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小語種就業率節節攀升。部分高校增開小語種專業,擴大招生力度;語言培訓機構推出各語種學習套餐,吸引生源。面對眾多教育資源,我們應該思考如何促進小語種教育更好地發展?本文將從教育教學的角度提出小語種教育的個人建議。
【關鍵詞】小語種?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252-02
在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出現了包括漢語、英語、法語等在內的18種工作語言。而據國家外語人才資源庫高校外語專業招生情況統計表明,我國正面臨著小語種人才匱乏的困境:2010-2013年高校外語專業招生的語種只覆蓋20種,其中11個語種的在讀學生人數不足100人。為了響應國家經濟發展需求的號召,部分高校增設了一定數量的小語種專業。盡管如此,由于國人的意識原因,小語種就讀學生總人數仍然不及英語專業學生。
截止至今年7月1日,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68.3%,而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2012年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小語種專業就業率大于85%,且薪酬均引領同屆畢業生平均水平。隨著一帶一路影響力的不斷加強,小語種的就業率更是趨于百分之百,甚至出現了十幾家企業“搶”一個畢業生的事情。與此同時,由于小語種人才的短缺,求賢若渴的企業為了能夠招攬人才,紛紛提高小語種專業人才的薪資待遇。在當代大學生就業情況一般的情況下,小語種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不僅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而且薪資一路領先同年其他專業畢業生。
2019年時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周年。倡議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充分說明了它的順大勢、得民心,正在并將繼續為沿線各國的發展和百姓帶來福祉。著眼未來,為了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融合,我國亟需掌握小語種的技能型人才。對于語言類專業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因為市場需求增大,就業機會就會增多;但是對于小語種專業發展來說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隨著國家對外開放合作程度不斷加大,小語種受重視程度就會逐步加大,專業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就會上升且有利于提高優質就業率,對于專業的長足發展是積極向上的;憂的是在這么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專業教育該如何進行以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
首先要明確高校辦學的目的所在,切忌一窩蜂式的盲目辦學。2012年教育部就在其制定并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知識創新、科技進步以及學科發展需要”。社會對小語種人才需求趨勢的擴大化,勢必會對高校語言類專業的招生規模、專業調整、發展方向等方面造成影響。因此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語言本科高校紛紛增設了新的熊貓級語言專業或是相對擴大了招生的力度,以響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一眾開設了小語種專業的職業院校也紛紛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要求,完善教育教學的相關標準和應用型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推進適應新形勢發展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高校教育,就是要培養能適應社會形勢發展需求、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和較廣知識涵養的各式人才,以形成更強更有力的發展動力來實現并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英語專業學生相比,社會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量雖然呈逐年上升態勢,但是畢竟有限;同時受到歷史、國情、經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小語種就讀人數也不高。因此面對“就讀人數少、需求量增高”的形勢,高校小語種教育最懼的就是盲目式辦學:此語種吃香,你辦我也辦。結果不僅造成了專業定位的不準、教學資源的浪費、教育質量的參差不齊,也會造成某些語種專業畢業生過多或過少而引起供求不平衡等社會問題。
因此高校開設某一小語種專業之前,一定要結合當地的企業特點和就業優勢,在明確專業辦學目的的前提下,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準確定位專業發展方向,不斷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地方教育教學資源,牢固依托區域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為小語種學生提供專業的學習和可靠的實習,避免同類教學資源的浪費。
其次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尊重學生的發展特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育不是機械簡單地從一個結果到另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有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個性、興趣和發展目標各不相同。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過程中,漠視他們的個性發展需求,選擇千篇一律的教育理念、采用工廠流水線般地教學方式的話,不僅無法滿足各類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求,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消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磨滅他們的學習興趣性,從而進入沒興趣學習到不愿意學習到厭惡學習的惡性循環,對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造成不利影響。
教育大師懷海特在其《教育的目的》一文中指出“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因此在學生教育方面,高校要尊重學生發展需求和需要的特性及規律性,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到小語種就業群的涉外特點,通過各種具有啟發性、教育性和拓展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小語種專業學生創造一個有利的語言學習環境,滿足他們在跨文化知識和語言專業知識方面的需求,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為其后續學習和工作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最后優質優化各類教育教學質量。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學生職業道德的優良和專業素養的高低。自2005年以來,中國就業市場對精通日語、法語等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成倍增長。市場的需求不僅推動了高校小語種專業的增設,也催發了各類培訓機構的產生。目前,我國擁有眾多的小語種教育教學資源,質量卻參差不齊。
因此嚴把教育教學質量關成為了學生素養和能力培養的重中之重。可以首先從國家的整體層面出發,以宏觀的角度對包括培訓教育在內的整個小語種教育系統進一步優質化,提升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再從學校的個體層面上,以微觀的角度對本校小語種專業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等教育教學質量體系進行監控和管理。
目前國內除了約百所本科和高職院校開設了小語種專業之外,還存有眾多的語言培訓機構,而且幾大語種的國家在中國也設有相應的駐外語言培訓學校。這些語言培訓學校的出現解決人們因在學習或工作生活中對自身技能要求提高而產生的問題,順應了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作為高校小語種專業教育的補充,不能否認其在語言的傳播、文化的傳遞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但是與高校相比,培訓機構辦學的不穩定性、教學內容連貫性較弱等不利因素也是較為突出的。正是因為培訓機構存在著這些缺點,所以國家更應該通過教育部門、工商部門等國家政府機構加大對其的監管力度,發揮其高校小語種專業教育補充的優勢,盡量避免其教學目標不明確等不利因素的產生。
和英語專業相比,我國的小語種教育起步較晚且發展較慢,作為小語種教育的主戰場,高校不能因為小語種就讀學生人數少,就忽視了對專業的監管責任,反而更應該關注其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積極投身到國家小語種教育的建設當中。
社會給予了小語種越來越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小語種的學習和傳播中來了。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欣喜這種現象之外,更多地應該是關注經濟和社會形勢發展對于教育教學帶來的沖擊以及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在這種沖擊的發展方向。如何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針來提高我國小語種教育教學的水平,是我們每一個小語種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思索的問題。本文也僅僅以較為膚淺的個人角度去分析了發展需注意的方面和一些建議,希望能引發一些更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 2012-09
[2]教育部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2019-02
作者簡介:
聶娜(1980-),女,滿族,湖南婁底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法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