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極為重要,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要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問題的編制,以大大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36-02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運用課堂提問技巧,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課堂思維量,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并不屬于一種隨意的行為,而是老師經過深思熟慮與仔細斟酌后,編制的問題,以保證課堂提問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給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真實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后,我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啟發式提問為主,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多種問題,例如:提問行為欠規范性、問題設置不科學、提問方式死板等,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個人發展速度,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不高。
1.課堂提問死板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的課堂提問較為死板,缺乏靈活度,普遍沿用語文教案中存在的固定模式提問學生,而不是依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與完善語文教案,從而有效保證課堂提問問題的創新性。有的老師甚至沿用以前的課堂提問問題,導致問題較為老、舊,對學生思維的培養產生不良影響。例如:作者寫這首詩或者是這篇文章時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缺乏新意,吸引不到學生的注意力,嚴重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老師若是提問的最后加上是不是或者是對不對的話,學生的回答完全未經過大腦,只是習慣性的應付而已,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全沒有意義。
2.課堂提問問題不合理,未預留拓展空間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始于提問,終于思維發展,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老師的提問越完善越科學,為學生預留的拓展空間就越大。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準確把握學生的文化水平,導致編制的課堂問題偏離學生的實際需求,部分問題的難度與復雜程度均較高,學生無法全面回答。有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覺得非常充實,若是老師提問的問題學生無法答出的話,會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自信心,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創新思維,因此,老師編制的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符,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師生間的互動不理想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提問實質上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方式,學生先產生疑問,才會出現提出質疑。老師以學生的不足之處為切入點,開展課堂提問。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普遍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只顧填鴨式的自己講解,沒有充分觀察學生的反應,未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師生間的互動不理想,導致無法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嚴重影響師生間的互動效果,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思想,老師僅干巴巴的向學生提問,課堂教學氛圍不活躍,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措施
1.目標明確,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向
老師在編制課堂提問問題時,需要明確教學目標,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利于學生情感、技能與智力等的發展。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不僅要目標明確,而且還需要發生顯而易見的行為,課堂提問屬于實現課堂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有效解決課堂教學的盲目性與隨意性。課堂提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要緊緊圍繞中心任務開展,為課堂提問設置目標體系,以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在《狐假虎威》一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向學生播放一則短篇:日本鬼子將王小二抓住后,問王小二“小孩,你在做什么?”而旁邊的一個二鬼子則狐假虎威說:“小孩快說,皇軍是在問你在干什么”,……,老師讓學生通過視頻短篇充分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加深學生的印象,老師通過明確的提問目標,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并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2.課堂提問要蘊含課文矛盾,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編制課堂提問時,需要依據語文教材中課文中存在的矛盾,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學過程中,課文中存在這樣的內容“小女孩經受不住寒冷的侵襲,最終抽出了火柴劃起來,‘哧燃起來,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但是,依據現有的生活經驗會發現,火柴的熱與光均是有限的,對于溫暖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但是作者卻發出感嘆,用多么、多么修飾,運用矛盾闡述法進行描述,設計出矛盾。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圍繞這一矛盾進行提問,小女孩在劃燃火柴后有什么樣的感受?老師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小女孩的生活狀況,并緊緊圍繞此進行討論與思考。讓學生清晰的認識到一根火柴對于生活溫暖的普通人沒什么,但是由于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赤著腳走在寒風中,既缺少溫暖的生活環境,也沒有其他人給予關心與愛護,在饑餓與寒冷的狀況下,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就已經非常溫暖了,雖然非常微弱與短暫,、但是于小女孩而言,卻是非常寶貴的存在,說明小女孩亟需他人的呵護。老師要引導學生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并同情小女孩,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老師通過利用課文矛盾進行提問,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3.課堂提問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符,以有利于學生知識面廣度的拓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課堂提問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否則的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興趣,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提問的問題高度,以保證課堂提問問題設置的最優化,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講述《月光曲》一文的過程中,學生無法理解貝多芬彈琴給盲姑娘聽,讓學生討論貝多芬此時的心理活動情況,并分析盲姑娘聽琴后的感想,不能忽略盲姑娘在聽琴后發出的感嘆“談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老師向學生提問:盲姑娘看不見,為什么可以通過琴音就能夠判斷是貝多芬呢?此時貝多芬存在什么樣的心理變化。同時老師可向學生講述種子期與俞伯牙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以有利于學生理解盲女的情緒,盲女也如鐘子期、俞伯牙一樣遇到音樂上的知音。不僅讓學生理解到貝多芬與盲姑娘的心理波動情況,而且解決了本次教學的重難點部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老師要注重運用提問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分清文章內容的主次關系,增強學生探究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姚華敏.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探索[J].中外交流,2016(24):291-292.
[8]葉生生.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探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2(4):39-40
[3]柳明靜.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0):5.
[4]鞠春波.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相關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398.
[5]李雪清.有效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探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6(15):137-138.
作者簡介:
丁懿(1966.03-),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大專,現在新華鎮馬蓮灘小學任教,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