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輝
【摘要】新時期的課堂教育教學越來越重視老師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創新,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這個關鍵而重要的這一時期來說,老師們更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內容的創新。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為例,面對這門相對比較復雜難懂且枯燥乏味的學科來說,老師在日常的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更應該注重對教學方式的研究。通過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不斷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時,對于大多數高中生來說,他們更加關注的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指引,能夠指導他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更加高效的去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以便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去進行生物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掌握。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方式? 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大數據背景下高中生物學科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573。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82-01
在新時期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以便學生能夠慢慢地獲得相應的自學能力。”由此可見,這對老師們日常的生物教學提出了一些更加具體可行的方式方法來對學生們進行高效學習、掌握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要求老師要學會教學,而且還要求老師進行具體的生物教學研究,在日常的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學生們養成這些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的這個大背景之下,我們更應該根據改革相關要求來進行有效的生物教學方式的研究和教學觀念的轉變與創新,摒棄以往傳統的生物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弊端,促進學生學習思維能力的提升。從這一方面來看,這種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將從以下四個大方面來進行具體的方式方法的闡述。
一、創建一個具體有效的生物課堂教學情境,不斷增強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們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說高中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十分緊密而繁重的,但是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努力抓住課堂,在有限的時間里去為這些高中生們的生物學習創建一個具體有效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去進行生物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去激發他們對于生物學習的強烈積極性。
創建一個良好的生物教學環境,這就需要老師們充分發揮教學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生物教學課堂環境。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生物教學實例去對某一現象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盡量能夠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進行有效的學習。而這種環境的營造同時也需要老師積極培養他們的一種仔細觀察生物現象的能力,分析相關生物理論,動手操作相關實驗的能力等,這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對于大多數生物課堂教學來說,它在高中階段明顯的就帶有一種比較強烈的功利性,似乎單純為了高考而學習生物課程,而缺乏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新時期的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應該努力增強生物課堂趣味性,不斷激發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這才是十分重要的。
二、采取積極有效的合作探究性學習交流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進行具體的生物理論知識的探討
對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來說,老師需要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合作探究性學習交流模式,有效引導這些高中生去進行生物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在進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老師要持續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鼓勵他們去進行具體的生物理論知識的探討和交流。
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研究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到生物教學的階段性,積極采取這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來進行高效教學。老師可以根據這些高中生自身生物學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有效的小組劃分,采取小組交流討論的模式來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對其中的某一個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同時,老師還應該盡量鼓勵每一個高中生去進行生物知識的探討和疑難問題的討論和解決。這種方式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不斷增強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開拓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從這個角度看,這種合作探究性學習交流的模式是十分有效的。
三、采用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模式,把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日常的生物課堂教學,不斷豐富生物課堂教學的形式
采用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把現代多媒體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們一種具體可感的生物教學環境,有助于他們更好的去進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把新興多媒體技術巧妙的應用在日常的生物教學過程中,這對學生們進行深入的生物理論知識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老師們在進行具體的生物實驗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相關的音頻、視頻等的展示,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具體形象的看到某一種生物現象的形成過程和對某一些生物理論知識的推導過程,以此來不斷豐富生物課堂教學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方式也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們對于生物學習的強烈興趣。
四、重視對學生們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他們生物學習的動手與動腦行為能力
在新時期的生物課堂教學目標中就明確提出要通過日常的生物教學來不斷增強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思維能力,而且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就更應該學會在日常的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學生們的這種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對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來說,老師在引導學生們進行具體的生物實驗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們明白此次生物實驗的目的,以及想要達到的效果。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老師們還應該學會有效的引導學生們去進行實驗過程的記錄和實驗報告的撰寫。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對這些高中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一種積極的啟發與引導。綜合上面兩者來看,這整個生物課堂教學過程對學生們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也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在進行具體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方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環境的創設和濃厚的學習氛圍的營造,采取積極有效的合作探究性學習交流的方式來進行具體的生物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現代多媒體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對高中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就更應該重視從以上方面來進行具體的引導。
參考文獻:
[1]賈建波.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二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5:1.
[2]楊青.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209-210.
[3]張命康.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