秧苗的成活率。
三、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病蟲害預防和監測工作。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預防工作時,應該通過對水稻害蟲的種類和水稻苗的品種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并結合地域特點和氣候變化,對水稻的害蟲做出監測。天星鄉國土面積3.9146萬hm2。平均海拔1329m,年平均氣溫16℃,年均降雨量1150mm,立體氣候明顯,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分布有:壩區、槽區、溫涼山區,適宜多種經營。有耕地面積1.07408萬hm2,其中:旱地面積1.01402萬hm2,水田面積600.6hm2。玉米是天星鄉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常年種植面積達2666.7hm2,主要分布在8個村委會107個村小組。為了做好水稻病蟲害,在水稻生長過程中,要展開全面的調查,根據預測的具體結果總結出病蟲害的影響范圍,并做出有效的警報和預防。
2.對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水稻出現立枯病主要是由于氣候的變化和溫差的變化及光照作用不足等。枯病會使水稻秧苗枯萎、根莖腐爛等問題,嚴重的話會導致水稻秧苗大量死亡。面對這種立枯病,農戶可以在水稻生長階段,在水稻的一葉一心和二葉一心期,配上pH值為4.5的酸水進行預防,一旦發現水稻秧苗出現這種情況的病害,要及時向稻苗里噴一些壯秧劑,以防水稻秧苗出現死亡。
3.對水稻瘟疫病的防治。水稻瘟疫病也叫作稻瘟病,主要是因為水稻在施肥中,加入了過量的氮肥,或者是由于對水稻的控水不正確,使水稻的質量降低,產量也大規模的減少,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一定要引起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盡早預防。農戶可以選擇利用藥物,再結合科學合理的栽植方式,來預防水稻的瘟疫病。要使用三環唑可濕性粉劑來浸泡水稻的種子,然后在堆悶半個小時以后,進行栽種,這樣能夠有效防止水稻瘟疫病的發生。
4.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紋枯病是水稻病蟲害中最為常見的病害之一,經常會發生在早稻中,會使水稻出現空殼、水稻的谷粒不飽滿等現象。對于紋枯病的防治,要以農業保護措施為主,農民要做好對水稻的澆灌和施肥工作,合理的施加一些氮肥和磷肥,確?;实某渥恪_€要注重對水稻的藥物防治治療,對規模面積比較大的稻田,可以使用井岡霉素粉劑來對水稻進行噴灑,但是一定要選擇晴天的時候來進行操作,保證藥效能夠得到充分吸收。
四、結語
水稻是我國糧食總體產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水稻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飲食生活,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求。由此可見,水稻對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關部門要提高對水稻種植的重視程度。要提高水稻的生產能力,就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薦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理,穩步提升水稻的產能,堅持實現水稻種植技術和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相結合,提升農業質量的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經濟。
參考文獻:
[1]王柳霞, 戴志春. 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要點探析[J]. 南方農機, 2017, 48(20):65-65.
[2]陳登科. 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要點[J]. 南方農業, 2017, 11(6):21-21.
[3]賈奎華, 韓志遠.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24):29-29.
[4]譚紹貴. 水稻種植田間管理與病蟲 害防治措施[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No.57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