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佳
(貴州省圖書館 貴州 貴陽 550004)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事業發展高度重視,中央七部委于2017年9月聯合印發了相關實施方案,從各個方面明確了改革的框架體系。這種新型管理模式,可以實現政府部門放權、實現公共圖書館的自主管理。公共圖書館唯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才能向現代公益性事業組織轉變,才能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1]。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所提出的意見或建議,貴州省公共圖書館自2013年起在省文化廳組織領導下,相繼有4家公共圖書館順利開展了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工作,試點工作積極有序推進[2]。
試點單位成立時間:省館(2013年8月),貴陽市館(2015年),遵義市館(2014年8月),畢節市館(2015年3月)。以舉辦單位委派的方式選舉理事長人選,分別是省廳分管副廳長、市文廣新局局長、市文廣新局局長、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并組成11人理事會成員(政府部門3人,館方代表5人,社會人士3人)。
作為全省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第一批試點單位之一,貴州省圖書館從2012年開始,根據省編委辦和廳黨組要求,在省事業單位管理局和文化廳的指導下,由文化廳人事處牽頭,省館具體實施,穩步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工作,于2013年8月成立貴州省圖書館第一屆理事會并掛牌。監事會成員由省文化廳計財處委派一名處級干部,由本單位人事及財務主要負責人參與,人數為奇數,主要是監督管理層執行理事會決議。
貴陽市圖書館作為貴陽市第二批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單位之一,于2015年成立貴陽市圖書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向舉辦單位報告工作,理事會每屆任期為3年。監事會由5名監事組成,其來源與名額分配、產生方式為: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社文處1人、市財政局1人、市圖書館紀檢監察部門1人、市圖書館職工代表1人、服務對象代表1人。
畢節市圖書館根據《畢節市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畢事改辦〔2014〕01號)要求,于2015年3月26日成立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由13名理事組成,理事每屆任期五年。任期屆滿可以連選連任。
各試點單位第一屆理事會自成立以來,都相繼召開了多次理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各理事會《章程》《理事會議事規則》《館審計和績效評估制度》《館年度報告制度》《館信息公開制度》等法人治理結構規章制度,審議圖書館工作報告及工作計劃、財務報告及財務預算、編制使用報告及計劃等。省館理事會在理事會會議上還審計了《貴州省圖書館關于貫徹落實省編委辦下放四項機構編制管理權限的實施辦法(暫行)》;審議批準專家咨詢委員會的職能;選舉產生了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調整完善了理事會(監事會)組成人員。貴陽市圖書館理事會通過會議討論、審計了《貴陽市圖書館2016年度大額經費使用計劃》《貴陽市圖書館中層管理人員考察任用方案》等。
遵義市圖書館成立理事會后,已經召開過七次會議。會議由理事會的管理層向各位理事報告工作開展、“三公”經費使用、收支人事調整、項目安排和進展情況等方面的工作。2016年,遵義市圖書館順利通過原文化部辦公廳對圖書館的評審驗收。同時,審定畢節市圖書館年度編制使用計劃,內設機構設置及分支機構設置方案。
貴州省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自2013年開始試點以來,各試點單位在圖書館的內部及社會參與方面都進行了大膽探索。
參與此次調研的4家公共圖書館,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中組建理事會,積極吸納社會人士代表參與圖書館事業發展,踐行圖書館理事職責,基本實現了公益性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初衷。
參與試點的全省4家公共圖書館,在實踐運行中基本形成了理事會會議制度、工作報告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等規范有效的運行機制,推動法人治理結構工作有序開展。
貴州省公共圖書館在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中,各公共圖書館吸收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參與管理。從此次調研情況看來,4家試點單位理事會人員數量從9人到13人不等;人員分配比例上,社會人士代表最多占到了理事會人數的65%。不難看出,這些人員結構組成切實體現了政府的行政放權。
理事會是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和圖書館新型管理的核心,擁有對公共圖書館的決策權。我國公共圖書館大多推行的是已有的體制,政府部門掌握著全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沒有放權。政府、理事會和圖書館之間沒有清晰的權責分配,理事會也就難以擁有真正的人事權和財政權,這一大障礙影響著理事會的獨立決策地位。只有保障理事會的獨立決策地位,才能真正實現政府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管辦分離、政事分開”。
理事會制度的實質,是為公共圖書館引入外部治理,實現公共圖書館的科學化管理。按目前貴州省試點工作的政策規定,試點單位將不再給理事會成員發放薪金報酬,外部理事和監事履行職責所需差旅費等費用可按相關規定列支。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完整有效的處理機制。建議制定相關財務報銷機制,滿足理事會成員學習需要,讓非本專業理事會成員掌握更多行業發展動態,實行更加科學的決策及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