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
摘 要: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方式。湖南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整體良好,但是,在教育資源整合與利用中存在教育事業發展水平有差距、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育資金投入不平衡等問題。湖南要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必須通過不斷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穩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等途徑,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關鍵詞:教育;代際傳遞;精準扶貧;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2-0014-0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1]47。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發達地區相比,湖南貧困地區的發展也處于不平衡狀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扶貧與扶志、扶智的結合,對貧困地區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應用。
一、湖南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概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51個貧困縣共有約9 800所學校,①其中幼兒園5 111所、小學2 879所,初中1 468所、普通高中225所、中等職業學校161所。在校學生約441.6萬人,其中園區兒童84.19萬人、小學生202.29萬人、初中生191 100人、普通高中生41.59萬人。貧困地區小學凈入學率接近100%,初中凈入學率為99.83%,相當于全省平均入學率(99.71%)。全年義務教育綜合率為99.65%,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9.88%)。高中毛入學率為86.53%,比全省平均水平(91.50%)低5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湖南省貧困地區的教育體制基本改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上學的問題得到解決。
二、湖南省教育資源整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加快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實施教育扶貧項目,確保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優質的教育,是新時代阻礙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目前,由于歷史和發展的原因,湖南省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師資力量和資金投入依然不足。
1.教育發展水平存在差距
湖南省貧困地區教育水平低,入學率低,學業水平低,學校條件差。其中,51個貧困縣高中毛入學率為86.53%,比全省平均水平(91.50%)低5個百分點。根據湖南省教育廳提供的義務教育監測結果,貧困縣學生的學習成績低于其他縣市。例如,藍山縣、古丈縣和靖州縣八年級學生的語文學業平均得分約為440分。與長沙市雨花區、開福區相比,平均得分低130分。成績合格的學生比例為19%,成績優秀的學生比例降低了32.4%。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貧困縣中,半數以上的學生的平均建筑面積和設備價值不符合國家標準。
2.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貧困地區普遍缺乏專業教師。偏遠學校和小教學場所的教師短缺,優秀教師流失相當嚴重。貧困地區的農村教師流向城市地區和城市學校,或省內外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特別是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差距很大。教師的結構不合理,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年齡過大;學科結構不合理,對理科教師和音體美教師的需求很大;性別比例不合理,年輕教師比例不平衡。教師地域分布不均,邊遠的農村學校條件艱苦,教師補充十分困難。此外,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很少(包括學前班),學校坐落在很難到達的地區,學校很難安排教學人員,只能聘請代課老師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3.教育資金投入不平衡
根據現行政策,部分縣市實施普通高中補貼,免費提供教材,補充教材,并填補政府政策所需資金。地方財政援助基金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尤其有大量經濟困難的學生,如建檔立卡等經濟困難家庭。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難以按時足額安排預算。例如,在漣源市,《關于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湘教通[2017] 461號)證明有必要增加2016年的補貼金額,湘西普通中學建檔立卡和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比達25%,全部按每人每年3 000元的標準資助。2018年,中央和省級資金缺口突破1 000萬元。
三、湖南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整合對策
在新時代,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注重加強教育,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由于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很難成功整合教育資源。對于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整合與配置,以湖南省為例,有必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順利、有效地開展工作。
1.不斷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
要實現湖南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整合,首先要加快教育扶貧項目的實施,把教育扶貧作為教育資源配置的戰略重點,貧困地區的教育經費用于基礎教育。實施教育教學資源云覆蓋項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范圍,逐步實現貧困地區中小學學校網絡的全面覆蓋、優質資源課程和網絡學習空間共享。實施基礎教育整頓和提升計劃,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推動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改革,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條件,實現“零分擔”政策。合理布局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加強偏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管理或恢復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確保義務教育一體化。省級教育經費的分配進一步傾向于貧困地區,支持全省40個國家貧困縣建設規模化、規范統一、教師配備齊、管理水平高的義務教育學校。積極實施《湖南省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采取專項資金支持,建立教育扶貧賬戶,增加精準扶貧資金,提高貧困地區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2.穩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尤其是在貧困地區。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必須始終把教學團隊的建設放在第一位,通過這一重要課程資源的突破,促進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在全國貧困地區實施農村教師扶持政策、特殊就業計劃和基層培訓計劃。第一,必須穩定教學人員的編制。繼續推動中小學教師的編制工作,統一城鄉中小學教師和教職工的編制標準,在崗符合條件的代課老師正式入編。分散教學點的教師按相應比例分配,并相應增加撥款比例。第二,增加教師的引進。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師招聘方式,建立省級農村教師招聘機制。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要堅持學歷和經驗相結合的原則,擴大招聘范圍,通過“三支一扶”①公開招考招聘。第三,改善教師待遇。實施貧困地區農村教師住房項目,全面落實貧困地區農村教師生活保障政策,建立農村教師榮譽制度。
3.加大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
要穩步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率先在普通高中實施學費和雜費減免政策,中等職業教育免收學費和雜費,沒有進入普通高中的畢業生可以接受中等職業教育。要進一步完善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經濟困難家庭補貼政策體系,考慮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優先享受各種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以防止輟學和輟學貧困。有必要繼續增加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生貸款支持,高校的公益性職位優先考慮貧困家庭的學生。建立保護農村和貧困地區重點大學的長效機制,依法完善高考招生政策,加強重點大學面向農村的招生,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為在非職業學校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支持,增加貧困大學畢業生在“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中的比例。
4.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要實現湖南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整合,必須進一步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湘政發〔2017〕20號),推進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統一學校建設標準,統一配額人均公共資金,統一基本設備配置標準,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造福廣大農村兒童,讓他們在家鄉上學。一要繼續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深化學校改革方案,規范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使貧困地區學校達到城市學校標準,努力使貧困地區的學校像城市校園一樣美麗。二要牢牢把握教學團隊的核心,大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定向培訓、輪班輪換、全日制培訓等專項方法,有效解決教師短缺問題。提高貧困地區教師綜合素質,調整不合理的教師結構,大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為偏遠山區教師提供更高的補貼,妥善解決住房、生活、旅游等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吸引優秀人才在農村扎根。三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的布局,保留必要的農村教學點,確保人均經費到位,教師配備合理,確保國家設置的所有課程都開放,并努力確保每個教學點的教學質量有一個基本保證。
總之,只有從湖南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現實出發,才能有效整合和發展教育資源,采取切實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湖南省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使貧困地區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