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勵
摘 要:現如今,我國是大數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高等院校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了起來。這對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有重要的意義。高校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在大數據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高校教師也應積極地順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改革,共同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同時,高校教師也要在大數據背景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將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考進行了深入探究,以供相關的人員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創新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確形成的重要前提,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卻忽略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適應性培養。針對這一問題,以產教融合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得到了推廣應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創新研究》一書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的創新展開,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多層次、寬領域的視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創新問題進行了積極
探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明確教育目標
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應當是在傳統基礎理論人才培養的同時,加強以實踐應用能力、綜合道德素養等為核心的全面培養,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圍繞教學大綱開展,由于教學大綱長期未進行調整,以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適應性相對較低,進而影響高校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形成。在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時,高校方面應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一致性,并結合社會發展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實際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針對性、科學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第三章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以此為目標,使大學生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保持高度一致。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應分為根本目標和過程目標,在根本目標不變的情況下,不同歷史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目標有些許差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對過程目標進行動態調整。
二、創新教學方法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推進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學會應用互聯網平臺展開教學,借助微博、微信等與學生進行實時交流互動,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發布在網絡平臺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當今信息網絡時代,應探索多種教學方式,如進行專題式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等。“以問題為中心”的研討式教學就是將教材的“章節體系”轉化成“問題體系”,從而實現由通俗淺顯的問題切入,再深入探討專業化問題,從而達到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論的目的。“以問題為中心”研討式教學的總體要求是“講清基本問題、聚焦重大問題、直面敏感問題、跟蹤熱點問題、解決學生
問題”。
三、借助大數據整合資源,實施學生團隊建設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師要想有效地對思想政治教學進行創新,有效地實施學生團隊建設,就要將教育改革理念落實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大數據的優勢來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這將有助于學生更高效地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知識,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任務。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僅要努力地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還要積極地將社會熱點話題引入到實際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向學生講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的生活、工作、戰斗的情形,以此培養大學生艱苦樸素、勇于擔當等精神,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使教學氛圍顯得活躍而輕松。
四、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聯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相對單一的教育教學模式不僅無法適應多專業就業的需求,而且也影響了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教融合概念的提出解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滲透問題,實現了校企聯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推廣應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創新研究》一書中第二部分闡述了以校企聯合方式促進完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促進大學生綜合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并能夠快速適應不同崗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要求。
五、建設思想政治文化環境,使網絡環境得到凈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必須以一個優良的思想政治文化環境為基礎,所以可以使學生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與內容,堅持以正確的思想政治為導向,促進學生對思想的全面認知,從而使整個網絡環境得到有效凈化。比如在日常學習中應適當的以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優秀的文化環境和背景,打造一個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學習條件。同時學校還應增設一些和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或者活動,擴寬學生們的選擇,提升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民族自信心。在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影片,為學生播放“喜宴”“百鳥朝鳳”等優秀影片,讓學生能夠了解傳統文化,并且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由內而外地產生改變。
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多圍繞課堂理論教學展開,教學模式的單一使高校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逐漸喪失,這也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發展過程中,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能夠使大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手段,如網絡教學、情景教學等模式,依托教學模式的創新,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將明顯提高。以網絡教學為例,思想政治網絡教學以在線直播或點播的方式實現,使大學生能更加科學地安排學習時間,也能有效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地學習。不僅如此,網絡教學可以直接調取互聯網資源進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網絡教學平臺的討論模塊,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對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能通過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討論模塊的輿論導向作用,實現學生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的一致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第六章提出全面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將網絡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推動網絡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滲透。以網絡教學為代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一次探索,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
七、結語
總之,高校教師要重視在大數據背景下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創新。這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而且有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因此,高校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地完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利用大數據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這對學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和樹立敬業愛崗的工作理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杜立群.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個性化教學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4):102—103.
[2]楊艷茹,張立.論高校課堂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5):115—118.
[3]齊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進高校課堂[J].時代教育,2015(23):148.
[4]肖文紅.高校課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理路[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1):108—110.
[5]龔純波.關于思想政治高校課堂體驗式教學的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63.