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智剛
摘 要: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森林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逐漸成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森林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但是就目前而言,森林資源破壞和污染嚴重,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環境問題,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林業技術進行創新,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本文結合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現狀,對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措施進行了討論和闡述。
關鍵詞: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建設;保護
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存在著異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就整體面積來看,達到了世界第七,天然森林面積占據了森林總面積的70%左右,而人工林面積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最近幾年,伴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人工林種植面積呈現出了迅速增長的趨勢,做好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作用和功能,對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一、 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現狀
1.總量不足
總量不足是我國森林資源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森林覆蓋率偏低,二是資源分布不均衡,三是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分布不均
我國幅員遼闊,存在著復雜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的地域分布極度不均衡,影響了其整體功能的發揮。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森林面積占據了我國森林總面積的30%以上。相比較而言,西部地區的森林資源極度稀少,部分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甚至不足1%,導致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管理不善
一方面,森林結構不合理,在我國森林資源中,碳林以及防護林所占的比例偏小,特殊用途林同樣處于低迷狀態,一些生態環保觀念較差的地區還存在著砍伐幼林的情況,影響了森林后備資源;另一方面,缺乏對于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過度的砍伐使得其逐漸由原生林向著次生林轉變,破壞了原本完善的生態系統。另外,在林業生產中,經濟林的培養速度不高,質量也相對較差,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對于木材的實際需求,一些優良品種的木材仍以進口為主。
二、 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
在當前的形勢下,強化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建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一是能夠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森林可以說是蘊藏有無數寶藏的生物基因庫,維持著生物的多樣性。而人類活動必須建立在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之上,離開了這個基礎,一切也就無從談起。自古以來,經濟與生態的關系都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的發展能夠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但是如果一味發展經濟,則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仍然需要以經濟進行償還。相比較其他生態系統,森林系統更加復雜,更具多樣性,例如,在生態環境的調節方面,森林系統要遠遠超過草原,而在大氣污染以及輻射的控制方面,森林系統同樣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二是可以實現防洪抗旱,減緩土地荒漠化。在我國,洪災每年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直接間接受災人數達到數億,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與森林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方面,人類活動造成了森林系統的破壞,導致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護,無法實現對雨水的有效截留;另一方面,失去植被保護后,水流的沖刷帶來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不僅在河床、庫區淤積,加大了洪災的危害,而且會影響土地肥力,使得本就有限的土地資源進一步減少。
對此,應該強化對于森林資源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森林生態環境的完整性。
1.完善保護機制
想要對森林生態環境進行更好的保護,不僅需要設置專業的管理部門和管理隊伍,更需要對相應的保護機制進行健全和完善,通過法律手段,利用法律的強制力來形成約束。政府應該加快林政機構的建設工作,培養專業的林業技術人員,組成相應的稽查隊伍,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管理和巡邏,對于破壞森林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及時予以制止,情節惡劣的可以依法追究責任。另外,應該做好營林技術的持續創新,進一步提升林業管理水平,強化對于森林資源的監管,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提升森林資源的整體管理水平。
2.強化綜合治理
應該做好林區綜合治理工作,對于當前普遍存在著濫砍濫伐、毀林開荒以及占用林地的行為,必須堅決制止。例如,森林火災是對森林資源威脅最為巨大的因素,為了保證森林防火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消除火災隱患,需要進一步強化火災預警和應急機制,安排相應的無人機、巡查隊伍等,確保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火情并且進行控制,盡可能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又如,必須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通過物理措施、化學措施和生物措施相互結合的方式,實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構建起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體系。不僅如此,對于人工林,也可以通過營造混交林的方式,構建相對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提升森林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3.做好退耕還林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退耕還林工作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做好退耕還林工作,阻止水土流失的加劇,同時應該考慮退耕還林后農民的生活問題,構建完善的林業管理人員制度。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強化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為天然森林系統的恢復提供足夠的時間。應該做好森林周邊區域的管理維護,避免部分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破壞森林資源。
4.合理開采資源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開采時,應該堅持適度原則,在不影響森林整體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充分考慮森林的恢復能力和承受能力,及時做好新苗的栽植,實現森林采伐量與生長量的大致平衡,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應該緊跟社會發展需求,對林業增長方式進行轉變,實施科教興林戰略,對科研成果進行推廣,提升林業工程的技術含量以及工程效益,實現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當前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林業部門應該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做好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思忠,王會,陳開偉.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探討[J].綠色科技,2013,(12):109-110.
[2]侯莉.淺論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J].生物技術世界,2015,(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