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武
【摘要】本文主要簡單的探討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應用合作學習法,以供相關教育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合作學習?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99-01
1.簡述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主要是在合作上,即通過對學生分組的方式讓小組成員間進行合作學習,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討論的方式來表達出個人對問題的想法,充分的發揮小組成員的個人能力,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拓展,不再受傳統“灌輸式”課堂的局限,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策略分析
2.1與學生有效互動和溝通,將學生合理的分成各個小組
將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時,教師應將學生合理分配,構成語文閱讀學習小組。那么該如何將學生合理的分組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對班級的每位學生進行細心觀察,并充分認識到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水平、語文學習能力、語文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語文課堂學習表現、語文成績、課內課后作業任務完成情況、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多個方面存在的客觀差異性,總結和歸納不同學生能力和特點,實現對班級每位學生綜合能力和特點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依此為依據將學生合理分配,組成各個學習小組。再組員人數分配上,通常每個學習小組的人數保持在4至6人較為合適;同時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實現合理分組,詳細的講就是,組內異質就是在同一個小組內要包含優、中、平三種不同能力的學生,組間同質就是讓各個小組之間實力平均,繼而讓學生感受到公平公正,并且該種分組形式,也更加有助于不同層次和特點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和提高。比如,有的學生雖然語文基礎好成績也好,但是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欠缺,有的學生雖然語文基礎較差、成績也一般,但是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強,將不同能力和類型的學生分在一組,讓他們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發展和進步。
2.2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目標,自主探究高效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及時合理的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展開教學。教師在依據學生能力和特點將學生合理分組后,應讓學生在明確語文閱讀學習目標的情況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同時依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或任務,繼而讓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以及思考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和探究,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順利有效開展,獲得預期效果,讓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并且,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活潑好動,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紀律管理和控制能力,也可在小組中設置紀律管理員、小組長等職位,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紀律。并且,教師也應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去,對遇到困難和疑惑的小組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從而幫助其順利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但是在指導過程中應注重點撥,不應直接告知答案,在點撥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完成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和意義。
比如,在講解《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本堂課的閱讀學習。首先教師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呢”,學習并掌握擬聲詞的各種結構,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朗讀感受使用不同聲音表現事物;熟練朗讀課文,并對文中的第二和第三優秀段落進行重點朗讀、分析和背誦,分析并掌握文章的寫作特征和創作順序;根據文本中的重點語句和段落,體會大自然的美,教育學生愛護自然、保護自然。而后在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展開文本的閱讀完成學習目標。首先,教師讓學生在組內通過合作的方式找出本文的生字、生詞和優秀段落和語句,并展開合作學習和交流探討;而后讓學生在組內展開文本的閱讀和朗讀,學生之間可合作朗讀也可單獨朗讀,然后互相評價,糾正不對的字音,并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共描寫了幾種聲音?讓學生在組內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聽到了哪些大自然的聲音?小組之間展開朗讀競賽等等,在明確目標、問題和任務的引導下,確保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性,極大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協作、表達、溝通等多方面能力獲得有效培養和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法,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和交流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是一種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更緊密的結合到一起,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習的課堂環境。
參考文獻:
[1]周燕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