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難點及其發展趨勢,必須要進一步夯實基礎性工作,綜合施策加強培育考評力度,健全管理機制,不斷整合有效資源,構建起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隊伍建設
加快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是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延伸和戰略重點。根據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難點及其發展趨勢,必須要進一步夯實基礎性工作,綜合施策加強培育考評力度,健全管理機制,不斷整合有效資源,構建起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一是以健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信息數據庫為基礎,做大人才 “蓄水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才之基在于儲才,儲才之要在于育才。”及時發現和識別儲備代表人士尤為重要,只有儲備足夠,才能優中選優。具體到工作中,要依托統計部門、社會調查機構以及新階層人士集中的社會組織開展摸底工作,自下而上建立以縣區市省為單位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信息庫,扎根基層逐級、逐步按照“四類”群體進行分類統計。建議結合杭州市上城區探索新階層人士數據管理網絡化的做法,由省委統戰部根據界別、社會職務等分門別類統一模板,牽頭建立省域范圍內新社會階層代表人士數據庫,打通各級數據共享渠道,使各級統戰部門能及時掌握重點人物去向,形成動態管理機制。
二是以建立代表人士綜合評價體系為保障,健全管理機制。借鑒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工作的經驗,探索建立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總體綜合評價體系和分領域評價指標。共性評價指標應包括:政治思想素質、經濟貢獻、社會責任、參政議政等四個基本指標及其常規內容。在共性指標之外,針對新的社會階層中“四類”群體可再增加設計個性指標及其權重,如對律師,應重視其社會影響和行業口碑等;對互聯網從業人員、網絡大V等應注重其政治態度及其網絡影響力;對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應重視其敬業程度、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等。評價工作由統戰部牽頭,有關方面共同參與,杜絕名額饋贈、僅看重辦事能力、以個人財富為指標等庸俗化做法。
三是以加大代表人士培養力度為重點,保障政治訴求。首先,完善點面結合、統分結合、專群結合的培訓教育制度,將事后性、補償性安排模式向培養性、引領性安排模式轉型,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培訓工作納入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規劃和各級黨委人才教育培訓總體規劃,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創新培養方式,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菜單式”培訓,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加大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比重,保證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才培養的連續穩定性,避免出現人才斷層與流失。對已做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的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要分層次進行培訓,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學習,提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強化政治認同。
其次,要根據不同群體的政治參與意愿和取向,采取不同的引導策略。比如:以律師為代表的中介組織從業人員專業特征明顯、政治訴求強烈,建議在政治框架內提供制度化參與渠道,做好在人大、政協等方面的政治吸納工作,避免體制外參與可能造成的抗爭與沖擊;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以及自由職業人員中很大一部分人,更注重專業提升,價值取向較為務實,宜采取“低度引導”策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幫其解決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代際傳承等具體問題,以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社會問題、承擔社會責任為要;網絡界人更傾向于通過新媒體“發聲”,重點要保障他們的言論自由,發揮其在建言獻策、輿情引領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教育引導其嚴守“網絡發聲”的法治底線和道德底線;自由職業人員思想獨立、對組織有渴望感,建議重點發揮行業協會、行業商會的作用,逐步把他們匯聚起來、發展起來。
最后,應建立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掛職鍛煉基地。借鑒上海、重慶、河北等地的成功經驗,每年安排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以項目化方式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引導他們更好地發揮專業特長,有序政治參與。同時,應適當增加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數量。聘請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擔任人大和政協專門委員會特邀委員,推薦擔任社會組織負責人,為他們的健康成長鋪設臺階。
四是以設立專門職能機構為契機,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應在大統戰“一盤棋”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有效資源,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快建立權責明確的職能機構。新階層人士與傳統的作為統戰對象的黨外知識分子有明顯差異,中央統戰部已成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局,建議加快成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處”,通盤考慮和負責全省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開展,市、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機構設置方式,在工作機構、人員編制、工作經費上給予保障,為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奠定組織基礎。(2)健全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將組織、宣傳、工商、經信、民政、公安、科技、司法、人事、財政等有關部門以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新階層人士集中的社會組織納入成員單位。進一步落實工作協調例會制度、重大政策和文件精神的通報制度、工作信息資源的共享制度、重大活動的分工協作制度以及利益訴求的反饋落實機制等,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3)完善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列名制度”。把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納入聯誼交友范圍,在《省直有關單位領導與新的社會階層黨外代表人士列名聯系制度》的基礎上,依托知聯會、歐美同學會、海聯會、僑聯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集中的社會組織,建立經常性聯系渠道,擴大聯絡范圍,加強線上、線下溝通,實現聯誼交友制度化、常態化。
作者簡介:胡佳鈮,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