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13-01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應在教學目標、內容、方式和評價等方面,實現對學生文化底蘊、身心健康和責任擔當的培養,并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操作路徑。在新時代背景下,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升的中小學書法教育,通過以下三點為抓手,不斷完善學科體系。
1.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發展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學法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基礎教育各個學科進行教學改革的指導和依據。在其他學科的教育學研究不斷完善、突飛猛進發展的情況下,書法課作為一個“新”的學科出現在基礎教育階段,實行時間較短,因此尚未有系統、成熟的教學法,基本還停留在結構松散、教學觀念不清晰的狀態中。自《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以及多個版本的書法教材的審定,都為中小學書法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保障。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
用科學的方法落實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教育學理論基礎上,綜合書法學科自身文化性、藝術性等特點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教學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避免三種教學法方式:應試教育、技法培訓、純粹的藝術欣賞。
應試教育是體制內教學普遍存在的教學傾向,特別是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時期尤為明顯,而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發展,勢必也會面對類似的困境。因此,明確書法課是要培養適合學生終身發展而需要的核心素養而教,不是為了某一個學期或階段的成績而教。這一點,可以通過評價體系的指定而進行引導(下一小節還將談及)。
書法容易落入到單一技能培訓的方式中。在歷史上,書法常常被視為一門實用的技能,人們往往為了仕途、晉升而追求書寫技能的提升。但是,即便是在古代,書法技能也需要和學識相互配合,才能實現仕途晉升的目標。而在當代基礎教育環境中,學科細分之下,單一教學體系進一步豐富、健全,要求書法學科要在關注實踐、技法的同時,要在書法知識、歷史常識、文學、美學等文化素養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2.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依據,設置合理的學科評價體系
首先,以終身學習為前提,以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為出發點,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注重過程性評價。例如,將表現評價、發展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方式相結合,將評價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相結合。書法作為一門知識、技法、賞析相結合的科目,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是無法實現對教學全面客觀評價的,因此,需要根據不同階段、不同目標、不同學生實行多種評價方式。其中,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符合實現終身教育的目標,可作為評價方式的主題。
其次,在評價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交流,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到暖意與鼓勵,評價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體現人文關懷。書法學科的評價,不是了學習成績和分數的評價,是為了提升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評價。
3.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核心,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實施者,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的過程、效果和感受,是通過書法課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然而,根據目前的局部調研報告來看,書法課的師資已然成為了一個突出問題。例如,根據《山東省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1]顯示,山東省地區的書法教師呈現出書法教師的專業背景混亂、專業書法教師比重低、教師練習程度低、兼職書法教師比重高等問題。不止山東地區如此,根據《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調查報告》[2]也顯示出了同樣的問題,師資匱乏、專職教師少、教師專業程度低。
由此可見,改善師資狀況是書法課程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可以通過提升教師專業技能、促進教師專業化、規劃書法教師職業發展道路來改善現狀。
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促進書法教師專業化:提升現有教師書法專業技能和引進書法專業背景的人力作為教師。前者是在具備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為教師提升書法專業技能,包括書法史論、書寫技能、傳統美學賞析等方面,通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區域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指導等方式實現。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應當避免教師略知“皮毛”便去教導學生,對于教師而言,這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后者,是在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了解、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書法教學法等知識。中小學階段的書法課程,絕不是會寫書法就能夠實現書法教學的,需要對于學生的認知發展、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書法學科教學特色進行不斷的學習、探究,才能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才能通過書法課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向彬.《山東省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2]胡建銘.《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學調查報告》
作者簡介:
法蘇恬(1987-),女,山東青島人,清華大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書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