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摘 要:在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如何實現有效教學,成為廣大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注重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主要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 新課程 教學
高中政治學科具備較強社會性,通過學習政治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社會認知,形成良好政治素養。政治教學的內容起源于生活,通過教育的方式,直觀形象地反映社會政治本質以及內涵。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創新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采取合理手段激發學生熱情,深入研究構建高效課堂的要素及其作用,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一、良好的課堂導入,渲染情緒
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將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學習知識上,總的來說,就是會影響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情緒。基于此,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用最好的狀態投入學習,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習積極性,確保后續課程的順利進行。
以“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為例,在正式課程開始前,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以下視頻:金融危機解除后,人們瘋狂購買商品房;日本大海嘯爆發后,聽聞食鹽價格可能上漲,導致當地人民到各大商場瘋狂搶購食鹽。隨后引導學生思考通過以上場景能夠反映什么問題?將學生思維引入到政治知識學習中,通過研究課本內容尋找問題答案,最終發現: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到市場需求變化。
二、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高中政治知識豐富多彩,涉及范圍廣泛,如社會政治、國家經濟與體制等,很多內容都和哲學有密切聯系,導致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受諸多外在及內在因素影響,很多學生對學習政治知識提不起半點興趣,再加上教師慣于應用傳統教學模式,以理論開展教學,不僅導致耗費較多課堂時間,還難以取得理想教學成效,違背了高中政治課程改革的初衷。基于此,想要增強高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以“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學為例,很多學生在此之前都不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難以圍繞理論完成高效傳導。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馬上給學生講授重點知識,可以嘗試從新聞報道的實事中選取適當內容,以其為范本展開教學,促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例如,著手于中國的多民族特點給學生播放《56個民族紀錄片》,帶領學生認識民族發展歷史,理解制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與價值,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課堂參與度。
三、運用案例教學,強化分析能力
進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深刻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主體。因此,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基于實際案例進行交流探討,教師只需發揮自身的輔助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增強理解和記憶。其次,還需教師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給學生的高效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以“偷稅漏稅”等違反稅法行為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給學生展示人們實際生活中常用的發票、收據等,引導學生思考發票的由來及其和偷稅存在的關聯,幫助學生得到正確結論:發票就是人們購買物品、接受或提供經營服務或參與其他經營活動時,開具或取得的收付款憑證。發票是國家稅務機構實施管控稅源、稽查稅務等工作時的基礎依據,充分說明發票和稅收二者間存在密切關聯。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僅降低了知識理解難度,還增強了政治學習的趣味性,便于學生深化理解政治知識。
四、鼓勵學生關注熱點時事
要想學好政治知識,單純依靠學習理論知識是難以實現的。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環境出現巨大改變,學生要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就需要學生及時關注社會實際,日常多抽出一些時間看新聞,關注社會熱點。就實際考試情況來說,通過分析重要的考試試卷可以發現,50%以上的題目都是以社會熱點為依托發問。由此可見,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抽出時間看新聞,看似占用了部分學習時間,實則是提高學生政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高中政治的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積極嘗試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愉悅的課堂氛圍,并從備課至具體教學環節,促使教學內容的合理過渡與銜接,并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探索能力的培養。從而使政治教學成為學生實現自我發展與提高的重要手段,助推學生實現有效進步與成長。
參考文獻
[1]趙存勇.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整合探索[J].學周刊,2018(31):58.
[2]杜鵑.淺析提升高中政治課程教學效果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