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兆培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驗中,教師逐漸發現遵從學生的天性進行教學,對提升教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教師開始嘗試應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數學講解,以創新數學教學方法。本文對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意義與應用策略進行研究,以為小學教師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 數學? 課堂教學? 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70-02
引言
游戲化教學就是在日常的教活動中融入游戲環節,以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利用游戲環節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以此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掌握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營造快樂、輕松的教學環境。同時,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原則,避免降低游戲化教學效用。
一、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構建教學氛圍
利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可促進教學氛圍有效構建,通過游戲活躍課堂氛圍[1]。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保證教學效率與質量。游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通過教學中的各種小游戲,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樂趣,并有效活躍課堂的整體氛圍。
(二)引入教學主題
應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利于快速引出教學主題,對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具有推動作用,便于引導學生的思維順著教師教學思維發展。這利于促進教學效率提高,同時,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插入游戲環節,利于及時引入新的知識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三)降低理論的抽象性
在教學中增加游戲環節,可促進數學知識具象化,讓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游戲環節中學生會通過游戲運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實踐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進一步上升。
二、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原則
據教師的長期教學實驗顯示,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法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保證教學方法應用的高效性。從教學實踐經驗總結的結果來看,該教學法的應用原則主要有三點,即普遍適用原則、生動形象原則、游戲比例適度原則。
普遍適用原則是游戲教學法的基本應用原則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促進數學教學綜合效果提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游戲活動創新教學的整體模式,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強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而這一點要求全班同學的平均學習水平有效提高,這就要求全班同學要普遍參與到教學游戲中,確保游戲達到全員參與的效果。這里所說的全員參與是教學活動中的教師與學生會都參與到游戲環節中。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前設計時就必須綜合思考游戲各個環節與可能性,使其滿足所有學生對游戲的要求與教學任務對游戲的需求。以此保證班內全體學員都可以體驗教學游戲的樂趣,避免出現學生被忽視,無法參與教學游戲等問題發生。
生動形象原則是游戲教學的另一基本原則之一,是為了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保證教學任務高效完成。與原有的數學教學方式相比,游戲化教學法的主要差別就是利用游戲改變整體的教學方法,積極挖掘并利用學生的天性,以此促進課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具體,形象。從而打造出極具趣味的小學數學知識實踐教學平臺,所以,教師要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學會發揮最大的效用,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教師要生動講解問題與游戲的規則,保證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
游戲比例適度原則是游戲教學方法應用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運用的根本原則。若在教學中過度依賴游戲,會導致教學變為純娛樂活動,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若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利用游戲,則游戲的應用價值得不到體現,無法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實際作用。所以教師必須控制游戲的使用度,促進其與教學任務得到良好地整合,確保教學任務有效完成。
(二)實際應用方法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有效植入游戲活動,及時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在課前導入、重難點講解、鞏固復習與拓展訓練中應用相應的游戲,保證整體教學效率有效提高。
在課前導入中應用。教師通過游戲化教學方法創新課堂導入教學模式,利于激發學生對該堂課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良好進行。在此基礎上適當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完成游戲化教學導入活動,可促進教學導入環節的整體效果得到加強。所以,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導入游戲進行,提升導入的整體質量。如在“倍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螃蟹的圖像,讓學生進行數螃蟹腿的游戲,從而有效引出“倍”這一主題。
在重難點教學中應用。小學三年級的數學理論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已經有所強化,是一項重難點教學任務。教師希望通過促進理論教學游戲化,攻克重難點教學任務,保證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此外,利用游戲化數學教學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可有效降低理論教學的枯燥、抽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深化其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在游戲中引導學生遵守各種游戲規則,學生可通過游戲體驗了解知識的運用方法,在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其變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小學三年級的“萬以內加減法運算”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其教學活動游戲化,提升學生的計算興趣與能力。其具體過程為: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出該范圍內的十道計算題,學生計算各道運算題。根據運算速度與準確率進行評分,選出分數最高的幾名學生作為隊長組建團隊,并憑借自己的分數兌換相應的運算技巧。再抽簽選取PK的隊伍與新的運算題目,通過計算更加復雜的題目完成隊伍合并,以掌握更多的運算技巧,直到所有的隊伍掌握全部的運算技巧,通過一道最復雜的運算題決出最終的獲勝隊伍,為其頒發獎勵。對其他隊伍給予鼓勵,激勵學生提高進一步提升運算能力的信心。
在鞏固復習中應用。在鞏固復習的活動中,教師可利用各種游戲復習任務代替傳統的復習任務,以激發學生參與鞏固復習積極性,確保鞏固復習的有效性提升。教師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進行分享游戲。以“數字編碼”教學為例,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學號等生活中常見的數字編碼,更好了解數字編碼的規律與特點。
在拓展教學中應用。拓展練習是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使其發現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在這一環節應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利于提高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養成探索學習習慣。如在數字編碼的拓展練習中應用相應的游戲,可訓練學生更好的觀察數字編碼的規律,鍛煉學生思維,還可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字編碼進行整理、記憶活動的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可通過營造氛圍、開展體驗式教學等,強化教學的整體效果。為此教師要在反復的教學實踐中,探尋該教學方法的正確應用原則與方式。通過不斷改變與創新,提升游戲教學法的實用性,使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青.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