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艷昆
【摘 要】民辦高校學生和公辦高校學生對比具有自身獨特的心智特點,從而造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困難程度也更高。在此基礎上需要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有效探索和構建更加有效的工作機制,提升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從而有效推動民辦高校的良性發展。黨組織在學校中的作用發揮,是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支點。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
一、黨組織建設和民辦高校建設發展的關系
(一)強化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
在當前新的發展形下對對新形勢下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任務能夠更好的實現,民辦高校黨組織本身承擔著推動學院科學發展的任務,也需要明確掌握學院辦學和發展的方向,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完善,更好的完成當前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把握政治大局和促進校園安全穩定等各項任務。系統研究民辦高校黨組織自身作用發揮的具體情況,使得其能夠為民辦高校健康發展提供更加突出的指導作用和示范作用。
(二)有利于民辦高等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民辦高校根據相關政策指導,主要是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院)長負責制。由學院行政和黨委及學術委員會構成主要構架,推動相關組織機構能夠分工協作,黨組織屬于這一結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對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作用的發揮深入研究能夠使得學院內部治理結構的科學化運作程度有效提升,有效完善治理結構的優化并形成合力。
(三)加強黨組織在民辦高等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發揮
民辦高校學生和公辦高校學生對比具有自身獨特的心智特點,從而造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困難程度也更高。在這些特點基礎上需要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有效探索和構建更加有效的工作機制,從而推動民辦高校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一研究實施的時候也能夠推動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效提升。
(四)有利于清晰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作用發揮的工作的內涵與外延
目前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作用發揮情況研究的時候,其更多是注重事務性特點的研究,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民辦高校自身的發展情況等方面沒有對其職責和范圍進行比較清晰的界定。本文在民辦高校實踐的基礎上實施分析判斷處理,對黨組織在思政工作定位和作用發揮的時候需要明確得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內涵及外延建議,從而推進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完善,使得這些理論能夠更好地指導民辦高校的改革和發展。
(五)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黨組織自身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我國的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時間比較短,其體制和公辦高校差異明顯,黨組織工作的開展相對于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比較落后,與公辦高校相比黨建研究工作基礎也較為薄弱,科學化程度比較低,沒有較為成熟的理論模式可以加以借鑒,這就需要在研究的時候能夠有效構建較為成熟的民辦高校黨組織工作的理論體系,完善黨組織在民辦高校這一領域中自身建設的理論體系。
二、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一)黨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體作用發揮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主體工作,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學生思想一般較為活躍,學生受到其他因素干擾的可能性較大,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來說,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責無旁貸,那么民辦高校學生對黨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發揮的理解,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從調研結果來看,依然有44%的受訪者認為黨組織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左右不是很突出,甚至很小,民辦高校黨組織需要在這方面進一步引起重視。
(二)理論學習內容方面
黨的理論學習,是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對于學習內容,針對不同的人群,關注程度也有分別,面對民辦高校的學生群體,通過調研數據(圖2-11)分析學生對黨的基礎理論和黨務工作技能方面關注點較低,低于15%,而對時事政治與政策的關注度較高,超過45%。這就需要在開展理論學習過程中,對黨的基礎理論和黨務工作學習中注意學習形式的改革,將理論與實踐進一步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黨組織開展此項工作時需要采取多種手段,以達到預期目的,通過分析調研數據得知,傳統的黨課、思政課、依然是主要渠道,但在互聯網已成為時代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的今天,學生通過校園思政網站獲得教育的比例卻很低,只占1.9%。民辦高校黨組織需要在網站建設、網站思政內容革新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夠與時俱進。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政治局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集體學習。在各級黨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內容,通過對民辦高校的調研,數據顯示,認為非常認同的占到54.9%,但部分認同的依然占到38.2%,甚至有6.9%的受訪者表示不認同,這一數據反映出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依然存在不夠深入、不夠全面的現象,需要民辦高校黨組織高度重視。
(五)和諧校園建設方面
高校是一個開放性較強的組織,和諧校園建設面臨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民辦高校,因學生生源構成、學生思想穩定情況等原因,在和諧校園建設方面挑戰較大。通過調研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因為網絡負面信息、打架斗毆事件、誠信缺失的影響因素都占到40%以上,特別是網絡的負面信息傳播,占到了50%,是影響民辦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因素,黨組織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工作進行指導,持續開展誠信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特別是加大對問題學生的關注、教育力度,使民辦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上一個大臺階,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過對民辦高校學生的調研,在建設和諧校園的方法與措施研究中,發現廣大學生對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29.1%)、開展集體活動(31.5%)和自身修養提高(27.7%)這三種方式呼聲最高,站在黨組織的角度,學生管理與開展集體活動,都是黨組織在高校管理的重點工作。和諧校園建設,需要黨組織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引領職能。
三、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議
(一)積極發揮黨組織的作用
黨組織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充分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在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過程過程中,樹立責任意識,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組織工作的重要抓手,特別是應將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活動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帶領廣大學生學習教育過程中,使民辦高校學生不斷提高使命意識、愛國意識和奮發圖強的進取意識。
(二)思政工作隊伍建設
民辦高校因為其特殊性,教職工的流動性較強,且生師比較低,教師承擔的工作量較大,教學、管理、思想工作往往交叉重疊,造成專職思政教師隊伍不穩定。需要加強專職輔導員和思政干部的配備,提高教師待遇,加強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三)思想政治工作多渠道建設
當代大學生是在信息化背景成長起來的一代,互聯網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更是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加之目標高校學生在思想狀態穩定性與公辦高校學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傳統的思想教育手段,越來越難以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應進一步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建立一套能夠體現信息化、時代性且容易被年輕學生接受的思政教育系統,完善思政教育工作的多渠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